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軍
(吉首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吉首416000)
加的夫語法源于Michael Halliday 早期的語言理論模式,與其現(xiàn)有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模型共享相同的基本概念,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 從《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內(nèi)生成句子》[1]一文算起,加的夫語法迄今已有40 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其間以Robin Fawcett 為代表的加的夫語法學者,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建構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一種認知互動模式,既有理論傳承,又自成體系,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2]。 自黃國文[3]首次將加的夫語法介紹到國內(nèi)以來,我國的加的夫語法研究也走過了20 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使得該語法在語言的描寫性、生成性和認知性上的優(yōu)勢逐步得以顯現(xiàn),其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一種“模式”[4-7]“方言”[8]或“語域”[9]的地位得以初步確立。 然而總體而言,學界對加的夫語法的理論架構、研究理念和方法的認識仍有待進一步深化,其對漢語本土化研究的適用性也有待加強[10-12]。 有鑒于此,我們認為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主要建構者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的相關論述尤為重要。 本文以加的夫語法模式和Halliday 模式在某些重要問題和研究理念上的分歧為線索,系統(tǒng)梳理Halliday 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加的夫語法的基本觀點和看法,主要涉及語言的層次性、元功能、功能句法、自然語言處理和語言認知研究,以期進一步深化學界對加的夫語法的認識,促進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后Halliday 時代學術思想的融合和創(chuàng)新。
Halliday 反對將語言系統(tǒng)作二元區(qū)分,認為語言包括語義、詞匯語法、音位和語音四個層次,其中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同屬語言的內(nèi)容層,音位層和語音層同屬語言的表達層。 語言各層次之間為體現(xiàn)關系,即語義層由詞匯語法層體現(xiàn),詞匯語法層又由音位層體現(xiàn)等,是一種元冗余關系。 受索緒爾關于語言“能指”和“所指”思想的影響,Fawcett 認為人類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包括意義和形式兩個層次,并呈錯綜復雜的雙向關系[13]36-37。 針對Halliday 模式對及物性、語氣、主位等詞匯語法系統(tǒng)在語義和形式上的模糊性,Fawcett明確將上述系統(tǒng)視為語言的意義潛勢,認為其是結構形式的生成基礎,并指出任何語義特征都必須在形式上有所體現(xiàn)[13]39[14]57。 鑒于意義與形式的雙向關系,加的夫語法認為在及物性、主位和語氣系統(tǒng)之上再次增加語義層存在一定的冗余性。 這種冗余性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語言理論模型可能出現(xiàn)不必要的復雜化,也較難體現(xiàn)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將語言視為意義潛勢的系統(tǒng)思想。 因此,加的夫語法的“語法”或“詞匯語法”包括意義和形式兩部分,各部分又包含潛勢(potential)和實例(instance)兩端,其中實例是從潛勢中選擇出來的結果。 語義特征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細化語言的意義潛勢,體現(xiàn)規(guī)則說明語言的形式潛勢,它們的結果為一個句法單位及其成分。 個體遍歷系統(tǒng)網(wǎng)絡后的語義特征選擇表達式(selection expression)成為體現(xiàn)規(guī)則的輸入;體現(xiàn)規(guī)則生成同一個層次上有豐富標注的樹形結構。
對于Fawcett 在語言層次性上的不同劃分,Halliday[15]411指出“事實上,我們可以像Fawcett 那樣將語義和詞匯語法的界限映射為系統(tǒng)與結構,將系統(tǒng)視為語義,將結構視為詞匯語法,但我認為將詞匯語法和語義視為系統(tǒng)組織的不同層次更有價值,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的界限是不太確定的”。Halliday[16]45-46再次指出“Fawcett 并不把語義和詞匯語法視為不同層次,而是將其映射為系統(tǒng)與結構的區(qū)別,將語義縮減為更為抽象的語法層面,其視角主要是出于句法考慮”。 同時,Halliday[16]45也坦言“雖然詞匯語法和語義在理論中被視為不同層次,但在理論應用中我們并不把它們嚴格區(qū)分開來;是否應將語義和詞匯語法視為不同的層次一直以來是有爭議的”。由此可見,在語言的層次性劃分上,Halliday 并不反對Fawcett 對語言語義和句法形式的層次區(qū)分,反而暗示其區(qū)分能更好地服務系統(tǒng)功能句法分析和描寫,而這正是偏重意義研究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所欠缺的。
在Halliday 看來,語言是復雜的符號系統(tǒng),詞匯語法作為自我調(diào)節(jié)范疇系統(tǒng),是意義的內(nèi)部組織;而語義作為詞匯語法和外部世界的界面,是意義的組織,即人類經(jīng)驗的生態(tài)社會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關系。Halliday 之所以要區(qū)分詞匯語法層和語義層,主要是出于語言的整體復雜性考慮,以增強對語言的描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用來解釋建構于不同系統(tǒng)空間的意義問題,即詞匯語法層和語義層的類型性和拓撲性;二是解釋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相互交錯的不同結構及其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交互性的問題;三是處理語法隱喻問題。 在Fawcett 看來,系統(tǒng)作為語義是通過“體現(xiàn)組成部分”與結構形式相聯(lián)系的,不存在多種層次的體現(xiàn)關系。 因此,在加的夫語法中,語義與“世界知識”是分開的,后者是語言系統(tǒng)之外的“組成部分”,包括“長時記憶” 和“短期類型知識”。 較Halliday 的多層次語言模型,加的夫語法對語言層次的劃分要簡化和明晰得多,只有單一層次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和結構形式。 Hallliday 模式的多層次系統(tǒng)和結構對處理語法隱喻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解釋和分析工具,即語言內(nèi)容層面的語義和詞匯語法區(qū)分能更好地將世界知識識解為意義;而對于將語言視為程序的加的夫語法而言,意義和形式必須明晰,以滿足“機器語法”檢驗的需要,語法隱喻問題也可在共時層面通過對語義系統(tǒng)的精密描寫而得以消解。 因此,Halliday 的多層次語言模型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而加的夫語法則更能滿足自然語言生成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傊?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語言層次性的觀點表明,加的夫語法對語言語義層和形式層的明確區(qū)分,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出于句法描寫上的明晰性需要,有其適用性,并沒有偏離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本質(zhì),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在句法描寫層面的不足。
眾所周知,Halliday 將語言的功能高度概括為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并從整個功能結構配置對小句的意義進行識解。 雖然Halliday 對語言的功能性作了高度概括,但在各功能的具體分析上則列出了不止三行的分析方式。 比如,他將概念功能進一步分解為經(jīng)驗和邏輯兩部分,將人際功能也進一步分為極性、語氣、情態(tài)等,并將語篇功能分解為主位和信息。 Fawcett 指出Halliday 高度概括的三大元功能存在一定的誤導性,易使人們錯誤地認為小句只存在三種意義[8]171。 在Fawcett 看來,小句的多種意義并不總由整個小句結構體現(xiàn),更多的是與小句的某個單一成分相關。 Fawcett 進而識別了經(jīng)驗、人際、邏輯關系、效度、主位、否定性、情感和信息八股主要意義,各意義分別由不同的系統(tǒng)加以體現(xiàn)。 較之Halliday 高度概括的三大元功能,加的夫語法實質(zhì)上是對Halliday 模式元功能的細化和延伸。 經(jīng)驗和邏輯功能基本對應Halliday 模式的概念功能;人際、否定性、效度和情感功能基本對應其人際功能;主位和信息功能基本對應其語篇功能。
針對加的夫語法提出的八股主要意義,Halliday并沒有持否定態(tài)度。 Halliday[17]xvi指出“對語言的描寫(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同的理論方法,包括Fawcett 等發(fā)展的‘加的夫語法’”。 Halliday & Matthiessen[18]504在闡述Fawcett 對及物性關系過程的不同描寫時明確指出“對意義系統(tǒng)的描寫沒有唯一的‘正確描寫’”。 Matthiessen[4]85也明確指出Fawcett 建構的“八股意義”是對Halliday 三大元功能的精密化和具體化。 從適用性上看,Halliday 提出的三大元功能及其從整個功能結構配置對小句的意義進行識解的理論模式,具有理論上的概括性和描寫上的便捷性,但也存在如何確認小句部分意義的元功能歸屬問題,比如Halliday 對小句極性意義的元功能歸屬就有些“搖擺不定”,先是歸屬于經(jīng)驗意義,而后又歸屬于人際意義[19]。 另外,在Halliday 模式中,邏輯功能作為概念元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往往超越小句的意義,對元功能的級階歸屬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其實,從語言理論模型建構上看,將語言分為“三大元功能”或分為“八股意義”并非一個孰是孰非的重要理論問題,主要看其適用性,因為它們都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所堅持的“多功能性”原則。
事實上,小句的多股意義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將其歸于不同的元功能之下往往是出于理論建構的目的需要。 加的夫語法對語言元功能的新解,即將三大元功能拓展為八股主要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從小句的整個功能結構對意義進行識解的束縛,并提升了邏輯、效度、情態(tài)、否定性等意義的重要性和同等性,明確了其在不同系統(tǒng)的選擇性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小句在語義和形式上的相互依賴性,更有利于一體化句法結構的描寫。 因此,從Halliday 和Matthiessen 對加的夫語法八股主要意義的觀點看,他們從精密階視角對加的夫語法在語言元功能上的細化和延伸進行了肯定。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加的夫語法在語言元功能上的研究對豐富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互補性。正如Halliday & Fawcett[20]10所指出“系統(tǒng)功能視角下的語言研究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允許同一框架下的不同研究者成長,進而發(fā)展新的思想,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 可見,加的夫語法的“八股意義”細化和拓展了Halliday 的元功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對某些功能的元功能歸屬問題的爭論。
加的夫語法在注重語言意義描寫的同時,特別注重句法形式的描寫,并對Halliday 模式的語法范疇和語法關系作了較大程度的修正。 加的夫語法擯棄(至少弱化)了Halliday 模式的級階概念,并提出了單位、成分和詞項三個主要句法范疇,以及重合、組成、說明和填充四種句法關系。 單位指單位的類別,英語的主要句法單位包括小句、介詞詞組、名詞詞組、數(shù)量詞組和性狀詞組,同時包括兩類次一級單位,即屬格字符串和人名字符串。 成分即結構成分,是單位的直接組成部分,主要以功能進行定義。 詞項包括詞和詞素,可直接說明小句的成分。 重合指某成分和其他成分疊合在一起的關系,比如主語和施動者的重合。 組成指某個單位及其成分之間的部分和整體關系。 說明指某個單位成分和詞項的體現(xiàn)關系。 填充是指一個單位充當另一單位的成分的關系,比如主語除主要由名詞詞組填充外,還可以由小句填充。 與Halliday 從整個功能結構分析小句的多種功能不同,加的夫語法在成分重合和蓋然率思想指導下采用一體化的句法結構來描寫語言的形式,認為一個句法結構成分可能重合多種功能。 比如,語氣意義在句法結構上由主語和操作語體現(xiàn),及物性結構通常由主語、主要動詞和(或)補語體現(xiàn);主位意義主要由主語主位、強勢主位和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體現(xiàn)。 加的夫語法這種一體化的句法呈現(xiàn)方式,充分顯示出小句語義和形式的相互依賴性。
對加的夫語法在系統(tǒng)功能句法上的理論體系建構,Halliday[15]403指出“聚合表征使語法擺脫了結構的制約;但結構(很明顯)也是需要解釋的;正如Fawcett所憂慮的那樣‘人們在畫系統(tǒng)網(wǎng)絡時通常忽略結構描寫’”。 Halliday[16]46進一步指出“Fawcett 的視角主要是出于句法考慮”。 可見,由于Halliday 把研究的焦點放在意義上,小句的形式特征通常被限定到最少數(shù)量,句法形式也不是Halliday 所關注的首要問題。 由于“句法”一詞外延較窄,同時具有一定的“形式語言學”特征,Halliday 也較少使用“句法”這一術語。 但從Halliday 的評論看,雖然意義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關注的焦點,但語言的結構形式仍然是需要解釋的,二者不可偏廢。
從上述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在功能句法研究上的評論可見,Halliday 并沒有否認加的夫語法在句法結構形式上的探索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貢獻,反而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功能句法研究也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史看,其在語言的句法結構層面一直缺乏較為統(tǒng)一的解釋,而是傾向于采用不同的功能結構解釋小句的多功能性。 如前所述,事實上小句的多功能性并非總由小句的整個功能結構加以體現(xiàn)。 加的夫語法弱化Halliday 模式的級階概念,擯棄動詞詞組,并提出了主動詞延長成分、不定式成分、助動詞延長成分以及程式成分,強化了小句單一成分的功能性特征,擴大了詞匯語法的描寫范疇,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小句不同功能結構之間的相互映射問題。 可見,加的夫語法的一體化句法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明晰了意義和形式的體現(xiàn)關系。 這種明晰性使得該語法不僅被成功地運用到自然語言處理上,而且也為語篇分析,特別是句法分析,提供了相對簡便的操作程序[21]。 近年來,加的夫語法在功能句法上的貢獻逐漸被系統(tǒng)功能學者所廣泛認同,比如黃國文認為加的夫語法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試圖改進或修訂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中的“詞匯語法”部分[5]。 何偉、張敬源則認為加的夫系統(tǒng)功能語法模式主要在于探討功能句法的理解和生成[7]。 事實上,功能句法研究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nèi)正在興起,并不斷深入,取得了較多的優(yōu)秀成果,如He[22-24]、何偉等[10-11]、Xiang & Liu[25]、鄧仁華[12]等。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在語言結構層面的充分肯定表明,功能句法研究不僅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亟待加強的重要研究領域。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既是普通語言學又是適用語言學[26-27],它一直強調(diào)將語言的實際運用作為其理論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諸多語法模式被運用到計算語言研究。早在上個世紀60 年代,Henrici 和Winograd 就運用系統(tǒng)語法在計算語言上作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受Winograd[28]的影響,加的夫語法一直致力于建構一種語言生成和理解的計算機模式,使自然語言的整個語法系統(tǒng)通過計算機進行檢驗。 COMMUNAL 項目的啟動使得自然語言生成成為加的夫語法發(fā)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建立一個自然語言的人機智能對話系統(tǒng)。 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加的夫語法一度建構了一個自然語言生成的復雜的計算機模式,即一種機器語法;其龐大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表征,不僅被應用到英語上,而且被應用到日語、漢語、德語、法語等語言。
針對加的夫語法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成就,Halliday 有如下評論。 Halliday 認為加的夫語法建構的生成語法是“以計算機形式存在的最大語法之一”[15]417[29]F38[30]241,并指出“Fawcett 及其同事發(fā)展了一種強大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表征”。 Halliday[16]43[31]199進一步指出“PENMAN 項目和COMMUNAL 項目都是圍繞系統(tǒng)網(wǎng)絡而建構的十分強大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這兩大項目使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接下來的語言科技發(fā)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將繼續(xù)活躍下去;這些項目標志著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在基于計算機的語言研究上進入了新的階段,計算機擴展了我們關于語言的知識”。在論及自然語言的計算機處理對語言理論建構的影響時,Halliday[16]139指出“Fawcett 和Matthiessen 使用不同的系統(tǒng)描述來實現(xiàn)其具有一定區(qū)別的特定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系統(tǒng)網(wǎng)絡的視域,使其成為全面的詞匯語法理論模式”。 從這里可以看出,Halliday對加的夫語法使用不同的理論模式所建構的自然語言生成模式持高度贊揚態(tài)度。 雖然加的夫語法的語篇生成模式與PENMAN 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語法設計在理論原則上是一樣的,即都是建立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框架之下。
加的夫語法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基于意義的計算機語法[5],其將語言視為一種嚴密的計算機程序,這種程序必須經(jīng)過計算機檢驗得以運行。 在Fawcett 看來,自然語言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錯綜復雜的動態(tài)關系,必須把語言置于更廣闊的互動大腦模型之內(nèi),即必須把語言的“核心”模式和人類大腦的其它主要組成部分、社會互動中的語言使用模式、語義變體等鏈接起來。 因此,加的夫語法的語言及其使用模型是一個具有嚴密程序的認知互動模型,具有自然語言處理上的適用性。 在自然語言處理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必須形式化和算法化,以使基于計算機的語言生成或理解成為可能。 加的夫語法在自然語言處理上同樣遵循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基本原則,不僅特別注重語義系統(tǒng)網(wǎng)絡的精密描寫,同時也充分關注語言形式的明晰化需求。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加的夫語法既關注理論生成,也注重語篇描寫,具有理論生成和語篇描寫的統(tǒng)一性。 綜上,Halliday 的觀點表明,加的夫語法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在計算語言學上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其建構的基于計算機的系統(tǒng)功能句法模式和英語語法描寫方法也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洞察力。
隨著語言學研究中認知范式的興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認知”的基本觀點一度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方面。 學界一般認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不太關注認知,這種論斷其實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 胡壯麟的研究表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早在1967 年就對及物性和認知作了較為精辟的論述,即Halliday 認為及物性就是認知內(nèi)容選擇的集合,是對外部經(jīng)驗的語言表達[32]。在Halliday 看來,認知指的不是思維而是意義,世界知識也并非被識解為知識而是意義,人們通過語言來解釋認知[18]1-18。 Halliday 這種把語言作為社會符號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取向,傾向于將認知視為語言科學的一部分,而不是將語言視為認知科學的一部分。 可見,認知語言學從語言外部來探討語言意義的方法,并不被Halliday 所認同,他更傾向于將認知看作語言的一種形式。 受當代認知科學的影響,Fawcett認為語言研究中的社會學方法和認知方法具有兼容性[1,13],于是他傾向于采用整體論方法,嘗試構建一種互動大腦模式,努力將個體認知和社會文化進行整合,即一種“認知系統(tǒng)功能語法”。 因此,加的夫語法更加強調(diào)個體認知在選擇上的主觀能動性,更加凸顯互動大腦對個體選擇的影響,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一種認知互動模式,與Halliday 的社會文化模式有著較強的互補性。
針對加的夫語法這種認知互動模式,Halliday &Matthiessen[18]428-429指出“Fawcett 開創(chuàng)了‘互動大腦的認知模式’,其采用的方法與我們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相似的,即都在內(nèi)容層識解過程配置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并進一步指出“Fawcett 的理論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比我們的模式更接近主流認知科學,但仍然是系統(tǒng)功能模式;換句話說,他的模式也是基于相同的系統(tǒng)功能理論框架”。 由此可見,在Halliday 和Matthiessen 看來,加的夫語法雖然在認知研究上采用不同的理論模式,與當今主流認知科學較為接近,但其基本架構仍然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 事實上,Halliday[33]221也坦承其將認知視為語言科學的一部分的觀點只是他個人的觀點,并不為所有系統(tǒng)功能學者所接受,但系統(tǒng)功能學者都普遍認為只要語法理論足夠強了,所謂的推理、會話含意、言語行為、意圖等語用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也就是說,認知問題可以通過語言得以詮釋。
認知學界普遍認為,語言必須依賴大腦的潛在系統(tǒng)(比如“世界知識”)和潛在過程(比如“推理”)得以闡釋,但Halliday 認為知識和信念系統(tǒng)以及認知過程都是依賴于語言的,其理據(jù)也往往是語言理據(jù)。 因此,在Halliday 看來,語言是理解世界知識和認知過程的有效工具,認知是語言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Fawcett 看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社會性需要與個體認知進行互補,以增強其對人際交往本質(zhì)的認識,即Halliday 意義上的“能表” 實質(zhì)上是發(fā)話者“能表”[13]56,因為“選擇”并非系統(tǒng)網(wǎng)絡本身的選擇,語法也非“選擇”的實體。 作為一種認知互動的語言理論模型,加的夫語法既強調(diào)語言的社會屬性也強調(diào)語言的認知(心理)屬性,認為如何計劃和執(zhí)行語篇需要作充分的模擬[13]19,因此加的夫語法包括大量的“計劃器”(planner),如語篇結構計劃器、微計劃器、句子生成器、言語整合器等。 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基本原則,加的夫語法采用不同的路徑來闡釋認知,在將語言視為社會過程的同時,更加注重個體通過社會意義行為的主體間性進行解釋,將認知研究的重點與詞匯語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個體認知和社會互動的融合性。 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在認知研究上的觀點表明,加的夫語法的認知研究更接近當代主流認知科學,但仍然屬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模式。 這種“認知”模式,既強調(diào)社會意義的主體間性,又強調(diào)個體選擇的功能,將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拓展到主流認知科學,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研究范疇和視角。
本文從語言的層次性、語言的元功能、功能句法研究、自然語言處理和語言認知研究方面梳理了Halliday 對加的夫語法的基本觀點。 Halliday 的觀點表明,加的夫語法既可視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方言”也可視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語域”[33]268[34]。作為“方言”,它建構了認識互動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模型,具有理論生成和語篇描寫的統(tǒng)一性;作為“語域”,它重點對語法形式作了全面充分的功能性闡釋,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如Halliday &Fawcett[20]2共同所認為的那樣“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所取得的進步不是來自相互攻擊,而是來自相互間的合作——站在彼此的肩膀上”。 Fawcett 曾在多種場合致謝Halliday 對其理論發(fā)展的影響[8]8-10,Halliday也多次闡明Fawcett 所建構的加的夫語法對系統(tǒng)功能理論的發(fā)展[15]13[33]438。 加的夫語法源于Halliday 早期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同時也充分吸收了傳統(tǒng)描寫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生成語言學和語用學的合理營養(yǎng),特別是從計算語言學中汲取了靈感,進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研究范式,即個體認知與社會互動的融合性、形式和意義的雙向性以及理論生成與語篇描寫的統(tǒng)一性。 這種語言研究范式簡化和拓展了Halliday 早期的語言研究思想,做到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與現(xiàn)有的Halliday 模式具有很強的互補性[35]。正如Matthiessen[36]所言,“Halliday 和Fawcett 都致力于理論建構和全面的詞匯語法描寫,其對語言研究的洞察力和價值是開創(chuàng)性的”。 作為“方言”或“語域”,加的夫語法的理論架構及其研究方法有其特定的目的,其必將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其他模式一道,在廣度和深度上推動后Halliday 時代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義研究、句法研究和適用性研究,彰顯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的包容性和強大的解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