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雪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劉集鄉(xiāng)中學,河北 衡水 053500)
作為一門幫助學生認識語言表達方式、掌握文字使用技巧、接觸名家經(jīng)典著作的學科,語文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系統(tǒng)學習與實際應用,善于交流溝通、豐富思想感情,從而有助于自身情操的陶冶與內(nèi)在品性的升華。與此同時,作為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實際生活中具有極大價值。如果說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停留在讀準字音、認識生字層面,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則是情感教育。與數(shù)理化等純理工學科不同的是,語文對邏輯性的要求較為次要,而更強調(diào)內(nèi)在思想感情在書面用語中的自然流露。因此,為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以更好地理解語文、感悟語文,初中語文教師應將情感教育穿插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著重強調(diào)思想感情的語言表述,語文課程更重視感性的層面。若是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語文水平的唯一標準,會阻礙初中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發(fā)展,同時也難以達到語文的教學目的。因此,為避免初中語文課堂出現(xiàn)“輕德育,重智育”的情況,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將教學重點從“如何做對題目”轉向“如何實現(xiàn)共鳴”,在講解課文時尋找作者情感抒發(fā)的切入點,讓學生深入作品背景,探索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對《春》這一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分析課文內(nèi)容、查閱相關資料,從而保證對課文進行有效解讀,挖掘字里行間里蘊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諸如“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各個季節(jié)都擁有屬于它的特點,春天生機盎然,夏天烈日炎炎,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銀裝素裹,每個人對于每個季節(jié)會有不同的情感。在我國歷史長河當中,文人墨客們對四季有著各不相同的描述,那么在我們所學的古詩詞當中,有哪些是描寫春天的呢?”的導入語,為課堂提前營造與課文相關的良好氛圍。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在腦海中已經(jīng)有了初步情境的同時,語言表達也變得自然而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由此,不但提高了語文課堂效率,還有助于學生感情性格的陶冶。
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不可或缺。這種作用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引導學生深入作品情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通過諸如此類的引導,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心靈接受洗禮的同時領悟哲理,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我的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表達了母親對子女的愛。倘若用以情感化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深刻體會課文中表達的偉大親情,并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使這種認識更加深入,則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良好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討論交流適度穿插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感悟文章情感、結合自身體會的同時,理解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懂得感恩,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教書”“育人”的雙重目的。
網(wǎng)絡媒體在如今的初中課堂教學中影響廣泛。由于多媒體本身具有可視化、直觀性、動態(tài)化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其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傳統(tǒng)課文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進入學生視野,從而升華情感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塞翁失馬》一課時,有關這一成語故事的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就可以起到良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作用。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的同時,可以向學生提問諸如“假設你是主人公,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情感教育效果,讓學生在宛若身臨其境般的課堂氛圍中升華自身情感品性。
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水平,加深學生認識課文背后作者思想感情的層次深度。因此,教師應首先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并輔之以精神飽滿、語調(diào)激昂的講授方式,融入課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而在學生心中激發(fā)共鳴。例如,在對《沁園春?雪》一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更多毛澤東的相關詩詞,從中歸納總結出其寫作風格,并輔之以飽含情感的朗誦,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全方位地理解詩詞內(nèi)容。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用友好競爭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參與程度,使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由于多媒體技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還原課文中的畫面,從而給予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良好體驗。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會對課文內(nèi)容表達的意境擁有更真實、直觀的情感感受。同時,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積極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課堂效率。與此同時,當客觀情境與學生的主觀體驗有機結合,配合對課文飽含情感的朗誦,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意識將不斷得到強化,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總之,隨著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要深入教學課堂實際,不斷挖掘語文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并加以科學優(yōu)化,促使其助力學生不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