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川
(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貴州貴陽 550014)
超聲波技術在食品檢測中有著重要價值,能夠幫助人們了解食品性能,確保食品檢測結果的精準度。超聲波技術因其檢測速度快、易操作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食品檢測中。
超聲波指的是振動頻率超出20 000 Hz 的聲波,其頻率高,傳播性強,在液體和固體中均能傳播,同時損耗小,因此其在食品檢測領域應用中比較廣泛。超聲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能幫助檢測人員了解食品的質量和結構,保障食品安全。但超聲波在傳播時,也會受影響出現偏差,可能會使結果產生差異,因此檢測過程中應開展精細化管理,確保發(fā)揮出超聲波技術的最好水平。
在食品檢測中,應用超聲波技術可對食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開展無損檢測工作。超聲波檢測技術雖然存在缺陷,但可以實現快速檢測。超聲波檢測技術的優(yōu)勢為適用性范圍廣,具有快速性和非破壞性,但無法檢測高濃度或不透光材料的食品。
傳統食品檢測需要用各種溶劑對食品進行一系列的提取,而在食品檢測中應用超聲波檢測技術,檢測流程相對簡單,且在檢測過程中縮減了提取溶劑的時間。另外,低溫環(huán)境下超聲波檢測技術能快速完成檢測提取的工作,防止食品的結構物質出現變性;在高溫下應用超聲波檢測技術,能檢測食品安全狀況和變化情況,從而改善食品的結構和質量。
超聲波技術可應用于生物堿性檢測、蔗糖檢測等。使用超聲波技術開展提取時,可針對食品材料的物質特性應用對應的振動頻率的超聲波。比如,在提取非活性物質時,要增加頻率,確保提取非活性物質的質量;在提取活性物質時,要構建合適的提取條件,條件要溫和,確保振幅、頻率適當,否則會使細胞內部出現環(huán)流,改變細胞的滲透壓和通透性,導致提取的物質不符合活性的標準,最終提取失敗[1]。
超聲波可以幫助物質構成結晶,超聲波具有強烈的定向效應,影響晶核的形成,特別是某些物質在臨界狀態(tài),超聲波能夠加速形成核心。使用超聲波技術能夠把控物質結晶的生成效率,使結晶形成均勻狀態(tài),防止結晶受到污染。從食品行業(yè)技術相關研究中可知,強化結晶過程有利于食品檢測,在基礎上改變著食品特性,能夠用于巧克力、膳食和冰淇淋檢測等。另外,在速凍食品的凍結階段,還可以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化學效應,對速凍食品中冰晶的形成施加影響,使冰晶能夠擁有完整的形成過程,以免冰晶形成過程不完整而使速凍食品細胞組織出現破裂,最終導致速凍食品質量下降[2]。
食品中的氣泡會影響超聲波的操作,比如啤酒、水果和冰淇淋等。一些零食包裝大多數是充氣形式,一方面會保護食品,一方面包裝效果也備受消費者喜愛。在檢測食品包裝時,包裝內的氣泡會干擾超聲波頻率,從而使其內部構造出現變化。
隨著超聲波檢測技術的不斷推廣,近年來很多學者都提出了將超聲波檢測技術應用于肉制品檢測、保鮮等方面的思路,雖然從目前來看,超聲波檢測技術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卻具有可行性。這主要是由于超聲波對一些肌原蛋白纖維具有較強的破壞性,在利用超聲波進行肉制品檢測時,只要超聲波穿過肉制品,那么肉制品中的肌原蛋白就會被嚴重破壞,并釋放出液體,而這些液體則會促使肉質纖維粘貼在一起,使肉制品強度發(fā)生變化,達到良好的保鮮效果。另外,根據超聲波穿過肉制品后發(fā)生的變化,還可以將精瘦肉與肥肉準確區(qū)分開來,實現對瘦肉與肥肉厚度的判斷[3]。
乳液體系屬于分散粒子,有著散射光的作用,此體系呈現出乳濁狀,分散體積大,用光學儀器無法看到粒子情況,要應用檢測儀器查看分層粒子是否有聚集情況,通常此部分內容無法檢測。應用超聲波技術能夠解決此問題。而利用超聲波檢測技術進行乳狀液體檢測時,可充分發(fā)揮出其對測量環(huán)境要求較低的特點,準確判斷出乳狀液體中是否發(fā)生凝聚沉降等變質現象。另外,使用超聲波檢測技術的工作效率快,能夠提升掃描樣品的速度、操作便利,對樣品無影響,通常可用于產品操作控制和質量評價[4]。
蔬菜和水果的細胞結構特殊,此結構范圍和超聲波會出現共振效應。根據蔬菜、水果以及楊氏模量間共振頻率關系,掌握水果硬度、蔬菜成熟度間的變化。儲存水果和蔬菜時,水分和內部結構會產生變化,糖分也發(fā)生變化,應用超聲波技術可以了解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從而確定水果成熟度[5]。
綜上所述,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fā)生,人們愈發(fā)重視食品安全,并且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也更嚴格,因此實施食品檢測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出現的超聲波技術有著節(jié)省成本、檢查效率快等優(yōu)勢,能夠應用在食品檢測中,實現快速檢測,且其具有在線分析食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