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亞,王小軍,杜延玲*,欒強強,錢小順
(1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陜西 延安716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二醫(yī)學中心呼吸內(nèi)科,北京 1008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氣道阻塞性疾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均很高[1]。20歲及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0%[2]。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最常見的一種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3],據(jù)Ram等[4]調(diào)查,OSAHS的患病率為4.2%。COPD與OSAHS具有相似的影響因素及臨床特點,2種疾病可同時或先后發(fā)生,1958年Flenley[5]首次將COPD合并OSAHS稱為重疊綜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多年來,由于人們對此病認識不足,各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和診斷方法不同,因此OS的流行病學統(tǒng)計結果不盡相同。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OS的發(fā)病率僅為1%~3.6%,但COPD患者中OS的發(fā)病率高達7.6%~55.7%[6]。2種疾病不是簡單的重疊,而是一種疾病會加重或惡化另一種疾病,因此2種疾病的重疊具有與單一疾病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與治療策略。本研究比較單純COPD與OS患者的臨床特征,探究二者的不同之處,以提高臨床醫(yī)師對COPD合并OSAHS的認識,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jù)。
選擇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科就診的123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OSAHS的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2組,單純COPD組(n=64)和OS組(n=59)。
納入標準:(1)符合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中COPD診斷標準[7];(2)OS組患者需同時符合2011年OSAHS指南中OSAHS的診斷標準[3];(3)年齡≥40周歲;(4)可配合肺功能檢查及整夜多導睡眠監(jiān)測(polysomno-graphy,PSG);(5)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as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olume,F(xiàn)EV1%pred)在30%~80%之間。
排除標準:(1)合并氣胸、胸腔積液等胸部疾??;(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3)各種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4)有肺功能檢查及多導睡眠監(jiān)測禁忌證;(5)長期口服或注射鎮(zhèn)靜、鎮(zhèn)痛類藥物。
(1)患者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頸圍、吸煙史、打鼾史等一般資料。(2)動脈血氣:pH值、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3)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EV1/FVC)、FEV1%pred。(4)多導睡眠監(jiān)測: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pnea hypopnea index,AHI)、夜間最低氧飽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夜間平均氧飽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aO2)、血氧飽和度<90%占檢測總時間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sleep time with SpO2<90%,Ts90%)。
單純COPD組,男性44例,女性20例;年齡(60.67±8.71)歲。OS組,男性45例,女性14例;年齡(59.07±7.97)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組BMI、頸圍、吸煙史與打鼾史構成比均明顯高于單純COPD組(P<0.05;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PaO2、PaCO2、SaO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H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2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OS組FEV1/FVC低于單純COP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EV1、 FEV1%pred及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OS組AHI、Ts90%顯著高于單純COPD組;LSaO2、MSaO2顯著低于單純COPD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2組患者睡眠呼吸障礙指標比較
AHI與頸圍、BMI、PaCO2呈正相關(r=0.774、0.905、0.761,P<0.05);與FEV1/FVC、PaO2呈負相關(r=-0.597、-0.856,P<0.05;表5)。
表5 OS組AHI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以OS為應變量,對COPD患者合并OSAHS的危險因素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頸圍(OR=3.453,95%CI2.004~5.948;P=0.000)、BMI(OR=3.467,95%CI2.268~6.696;P=0.000)、打鼾(OR=5.925,95%CI2.622~13.386;P=0.000)、吸煙(OR=2.503,95%CI1.076~5.822;P=0.033)均是COPD并發(fā)OSAHS的獨立危險因素(表6)。
表6 logistic回歸分析COPD患者合并OSAHS的危險因素
COPD和OSAHS的主要病理變化分別發(fā)生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而上、下呼吸道之間有直接聯(lián)系,稱為氣道牽引,故兩者存在于同一患者的概率較高。2000年有學者指出30%~40%的COPD患者合并存在OSAHS[8]。Greenberg-Dotan等[9]研究OSAHS、COPD等疾病的發(fā)病率發(fā)現(xiàn),OS的發(fā)病率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多于男性,約占4.3%,OSAHS與COPD發(fā)病率均與年齡相關,隨著年齡增加,2種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增加。而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無顯著差異。眾所周知,COPD患者男性居多,而OSAHS患者絕經(jīng)后女性發(fā)病率增加,故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所研究對象年齡差異及樣本量小有關。
BMI和頸圍是反映營養(yǎng)狀況的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OS患者的BMI、頸圍均明顯高于單純COPD患者,國外一些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并發(fā)現(xiàn)頸圍粗細與OSAHS的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0-12],進一步表明了向心性肥胖是引起OS的重要因素。COPD根據(jù)病理生理的不同,可分為3種臨床表型,即肺氣腫表型、慢性支氣管炎表型及混合型。臨床上發(fā)現(xiàn)肺氣腫表型的患者往往偏瘦、營養(yǎng)狀況差,其合并OSAHS的概率明顯降低。Biselli等[13]關于COPD患者肺容積增加對睡眠中上呼吸道阻塞的影響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肺容積增加導致肺過度膨脹,可通過降低睡眠期間的上氣道臨界閉合壓,防止氣道塌陷,從而減少OSAHS的發(fā)生。慢性支氣管炎表型的患者則相反,其往往肥胖,睡眠期間容易引起上氣道的阻塞,故更易合并OSAHS。Celli等[14]一項研究顯示BMI>24 kg/m2的COPD患者存活率較高,肥胖對于COPD患者來說具有一定的保護性。Vestbo等[15]學者也提出,COPD患者中肥胖患者較體質(zhì)量正常的患者死亡風險明顯降低。但對于OSAHS,肥胖是重要的危險因素,幾乎所有OSAHS患者BMI處于超重或肥胖階段,那么對于單純的OSAHS患者來說減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辦法,所以高BMI對于OS來說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本研究結果顯示,OS患者中78.0%的患者具有打鼾癥狀,而單純COPD患者僅占35.9%,表明打鼾是OSAHS患者的臨床特點,故當COPD患者具有打鼾病史時,要注意是否合并OSAHS。OS組的PaO2、SaO2明顯低于單純COPD組,其PaCO2也高于單純COPD組,說明OS患者存在更嚴重的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其機制為OS患者具有更嚴重的長期睡眠紊亂,導致呼吸中樞驅(qū)動力下降,即對低氧及高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2種疾病不是簡單的重疊,而是一種疾病會加重另一種疾病,OS表現(xiàn)為在持續(xù)性缺氧基礎上出現(xiàn)間斷性缺氧加重,使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導致多系統(tǒng)損害,顯著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肺功能是評價氣道功能的一項重要檢查。COPD引起的氣道長期慢性炎癥導致氣道重塑,各種炎癥因子破壞支氣管黏膜,支氣管壁支撐作用減弱,增加了氣道阻力及肺泡腔的殘氣量,最終氣流受限致肺功能降低。Onal 等[16]在研究肺功能與睡眠引起的呼吸系統(tǒng)異常的關系中發(fā)現(xiàn),AHI與肺功能之間存在相關性,并指出OSAHS的發(fā)生是引起小氣道阻塞的危險因素,OSAHS主要是上氣道長期阻塞,其牽引作用使下氣道逐漸出現(xiàn)異常,從而導致肺功能下降,故COPD患者合并OSAHS時可進一步損害肺功能。在關于OS患者肺功能指標的研究中,多數(shù)研究結果認為OS患者較單純COPD患者存在更嚴重的氣流阻塞,也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本研究中OS組與單純COPD組FEV1/FVC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FVC、FEV1、FEV1%pred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與研究對象不同有關,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加重,其肺功能的下降逐漸加重,可見2種疾病相互影響且彼此加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OS組AHI、Ts90%顯著高于單純COPD組,LSaO2、MSaO2顯著低于單純COPD組。單純COPD患者與OS患者均存在睡眠結構紊亂,但本質(zhì)不同。COPD對睡眠影響較小,患者一般白天缺氧明顯,且多由急性加重期感染引起的咳嗽、氣短所致,患者由于上氣道舒張肌力減弱、對缺氧的反應性減弱等原因,夜間可發(fā)生間斷性缺氧,但一般程度較輕。而OSAHS患者常發(fā)生夜間間斷性缺氧,白天無明顯缺氧表現(xiàn),其日間血氧飽和度一般正常。OS患者同時存在COPD及OSAHS,故其表現(xiàn)出兩者綜合的特點,持續(xù)缺氧間斷加重,導致睡眠質(zhì)量明顯下降、頭痛、白天嗜睡等。
AHI為診斷OSAHS的金標準。線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OS組患者臨床各指標與AHI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AHI與頸圍、BMI、PaCO2呈正相關,與FEV1/FVC、PaO2呈負相關,提示頸圍寬、肥胖、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均可加重患者病情。將有差異的臨床特征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頸圍、BMI、打鼾、吸煙是COPD合并OSAHS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患者頸圍越寬、BMI越高,越容易合并OSAHS,這可能是因為肥胖患者咽腔相對狹窄,上氣道軟組織脂肪堆積、肥厚,氣道受到擠壓,故而發(fā)生更嚴重的氣道阻塞。Steveling等[17]研究表明,BMI與吸煙被證實為COPD合并OSAHS的預測因子,吸煙可增加上呼吸道炎癥和水腫,增加上呼吸道阻力。故在上述方面采取措施可更好地治療疾病、改善預后。
總之,OS患者與單純COPD患者相比,更易導致缺氧程度加重,發(fā)生更嚴重的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肺功能下降,進而導致全身多器官損害。本研究結果再次證實,肥胖、吸煙、打鼾是COPD合并OSAHS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需要及早識別和診斷OS,并予以臨床干預,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