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小學 仲葉婷
高年段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且難度較高的組成部分。學生對寫作文有抵觸情緒,覺得作文難寫,無從下筆,毫無頭緒;教師覺得作文難教,三五堂指導課下來,學生沒有預期的進步。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探索習作教學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學生的習作主動性這一過程是十分漫長的,就好比是在迷霧中尋找渡口一樣。
實踐出真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同樣地,在習作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僅憑一份優(yōu)秀詳盡的教學設計,往往是無法獲得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的。語文教師應當經(jīng)常動筆寫寫東西,所謂“自己動手,最能體會到寫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體會和習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講解就會更透徹,指導就會更得當?!跋滤囄摹闭娌皇橐环N好的嘗試方法。
首先,語文教師經(jīng)常動筆寫一寫即將教學的作文題目,這樣就能積累自己的經(jīng)驗,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能在行文的思路、技巧和情感表達等方面有更強烈的敏感度,也就能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寫作。學生得知教師也在和他們共同寫作后,習作的主動性一定會有所提升,甚至萌生我要和我的老師比一比的心理,這就在無形中達成了“下水”的目的。不僅如此,教師在了解學生寫作的“甘苦”之后,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更多了一種寬容和鼓勵的心態(tài),大大減少了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從而喚起了他們習作的主動性。
其次,教師經(jīng)?!跋滤囄摹保€能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眾所周知,寫作的過程就是以語言為載體、以思維為核心的多種心理因素積極參與的心理過程。經(jīng)常練筆,既可活躍思維能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葉圣陶先生曾提出“文章與說話同一”,大致就是這個意思。語言表達能力強了,習作能力自然也不會差,簡言之,文章寫得多了,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也會提升,那么教師的習作指導課的課堂效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年段學生在習作方面已經(jīng)有了自己一定的積累,有些學生卻面臨著無從施展的困惑。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自身對習作的興趣,并且指導他們不斷努力探索,最終完成目標。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平淡無奇的習作主題是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的,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生之中,了解他們的喜好,探尋他們的關注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選取個性化的習作主題來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滿足他們的習作欲望。比如,觀看微電影寫影評、去校園里發(fā)現(xiàn)角落的美、開展一次“特殊的考試”……
張祖慶老師的電影創(chuàng)意習作課“月神”就是一個極為成功的范例。課堂伊始,聊聊電影,揭示微影評,激發(fā)學生興趣;接著,初賞電影,交流深刻畫面,打開思路;然后,聚焦電影細節(jié),暢談感想,學生暢所欲言;下一環(huán)節(jié),角度多元,寫好微影評,學生大展身手;最后,交流微影評,達到高潮,潤澤童心。在本堂課中,張祖慶老師避開了老套的習作主題,選取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電影,將電影與生活相勾連,進一步打開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主動習作,呈現(xiàn)思考加分享的風采,真正是一次源于生活的創(chuàng)意寫作,也真正激發(fā)了學生習作的主動性。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有了感興趣的習作主題,如何將這一主題盡我所能地通過自己的表達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呢?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進行更為細化的習作指導,為學生指明習作的方向。
在一次創(chuàng)意習作課上,我給學生開展了一次“特殊的考試”。課堂一開始,我朗讀了一段關于一種動物“犄角狖”的文字介紹,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記憶;接著,發(fā)下考核單,現(xiàn)場考核,學生都自信滿滿,認為這次“考試”非常簡單。哪知,在公布答案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大家都得了零分。我一解釋他們才知,原來在材料一開始就透露了這種動物并非真實存在的,只是大家過于迫切地記住后面的一系列數(shù)字,才導致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信息。整個過程很短暫,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卻是一波三折,起起伏伏。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我都會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去概述一下自己此時的心情。因此,當所有的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每個孩子的習作本上都有了動態(tài)的心理變化的過程,這樣一來,加上對這場“特殊的考試”過程的回憶,再加以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的描寫,這一場別開生面的“考試”就躍然紙上了。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就好比指南針,為學生的習作指明了方向。當然,指導需要抓住時機,恰到好處地進行。
對于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來說,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情感、文化背景、興趣、關注等必不可少??傮w來說,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盡情地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
想象作文在部編版教材中占據(jù)著不小的比重。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變形記”就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變形”的經(jīng)歷寫下來。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習作,也是學生很喜歡的,因為他們可以在習作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變“不可能”為“可能”,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這節(jié)課上,我并沒有教給學生太多的習作技巧,也沒有出示優(yōu)秀范文去干擾他們的想象,有的只是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討論,盡可能地讓他們放飛內心想象的種子。我記得在改學生的習作草稿時,有《一顆石頭的旅行》《螞蟻的探險之路》《蒲公英飛行記》等精彩的習作,雖然有的習作在表達上可能還有所欠缺,但是這一份個性的主動表達彌足珍貴。
我希望我的習作課堂是這樣的:作文課指導完成后,我站在講臺旁默默地看著學生動筆去寫。我不會走近去看他們在寫什么,更不會對他們所寫的內容指指點點,妄加評論。習作時間,鼓勵他們最純粹地表達,這是一位語文教師對學生文字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課堂的認可。如果一個教師在習作課上,對學生的寫作大加干擾,我想到最后,也只可能出現(xiàn)兩種結果:一是學生以后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二是學生學會了迎合教師的喜好,學會了某種套路,不再是為自己寫作,這就背離了“我手寫我心”的初衷。我想,這兩種結果都引人深思,也會督促我們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
讓學生盡情地去想象創(chuàng)造吧!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敢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才會真正表達自己想寫的。永遠不要擔心學生出錯,走彎路,也不要擔心他們所寫內容不是你所期待的那般。教室是一個允許學生犯錯的地方,只有學生犯了錯誤,他們才能意識到錯誤的存在,才能與教師一同探討解決錯誤的最佳方式。在習作中,能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寫出來,就邁出了成功最為重要的一步。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一說到這個詞,眾多教師和學生都對它懷有無比復雜的情感。經(jīng)過幾年的寫作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了小學生習作和作文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與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相偏離甚至相違背。尤其是在義務教育打基礎的階段,如果沒有能夠激起學生對習作應有的興趣和動機,沒能指導學生去留心生活,打開生活這個素材的寶庫,也沒能讓學生盡情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表達方式,那么我想,這樣的習作教育是失敗的。因而,我一直希望能從名師骨干的教學實踐中尋得一點啟發(fā)。
我希望未來的寫作教學能呈現(xiàn)這樣的一個景象:學生懷著自身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愛,用心地去觀察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關注我們的日常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觀察、想象中去思考如何運用最簡單、最純真以及最能體現(xiàn)自我的語言,去恰到好處地描繪他們內心中最真的世界,這將會是多么理想和美妙的寫作境界!然而正如王棟生老師所說:“我們更不必太在意尋找的結果,不同的渡口指向不同的彼岸,無盡的探索將成就日漸詳盡并不斷更新的語文地理?!?/p>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差異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習作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必然趨勢,為了不斷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做一個有心人,切實去關注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所求、關心他們所愛,從而更加有條不紊地在習作教學中激活學生主動進行習作,讓學生的習作開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