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寧
摘要:∶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成長為可以為現(xiàn)代化社會建設服務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教師應當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募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改變過去程序化的教學方式,加強科學史在生物課堂上的引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優(yōu)化初中生物教學資源結構,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
關鍵詞∶初中生物;科學史;教學策略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科學史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識只局限于課本,卻很少能夠了解生物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生物探索精神的開發(fā)。通過科學史的引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實現(xiàn)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學業(yè)質量的提高。
一、遵循整體性的科學史講述原則
科學探究的經歷是復雜的,學生現(xiàn)在學習的很多生物知識都是由科學家們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和思路總結出來的,因此,嘗試從一個片面的角度來總結科學問題是十分不現(xiàn)實的。科學文化的這一客觀事實也應當滲透在初中生物科學史教育中,教師要站在整體的角度上,深入分析構建知識的歷史,向學生展示多個層面的科學史片段,讓學生可以構建出知識形成的完整來龍去脈,從而提升教學的科學性。
比如,在教學“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章內容時,需要讓學生了解細胞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這其中主要涉及到了觀察實驗法的應用。教師可以先從1665年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的發(fā)現(xiàn)開始講起,讓學生知道細胞的最初發(fā)現(xiàn)者是科學家羅伯特,他用自制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的薄切片,意外發(fā)現(xiàn)了“細胞”,之后再給學生講述在1674年,生物學家列文虎克憑借自制的鏡片,觀察到了血液中的紅細胞,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察到活細胞,引起了當時世界對生物界的探索……在這次的科學史教育中,教師可以重點給學生介紹科學家列文虎克的生平,讓學生了解科學家不懈追求、力求完美的科學探究精神,讓學生可以產生良好的代入感,將自己置身于這段歷史中去,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堅持整體性的原則,讓學生可以真正地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真正地發(fā)揮出科學史教育的作用。
二、選擇典型的科學史內容
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生物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能夠分配給科學史教育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為了更好地展開科學史教育,初中生物教師應當秉持精益求精的教育思想,精心選擇科學史教學內容,將其合理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科學史資料進行分析,思考科學史中人物精神品質的教育價值、科學方法對推動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等,從而根據綜合判斷,找到適合的科學史資源。
比如,在教學“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在仔細分析教學目標以及對相關的科學史資源進行篩選之后,選擇了巴甫洛夫實驗來展開科學史的教育,讓學生在科學家展開實驗的過程中了解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過程與實驗。在講述這一段科學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由此引申到“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這一實驗揭示了條件反射基本原則,為世界上的科學家們開辟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也為學生們往后正式學習條件反射打下基礎。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可以為學生的學習起到支撐作用的科學史資料,用科學史來補全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要有充足的科學史理論基礎
科學史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融入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生物學習體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到不斷地提升自我,掌握豐富的科學史理論基礎,可以在學生需要時做到引經據典,為學生展示生物富有底蘊的一面。初中生物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學觀,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采取措施掌握更多有效的科學史資料,為補充和完善學生生物概念的建立提供幫助。
比如,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媒體形式的科學史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直觀的科學歷史,對生物歷史進行再現(xiàn),從而使學生更有興趣去感悟和探究科學史,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另外,教師也要掌握更多有效的科學史教學方法,在上課之前對科學史資料進行適當?shù)慕M織,根據課堂講課的進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分階段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可以將科學史與對應著的生物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深入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與思維方法。此外,教師還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的科學史資料,完善學生的生物知識結構,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四、結束語
科學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使用是促進生物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科學史的方式去思考生物概念、原理和定律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對生物文化進行反思,直至靈活地使用學到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路洪娜.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2020(8)∶74-74.
[2]王珍.運用生物科學史,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