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序九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結合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和終身體育思想的落實,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已成為現代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發(fā)展水平,為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落實奠定良好基礎。為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分析了大學生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大學生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與構建模式的有效實施策略,旨在利用大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全民健身理念的落實。
高校體育教學在幫助大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不斷提升健康水平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能力水平。所以,高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突破傳統(tǒng)技術教學的局限性,以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的首要目標,真正意義上滿足現代社會發(fā)展需求,基于整體角度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積極采取有效對策培養(yǎng)與構建模式來提升大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這是當前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研究問題,也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舉措。
1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多數教師只重視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技術性教學,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導致大學生實踐能力差、沒有形成正確的終生體育理念,不能長久的堅持參與體育鍛煉,體質健康水平一直提不上去,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多數教師為了追求體育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tǒng)和完整,只要求大學生進行動作的細節(jié)訓練,而忽略了大學生對于基本的體育知識以及技能的掌握,更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培養(yǎng),致使高校體育教學成為只是注重體育技術教育的模式,抑制了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2 大學生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能力指社會個體為順利完成某些活動,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在某些特定的教學條件和實施路徑支持下,社會個體的知識、技能以及智力將會逐漸整合為綜合心理特征。而所謂實踐體育能力指的是將社會個體的體育知識、基本技能、素質水平等客觀因素相結合后的綜合能力,也可以概括為社會個體參加某項體育活動時所使用的鍛煉方法和健身手段。
在新時代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發(fā)展的體系下,教育部門愈發(fā)重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落實性。終身體育作為一項新興教育思想,本質上是由終身教育思想衍生而來的。在各項體育功能、社會經濟發(fā)展、科學發(fā)展觀念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會公眾的體育鍛煉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科學鍛煉、終身體育已成為當前社會體育發(fā)展的核心內容?;诖?,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必須緊密圍繞著終身體育這一新思想,要站在大學生的立場和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正確的終身體育思想使其終身受益,真正為終身體育的落實創(chuàng)造良好的先決條件。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也是順應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就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核心目標,這也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為融入到終身體育行為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豐富高校體育培養(yǎng)目標的內涵,有效促進學生個體行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導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健康中國、全民健康、陽光體育等理念的貫徹落實奠定良好基礎。
3 大學生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與構建模式的有效實施策略
3.1 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盡管大部分大學生已具備較強的健身意識,但在行動力上仍有所欠缺,這意味著健身這項運動并未在大學生的課余時間中占據主導地位。有關高校必須鼓勵大學生走出室內,積極參加課外體育實踐活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進一步推動體育生活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大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時也并未保持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使整個體育運動過程處于一種較為懶散的狀態(tài)。針對于此,高??梢苑e極組織大學生參加體育協(xié)會、體育社團,并將其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初步建立了校級體育社團,還基本構建了“一校一品牌”的發(fā)展模式,由體育社團輔導員和體育教師共同實行“雙導師制”,以此為體育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旨在充分利用體育社團的帶頭作用不斷規(guī)范高校大學生的健身行為。
3.2 激發(fā)大學生參加體育實踐活動的興趣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已嘗試實行學校、學院、體育社團一體化的共同監(jiān)管局面,尤其是在陽光體育健身活動常態(tài)化的支持下,逐漸形成了以“三層次、多方聯動”為主體的立體化體育工作體系,為全校師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校園體育活動場所。其中第一層次,主要指校園體育委員會組織的課外體育實踐活動,如田徑運動會、校園體育節(jié)等校級體育賽事和教職工比賽活動。第二層次,則指體育教育部門、校工會、校團委組織的足球賽、籃球賽、排球賽、健美操比賽等趣味性健身活動。第三層次,指各學院分團委舉辦的球類聯賽、選拔賽以及院校社團組織的各類大小體育賽事。這種層次分明的體育組織形式以及豐富的體育活動項目,為立體化體育工作體系的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還可以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我風采展示平臺,使其真切的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充實感和幸福感。
3.3 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指社會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某些體育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前提下,具備某種運動本領的能力。運動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可直觀反映出體育運動的總體特征,為體育鍛煉活動、勞務活動、軍事活動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對大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的全過程,督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勤加練習,避免過度關注體育運動技巧的掌握,而是從學生的實際鍛煉情況著手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同時不斷完善體育運動設施,有效地去調動大學生自主投入到體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要以鍛煉大學生的運動能力為根本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3.4 提高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
大學生體育鍛煉能力指其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和科學鍛煉的基本理論,在現有體育運動環(huán)境和自身條件的支持下,創(chuàng)新性地提高自身獨立完成體育鍛煉活動的能力。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有意識地鍛煉大學生自學、自練、自我調節(jié)以及自我控制的綜合能力,要求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不斷優(yōu)化與完善體育運動計劃,使其將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靈活運用到體育鍛煉活動,幫助大學生科學規(guī)劃運動負荷、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間,有效提高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的綜合能力。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社會公眾更傾向于參加體育鍛煉活動。而作為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也應有意識地鍛煉大學生獨立參與到體育實踐活動的能力,使其在日后個人發(fā)展中也能保持良好的自我鍛煉意識,同時也能在家庭和社會范圍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的基礎上,從而才整體上全面去提升國民的體質健康水平和體育文化素養(yǎng)。
3.5 發(fā)展大學生的體育娛樂能力
人類的社會生活主要包括生存、發(fā)展以及享受三個部分,大部分社會個體生活的根本目的也并非簡單的生存。相比于社會公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娛樂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一種奢侈品,以便于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需求,但這同樣也是促進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從社會個體這一角度著手進行分析,娛樂活動的開展可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隨意性,僅僅是為了滿足個體的某種精神需求。但站在整個社會的立場和角度分析,所有社會個體的活動都需要劃分在某個特定范疇內,既受經濟基礎的影響,又受社會制度帶來的制約,因此這類娛樂活動可綜合覆蓋到社會范疇,而非簡單的生物活動。我國部分教育學家認為,在當前社會教育體系中應適當融入娛樂活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娛樂已成為社會公眾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若只注重學生的職業(yè)教育而忽視娛樂教育,很可能加快學生的老化速率。針對于此,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不但需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更需要創(chuàng)新性地將體育教學和娛樂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興趣驅動的引導下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3.6 科學評估體育健身效果
大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時,通常需要根據自身運動水平、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等客觀因素自由選擇健身項目。在健身過程中還需要科學安排運動強度、運動頻率以及運動量,這就需要大學生根據脈搏測試科學掌控運動強度,盡可能使身體感覺不到疲勞,避免身體不會受到損傷的前提下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以每年一次的頻率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而體育教師也需要圍繞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指導性文件制定教學方案,確保體育教學質量可達到相關要求和標準,為學生身體素質、教學工作質量的評估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依據,通過詳細講解的方式使大學生明確體育健康測試的意義,全面掌握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測試內容、測試方法以及評估標準,從而在自我鍛煉中科學評估BMI指數、力量、耐力、靈敏度、柔韌性等基本素質,有針對性地制定體育鍛煉方案。
4 結語
隨著健康中國、全民健康、陽光體育等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教育部門愈發(f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當前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必須落實的基本內容,可以充分滿足體育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達到終身受益的目標。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還有助于迎合當前健康中國、全民健康、陽光體育等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要積極地去引導大學生將體育學習動機、興趣喜好、個性化發(fā)展等因素進行有機結合,以使高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得到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突破,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長沙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