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以來被稱為“圖像的時代”。圖像本身已構成承載,展示歷史,文化,社會的主體。在新的時代,新的閱讀方式下,傳統(tǒng)油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式主題發(fā)生巨大變化,隨之油畫藝術的教學方式也需要調。
關鍵詞:圖像時代,油畫教學,寫意精神,圖像轉換
一、圖像時代與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圖像轉換
無論任何時代的藝術都來自于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只是隨著時代的不同,現實生活的內容與內涵總是在不斷更新變化。藝術在生命與現實的分合糾纏之中以個人感受為最真體驗。如果說過去的攝影、電影、電視以及印刷品還只是處在一個初級階段的話,那么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短視頻社交媒體的空前發(fā)展提示我們,整個人類世界已經完全被圖像所占領。正是這樣一種境遇,迫使我們將視角轉向圖像本身,嘗試使其作為主體。當代藝術家選擇利用、參考或使用圖片進行創(chuàng)作。它是某種意義上的“現實圖像轉換”,使它本身成為現實,當代繪畫已然“圖像化”,這種現象不容回避,它有著現實意義上的時代“語境”,如何利用當下文化生活中豐富的圖像資源“造境”以體驗與關注現實,并呈現于不同于以往的畫面。
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尋找當代油畫與當代生活聯系的一般性原則只是給予具體的當代油畫賦予意義,當代油畫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對圖像資源的利用與挪用,閱讀文本、圖像、城市、面容、姿態(tài)、場景等社會生活場景。這就是“圖像轉向”。我們可以想象,”賈克梅蒂說,“你所模寫的永遠只是它在每一個瞬間所留下的景象。你永遠不可能模寫桌子上的杯子,你模寫的是一個影象的殘余物。
二、圖像時代下油畫教學的調整方式
(一)立足本民族文化精神激發(fā)個人創(chuàng)作意識
視覺藝術創(chuàng)作是人類運用視覺形象、形式語言進行情感和精神信息傳達的一種方式。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類情感、精神信息的傳達主要有兩大方式:①用文字符號的語言方式(文字、詩歌、哲學,宗教著作、科學論文等等)。②可視的形象語言方式(繪畫、雕塑、攝影、影視等等)。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并不等于復制生活、照抄生活,不能把藝術家的眼睛變成照相機的鏡頭,把客觀的自然景物照搬到畫布上去,而是要把生活的表象經過藝術家精神和智慧的提煉,轉化為藝術之美,如果把寫生當成活兒來干,離開生活和藝術的因果關系,那么有些手快的畫家一天可以畫好幾張,對情感卻無所觸動。
(二)素描訓練-思維訓練、創(chuàng)作習慣訓練
1、增大短期素描基礎訓練提升感受力。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素描作品。它與速寫的不同之在于:首先是畫幅與色彩課作業(yè)的畫幅相近;畫面要求的因素相對全面、完整,應是一幅獨立的作品,而不是為其他作品而搜集的素材。作業(yè)量大,課程節(jié)奏快可能會讓學生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但是,連續(xù)不斷的、重復課題的訓練,可使手和眼盡快地協調起來。
學生要果斷地做出判斷和處理,首先必須要做到整體觀察,進而做到對對象造型的概括與歸納,然后對重點做深入的刻畫。偶然變成必然。
2、訓練思維的拓展
(1)想象。特定教學訓練,如:著衣人物寫生。要畫出衣服里面人體和人體里面的骨骼.首先要想象。除了要想象透明的人,還要想象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表現這種透明。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把人體、骨骼標本和服裝都用同一個動態(tài)擺在面前,或者根據參考資料畫出同樣姿勢的骨骼和服裝。
2.主觀組合。透明,總是因重疊才有可能產生的。不管是用完全重疊的透明,還是部分重疊的透明(這可能會使人體的動態(tài)與骨骼和服裝的動態(tài)有所不同,但要求三者之間有某種聯系,以免使畫面簡單化),都是主觀想象的結果,不是肉眼看到的現成的組合。
(三)色彩教學
1、觀念提升。通過對古今中外作品的品鑒,講解色彩知識,目的是通過對色彩和材料知邊饻講授,使學生在原有的色彩知識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盒色彩的感受更為深刻,對色彩的運用更加隨心所欲,以兗八達自己的感受,在熟練運用材料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面化法,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油畫創(chuàng)作語言。
2、觀察、思維方式轉換。在寫生時,有兩個方面的色彩系統(tǒng)需要我們考慮:一是我們用肉眼所看到的對象的色彩;另一方面是繪畫所用的顏色。所以,無論是形體、空間還是光感、都要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顏料,用繪畫的方式來重新加以表現。所有的感覺都要與顏料融合在一起,形成畫面上的藝術真實。這就要求尖尋找這種融合的萬法,萬法不同,風格就不同、傳達出的感受也就不同。
(四)油畫材料媒介訓練。
繪畫作品以物質的形式存在。無論什么樣的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要落實在繪畫的物質形式上。構思是一回事兒,畫出來是另一回事兒;即便基它畫面和對象也是兩種不同的存在。畫什么?怎么畫?都會受到這個物質的限制。想得再好,想描繪的對象再好,畫面看不到,都是沒有效里所以,我們要了解繪畫材料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技術,以使把想象和對務長換成繪畫作品這種物質形式。各種不同的材料,由于性能不同,使用起來會有不同的形狀效果和色感覺。更重要的是,除了由于性能的原因所造成的形的效果和色彩的不同威受以外,不同的材料會具有不同的觸覺效果,而觸覺作用于視覺是有其獨特的象征意義的。材料運用是繪畫最基本的因素。根據自己喜歡的繪畫風格發(fā)現自己最適合的材料和技法。重點是:1.材料的加法與減法,即各種繪圓材料的結合與分解。2.材料的效果與想象。任何—一種材料,都有它獨特的視覺效果,包括造型的、色彩的質感的。材料獨特的視覺效果對我們來說,一方面是一種限制,另一方面是一種啟示。3、材料選擇與個人風格。材料試驗與實踐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多種材料的嘗試中發(fā)現最理想的、最適合自己的材料。
三、結語
人類用三本書來記錄人的歷史,一本是語言,一本是哲學,另一本是圖形,而只有最后這本圖形最誠實。繪畫作品借鑒報紙、雜志、互聯網、廣告牌和他周圍環(huán)境中發(fā)現的圖像,以此作為對當代社會大量圖像檔案的紀錄。視覺藝術的未來趨勢是形形色色的圖像,而不是“純繪畫”。經過系統(tǒng)深入的教學調整必將培養(yǎng)出一代即有著當代圖像思維,并慣常喜歡油畫材料表達思想的當代油畫家,其創(chuàng)作作品豐富著當代中國油畫的圖像志。而這樣圖像化的創(chuàng)作始終會將繪畫與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相連接。
參考文獻
[1][英]艾力克·肯德爾,黃榮村譯《啟示的年代:在藝術、心智、大腦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從維也納1900到現代》,聯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版
[2][美]蘇珊·桑塔格著黃燦然譯《論攝影》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8月第8次印刷
[3][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著《視覺文化導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作者信息:孫彥明,男,漢,吉林長春,長春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講師,研究生方向:油畫。
基金項目:吉林省公共衛(wèi)生科普全媒體宣傳視覺認知提升研究,項目編號:JJKH20210659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