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慶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二十九中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齊齊哈爾市第二十九中學教師楊寶慶,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我校教育教學穩(wěn)步推進取得碩果累累的十月,受學校委托在此進行發(fā)言,我感到十分的榮幸,今天我匯報的主題是:不忘育人初心,牢記育人使命,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愛國,是人世間最自然、最樸素,也是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財富。青年學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人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廣泛深入持久的,其對象既覆蓋全黨全民全社會,同時更突出重點——廣大青少年。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他們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贏得了青少年,才能贏得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的美好未來。為此,必須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振奮全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校深入貫徹新時代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深刻理解這一本質(zhì)要求,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強化愛黨、愛國、愛校教育,引導學生懂得,新中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并進一步明白,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像孫中山先生說的那樣,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堅定不移跟黨走,奮力建功新時代,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
要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須注重塑造他們的國際視野。幫助青年學生知曉,在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命運與世界命運緊密相關。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積極開展對外交流通商,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就執(zhí)著于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而不是開疆拓土的殖民主義。
多年來我校不斷強化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既要立足于全市,又要放眼全省。以方言全市看自身,走出鶴城看自身,放眼全國看自身,樹立二十九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品牌,形成了我?!?11”愛國主義教育育人模式:即強化五種教育 (愛黨教育,愛國教育,我校教育,家國情懷教育和感恩教育)創(chuàng)建一個載體即通過一次學校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強化學生責任擔當,全校師生共唱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國》不斷提升全校師生的價值追求。疫情期間,全校師生共度時艱,在線上教學期間,我校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線上主題升旗儀式,主題班會,主題黨課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如今的青年學生是伴隨著我國正邁向強起來偉大歷史征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一方面,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積極進取、健康向上,對時代的變遷、國家的發(fā)展有高度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充滿信心;另一方面,他們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行為取向的可塑性很強,亟待加以正確引導,防止出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盲點”,導致國家意識“下滑”和民族精神“缺失”。因此,我校在學生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以需求為導向,將情感培育和理性養(yǎng)成結(jié)合起來,將歷史教育與現(xiàn)實教育結(jié)合起來,幫助青年學生澄清種種認識誤解,避免將愛國主義與狹隘民族主義、沙文主義相混淆,把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割裂,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對立。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課,大型活動對學生進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教育青年學生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尊嚴感,進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自覺將追逐個人夢融入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在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我們認為,新時代開展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在“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上下功夫,在“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上做文章,引導青年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
第一,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育灌輸和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
第二,打造多元實踐活動,把愛國主義內(nèi)容融入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我校舉辦主題展覽、影視作品展示、英雄事跡報告會、榜樣模范巡講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組織開展了社會調(diào)研、參觀愛國基地、開展志愿服務、進行現(xiàn)場體驗、深化紅色教育等,幫助學生了解國情民情,明確責任擔當。
第三,組織重大社會活動,切實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注重運用升國旗、奏唱國歌、國旗下宣誓、入團等儀式,發(fā)揮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節(jié)日的涵育功能,強化教育的儀式感、參與感,引導青年學生體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真正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2020 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年、奮發(fā)進取之年、擔當作為之年,大力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本次研討會開得正逢其時,為我校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堅定信心,迎接挑戰(zhàn),攻堅克難,為我校教育教學高質(zhì)量發(fā)展而不懈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