□南京市江寧區(qū)上元幼兒園(勝太東路分園)江婷婷
要想讓小班幼兒在娃娃家的區(qū)域游戲中得到深度的學習,從而提高這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品質,離不開材料的投放。如何投放適合小班幼兒的材料,需要我們一線的幼兒教師做詳細的思考與觀察。教師在區(qū)域中不是對幼兒園購買回來的成品進行簡單擺弄,而是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適宜的材料聯(lián)想與運用豐富幼兒自身游戲的內容,讓娃娃家真正地活起來。
每個幼兒的家庭內部的樣貌并不是一樣,讓娃娃家在具有包容性的游戲理念下豐富開展,沒有任何的限制,更能提高幼兒在游戲材料上的運用從而達到幼兒全面發(fā)展。
1.平和情緒,愉快游戲。愉悅是建立在幼兒投入游戲中所呈現的情緒表現,教師要提供幼兒感興趣的、新穎的游戲材料。
2.探索游戲材料與自身的關系,發(fā)展幼兒認知。小班幼兒通過擺弄材料和熟悉材料進而理解材料,在反復的擺弄過程中豐富游戲情節(jié),提高認知。
3.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促進互動,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投放人物的掛飾或者頭飾,豐富游戲的角色,也可以利用照片暗示幼兒豐富游戲情景。
4.專注手部練習,提高協(xié)調性。幼兒主要是利用手反復擺弄,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協(xié)調性,讓幼兒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
5.促進交流,形成最初的角色意識,為開展其他游戲區(qū)域奠定基礎。娃娃家是所有區(qū)域游戲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幼兒的角色意識以及游戲規(guī)則都可以在最初的娃娃家區(qū)域里面形成,玩好娃娃家的幼兒可以將所有的區(qū)域游戲游刃有余地玩起來。
1.幼兒能被娃娃家中投放的材料吸引,樂意接受并投身于游戲中。新小班幼兒剛離開親人的懷抱并置身于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他們對爸爸媽媽的依戀是非常強烈的,而娃娃家游戲正好能滿足幼兒的這種思念,所以娃娃家游戲材料的投放就要注意到它們是否能滿足幼兒的戀家行為。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園”是開展娃娃家區(qū)域游戲的首要前提。
2.游戲材料的難度應能讓幼兒掌握。面對小班幼兒特有的年齡階段,在游戲材料的投放上還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可掌握程度。新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較弱,進行游戲的過程大部分是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對身邊成人的模仿。新小班的幼兒一方面要學習游戲規(guī)則,一方面還要嘗試著把已有經驗運用到游戲中,所以,如果材料的難度遠遠大于幼兒現在的可操作水平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退卻心理,不愿再參與游戲。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該注意操作難度對幼兒來說不能太大,并且要是幼兒生活中他們所熟悉的、時??匆姵扇耸褂玫牟牧?。
1.游戲材料使幼兒有可想象的使用空間。娃娃家中同樣為幼兒提供一個娃娃,一個是單手固定在腦袋的小猴子,一個是有長長頭發(fā)四肢活動自如的洋娃娃,對于幼兒來說后者可能更吸引他們,通過想象,他們能幫娃娃梳長長的辮子,擺各種各樣的姿勢,或站或坐,或跪或躺,從而讓娃娃的靈活多變來激發(fā)幼兒的想象思維。
2.游戲材料應豐富多樣。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但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受到物品的局限性。例如,教師一開始問小朋友:“圓圓的是什么?”許多幼兒只會回答:“太陽?!碑斀處熤钢缸郎系奶O果時,他們又立馬說:“是蘋果?!彼匀绻處熢谟螒驎r只提供單一的材料,幼兒的思維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很難進行發(fā)散性地想象,因此,游戲戲材料的豐富與否就間接影響著幼兒是否能進行發(fā)散性的想象。
1.充足性應包括游戲材料的層次性。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中,他把兒童發(fā)展分為兩個水平:一是兒童現有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教師在投放娃娃家材料時更要注意他們的層次性,體現由易到難的層次性。一開始考慮到幼兒剛進入到幼兒園,材料的選擇可比較直觀、具體、形象一些。
2.充足性應體現在游戲材料的數量上。小班幼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感受,再加上家中父母及長輩對他們的疼愛,爭搶玩具的事情經常會發(fā)生。新小班的幼兒更是如此,在家從來不缺玩具的他們到了幼兒園卻要學著與同伴分享,因此教室里時常都會響起:“老師,這是我的。”“老師,某某小朋友拿了我勺子?!边@樣的話語。
娃娃家的活動材料就是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用品,幼兒知道它們用途以及使用的方法,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動手能力和游戲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引發(fā)幼兒游戲的沖動與欲望。
1.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可將娃娃家創(chuàng)設為具有層次性的空間,將娃娃家真正地還給幼兒,讓幼兒能夠利用多樣的低結構材料進行家的組合。
2.根據班級大小可以提供3~5個平行創(chuàng)設且完整的娃娃家,格局規(guī)劃合理,具有獨立的空間。例如:可以提供小型的帳篷為幼兒的留白區(qū)域,讓幼兒能夠有一定的私密空間。每個娃娃區(qū)中都投放基本的材料如娃娃、碗、勺、煤氣灶等,滿足幼兒模仿、擺弄的需求,讓娃娃家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3.娃娃區(qū)中設置溫馨的家庭樣式的擺設。臥室中設有帶紗幔的吊床、性別不一的娃娃、窗簾;家園合作制作溫馨的沙發(fā)、冰箱、微波爐等大型的材料以及投放隔斷,讓家與家之間隔開。
1.安全且生活性。小班幼兒初期是來自各個家庭中獨立的個體,每個幼兒的行為習慣不一樣,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大相徑庭,所以需要考慮到幼兒會出現摔、扔等行為,在材料上需要將安全性和耐用性考慮進去。
2.新穎且多樣性。幼兒對于游戲的喜愛是無法抗拒,材料的新穎以及趣味性可以增加幼兒對娃娃家的興趣,可以讓幼兒在愉快玩耍的同時得到發(fā)展,這是幼兒身心發(fā)展最佳的方式。如設置與班級幼兒身高差不多的洗手池,不同形狀的梳妝鏡,放便坐上的便器,提供多樣的炒菜鍋、鏟子和能發(fā)出聲響的蔬菜和門鈴等,讓幼兒在與具有童趣材料的互動中認識材料與自身的關系以及探索周圍的生活,在反復地游戲中積累感知經驗和認知經驗,從而使幼兒零散的經驗統(tǒng)整為一體,幫助幼兒往后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
3.低結構性且真實性。在充分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師要滿足幼兒對不同材料的需求,在小班初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物品,后期可以增加一些低結構的材料或者裝設材料百寶箱,讓幼兒可以做到以物待物,逐漸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讓幼兒不僅能夠愉悅的擺弄、操作物品,還可以進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從而獲得各種感官活動的經驗。
4.秩序且適宜性。在小班的年齡特點中表現為幼兒的情緒不穩(wěn)定性、喜愛模仿、直覺思維行動性等多種特點,幼兒各方面能力尚處在最低的層次,這反映娃娃家是一個由較低水平的初始期向較高水平逐漸發(fā)展的活動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