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林李曉
微課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是運用信息技術以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展現碎片化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和學習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的中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包括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預案、教學設計、課件資源、教學素材、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練習、課程內容測試、學生反饋以及教師點評等輔助性的教學資源,它們憑借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展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半結構化和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環(huán)境。所以,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但又是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手段,利用微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課程進行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教學時應用微課,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展示,再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生動有趣的視頻和圖片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小學數學教學應用微課教學形式,主要體現在文字、聲音和影像等方面,能夠直觀立體地傳達給學生,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讓表面的知識變得直觀,加深學生對于小學數學課程的理解和掌握。豐富的教學情境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拓寬思維廣度。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并且涉及知識范圍十分廣泛,是一門綜合性強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應用微課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能更好地將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再拓展,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深入挖掘相關的小學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能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加全面,其綜合性及生活性特征也使學生在理解小學數學知識時更加簡單和容易。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想要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教師需要多次反復地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方式較為煩瑣。但是微課中的視頻教學以其容量小、保存途徑便利的優(yōu)勢,便于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微課視頻中的教學內容結構情景化,重點和難點知識內容突出,且可添加典型的例題進行深入講解,有利于使學生在反復觀看和學習中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微課視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隨時播放微課視頻,對自己在課堂上未理解的知識進行重新學習。
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般注重向學生傳輸理論知識、數學計算技巧及過程等,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微課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思考、探究并解決實際問題,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知識應用能力。小學數學運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因為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計算技巧掌握不熟練以及筆算不準確等,經常出現運算步驟正確,但是計算結果錯誤的情況。所以,教師在運用微課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設計具有運算規(guī)律和技巧的問題,提升學生的運算速度,并在此過程中添加有針對性的習題,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幫助學生提升分析、推理、運算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分數乘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微課中添加一些課件視頻,如通分、約分與互化等相關視頻,向學生直觀地展現運算方式和技巧,再添加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習題,幫助學生減少或避免在運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進而促進其對數學計算規(guī)律及技巧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是形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前提,其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及探索學習規(guī)律為基礎,能讓學生在代數與幾何的角度對數學問題進行科學的辨別、分類、整理、歸納、類比以及證明。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使其數學推理能力成為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所以,借助微課的教學形式來強化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能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技巧以及方法的有效轉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推理思維。
例如,“圖形的運動(三)”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指導學生掌握旋轉的相關知識。在這節(jié)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對平移等位置關系的變化知識有了初步的掌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向學生直觀地展現旋轉的動態(tài)變化,之后再引導學生利用辨別、分類、整理、歸納、類比以及證明等方式總結旋轉的規(guī)律,深化對旋轉知識的認知。這不僅有效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是檢驗學生在學習中認識數、運算、測量以及統(tǒng)計等具體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標準,也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所以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內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形成的數學思維以及掌握的數學技能有效應用到在實際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因為其計算的方式不同于其他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比較復雜且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計算本上繪制不同邊數的多邊形,讓學生對多邊形進行測量、拼接和計算,最后得出計算規(guī)律。學生通過繪制、觀察、分析和思考,有效拓展了想象的空間,逐漸形成數學轉化思維。此時,教師再結合微課教學模式,將多邊形的實物及面積計算方式直觀展現給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降低了抽象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還對學生鞏固這節(jié)課的知識提供了幫助,進而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探究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探究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礎上融合微課教學,有助于課堂探究質量的優(yōu)化,提高課堂探究的質量及效率。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切實在課堂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學生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觀看由長方形和正方形變形成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動畫微視頻,引導學生結合微視頻展開討論,組成課堂探究合作小組,通過學生之間的觀察、討論和分析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與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來,積極開動自己的思維,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創(chuàng)新,進而有效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微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既符合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也能滿足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微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快樂學習,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