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 沈勤芳
上學期我碰到了一件令我覺得很棘手的事,也正因為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個小學班主任真的不簡單,同時也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讓我感受到了對學生品德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豪和陽都是我班學生,四年級時倆人都購買了一個同品牌的學習機,他倆都很珍愛這個學習機。
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突然有學生報告說這倆人吵起來了。我到教室詢問后才知道他倆是在奪那個屬于自己的學習機。我當時有點納悶了:他倆各有自己的學習機,有什么好爭的呢?再通過一番詢問,我了解到他倆中間有一個人的學習機不見了,這兩人都認為眼前的機器是自己的,而且態(tài)度堅決。我犯難了,原本兩人所擁有的學習機是一模一樣的,眼前的這臺學習機到底是誰的呢?
破案歷程開始了。開始我并沒感覺到破案之難,我先找來班上同學了解情況,可無任何破案線索。我就分別找他們談話,希望從他倆的言談舉止或者表情上找到蛛絲馬跡——找到破案的突破口。我甚至分別叫他倆把自己保存在機器里的東西的名稱寫下來,比如歌曲或游戲的名稱等??蛇€是一無所獲,因為兩人的表情冷靜,態(tài)度堅決,寫出來的材料也是一模一樣的,我認為是破案的好途徑卻又成了肥皂泡。
我面臨的問題好像越大越難了,但我卻越發(fā)肯定這兩人中必定有一人犯了錯誤,而且正越陷越深。萬一解決不妥,對孩子的成長就會極為不利。于是,我重新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其中一個孩子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更希望犯錯的孩子能盡快從錯誤中走出來。當我意識到這不再是件小事時,我強烈地鼓勵自己去認真解決這件事,一定要攻破那個犯錯同學的心理防線,讓他自己走出來承認錯誤。
我又一次分別將這兩人叫到跟前,很嚴肅地告知他倆,這件事情我是沒有辦法解決了,想請派出所的警察叔叔幫忙。在我請警察叔叔之前請他倆慎重考慮一下,這機器到底是誰的,假如自己現在說出真相還來得及,能解決了就不請派出所幫忙了??蛇@兩個孩子的態(tài)度依然很堅決,誰都不肯讓步,這是我預料之中的。
于是,我拿出兩張白紙分別叫他們立下“軍令狀”,寫明“一切后果自己負責”的字樣,并按下手指印。兩個人都這樣做了,但到這時其中犯錯的那個同學肯定是到了高度緊張的時刻,雖然表現得仍舊坦然。見他倆寫好后,我又開始了新一輪攻勢。跟他倆作了以下的談話:你們實在不肯說實話,那我只能聯系派出所的叔叔了,(邊說邊摸出手機)只要一個電話過去他們就會開著警車過來,同時他們會帶來一個測謊儀。警察叔叔會找你們單獨談話,邊談話邊用測謊儀測試,到時就能判別是誰說了假話,就如同假鈔放進驗鈔機時,機器會說“這是假幣”一樣……孩子畢竟是孩子,從老師的嚴肅的表情中,已經讀不到這還只是老師的教育手段,只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造成的后果相當嚴重,他不想被警察當成“壞人”抓走,因為他還想保持一個“好人”的尊嚴,他一直抵賴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好人!他最后的心理防線在這個時候瓦解了,他必須在警察被老師叫來之間解決問題。
學生陽拿回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機,學生豪向我認錯并寫下了悔過書。
事后我教育他要懂得是與非、對與錯,同時我悄悄告訴他這件事老師會盡量為他在同學們面前做解釋。因為我知道,孩子同樣需要面子和尊嚴,也同樣需要被大家認同是“好人”的形象。
作為學生,現在是這個班級中或者這個學校中的一分子,長大后就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我們現在所培養(yǎng)的孩子應該是維護社會利益并造福社會的人才。孩子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的成長里程中肯定有著很多動聽的旋律,但也必定有過不想被人知曉的“壞事”,要成長,必然要有波折。
上面案件中的豪同學,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案件中的表現也只是一個孩子一時犯錯的固執(zhí),只要正確引導、巧妙處理,就能及時糾正他的偏差行為和意識,過后他仍然可以是個優(yōu)秀的孩子。
所以,面對身邊的孩子,我們作為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思考,巧妙介入,因勢利導,做好以下幾點:
走近學生,才能知道學生的一切。班主任是學生最親近的一個老師,深受學生信賴。作為班主任,借用自己的優(yōu)勢走在學生中間,就能了解到很多真實的東西。首先要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的言語變化,從言語中可以洞察到學生的成長細胞,因為學生的語言用詞顯示了他成長的信號,比如網絡語言和QQ語言的融入就代表了孩子的世界從真實走向了虛擬,再比如孩子口中臟話粗話的出現就表明了孩子交往世界的擴張……再者要認真審視學生的行為端倪,有什么思想就會有什么行為,學生的行為表現能直接暴露學生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上面案件中豪同學一開始的行為就足以表達了他對整個事情的錯誤認識,隨著事件的繼續(xù),他表現出來的行為又說明了他對價值觀的偏差理解。第三要細心關注學生的心理變遷,上面的案件同樣很清楚地演繹了豪的心理變化過程,買了新的學習機,喜愛并為學習所用,這是健康的心理表現,遺失后把人家的占為己有,發(fā)現后堅持霸占,這就表現了他心理的扭曲,并抱僥幸心理繼續(xù)固執(zhí),到最后對面子的保護最終逃不過對“做壞人”的害怕心理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面對不良事件的出現,教師就能因人而異地采用恰當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去圓滿處理。
學生的種種表現,就是學生的成長脈搏。老師很好地掌握了學生的各種信息,就找準了教育的方向,也就能尋找到合理、科學的教學途徑和方法。
每個人都有優(yōu)勢,也都有弱勢,小學生也不例外。
小學生盡管年齡小,但意識成人化現象在當今已經非常普遍,這都是網絡、電影電視和各種不良社會現象影響的后果?,F在發(fā)生在小學生世界里的故事很多,有很多是我們成年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也就是在我們成年人看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簡單了。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盡管過早“竊取”原本應該屬于成人的東西,但這些還不能成為他們內在的一部分,因此孩子還為我們教育者保留著很多教育的機會和空間。
小學生知道老師不能體罰,所以減少了對老師的敬畏。但他們知道公安的厲害(那是影視的作用),知道破案中過程中測謊儀的厲害,但不知道測謊儀的原理,他們知道現在法律中的漏洞“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的個別現象,但他們還不具備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他們內在的弱勢十分明顯,這也為教師能“對癥下藥”找到好機會,他們不會想到老師是不需要采用體罰這樣的手段來“攻克”他的。
學生犯錯之后態(tài)度強硬,這是表面的“強勢”,背后肯定有輕而易舉攻破的弱處存在。這就需要老師去仔細分析和研究,找到突破口,直指學生的問題。
案件中的豪同學堅持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要證明自己沒有犯錯,這是他在表明自己正面的愿望。老師要知道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不想沾上被批判的非正面形象。
當他承認錯誤之后,害怕自己的錯誤被公布于眾,害怕自己的錯誤被夸大,更害怕自己從此在同學老師心目中成了“壞人”。作為班主任要及早關注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他實現這個跨越。所以班主任適當保護和掩蓋也是有必要的,或者幫助他把事情說清楚,把犯下的錯誤縮小化。那樣就能舒緩他的另一種心理壓力,事態(tài)平息后他會感激你,你育人的形象必將會更高大,會幫助他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愿望,教師要善于透徹分析他們內心的需求,去幫助他們實現這樣的愿望,讓他們在實現自己愿望的過程中構建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這樣也就達到了教師解決處理問題的目標。
教育人的工作是最難的工作,但只要有心、用心、細心,任何難都將不難,因為我們身邊到處都是好的教育資源。只要教師巧妙運用有效的手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相信真心的付出,必將會收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