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華彬
(洛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洛陽 471002)
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微課的應用能夠促進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便于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減輕教師負擔,并且與學生學習需求相符合,便于學生結合自身不足來開展有針對性學習,無形中強化美術藝術的感染力,把握時機,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促進幼師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此種情況下,對幼師美術教學中的微課應用進行探究,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微課本質上屬于微型教學模式,其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后衍生而成。換言之,微課是由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錄制出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短視頻,并將其上傳至指定網(wǎng)絡平臺以供各教育機構或有需要的學員借鑒與學習[1]。微課具有顯著的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精湛的運用優(yōu)勢,有助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視頻內容,有效降低學生記憶復雜知識點的難度,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認知?;诖?,在幼師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靈活性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課堂學習體驗,在順應幼師學生客觀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微課圖片、動態(tài)視頻以及音頻等教學元素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真正為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基本保障。與此同時,微課教學還有助于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促使學生從實踐教學中獲得多元化學習體驗,更深層次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微課視頻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固定教學內容,還能通過播放課外教學素材的方式提升幼師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以由簡入難的教學模式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微課視頻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常規(guī)性,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教學中以語言表述的方式講解抽象的美術設計技巧,并在學生繪畫過程中予以指點的教學流程。另外,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原本就具有明顯差異性,其美術天分與實際學習能力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很可能導致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呈現(xiàn)兩極分化狀態(tài)。但微課不但能有效改善這種教學現(xiàn)狀,還能在有限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知識模塊進行自主學習。此外,通過微課教學方式還有助于教師與學生構建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力度。
相較于日常課堂教學方式,微課在知識拓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通常會將具體教學內容壓制在最短時間內進行精準表述,通過適當濃縮教學內容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將教學課時嚴格控制在10分鐘內,有效優(yōu)化了整個教學流程。
微課錄制過程相對簡單,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各種移動客戶端高效完成錄制過程,在教學效率層面上具有較強的傳播性與高效性,真正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了信息實時共享目標。與此同時,盡管幼師學校部分專業(yè)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仍有所欠缺,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課堂教學體驗,但基于微課教學模式,相關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下載優(yōu)秀美術教師錄制的精品教學視頻,并通過向學生共享教學資源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視野和眼界。
1.拓展微視頻資源獲取渠道
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時,可以將美術教學內容與現(xiàn)代化信息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強調各章節(jié)重難點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美術理論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的深度與廣度[2]。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微課視頻資源獲取渠道,在保證教學素材多元化的同時逐步擴充教學資源采集范圍,以此為美術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本保障。例如,教師在開展《中國美術工藝欣賞》教學時,可以在備課過程中為學生收集相關視頻資源,盡可能涵蓋雕塑美術藝術和瓷器繪畫藝術等美術知識,從而更深層次地拓展學生美術知識儲備。在《中國民間美術藝術》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感悟民間美術藝術的實質性價值,奠定學生深厚的美術文化基礎,以風箏、年畫等美術元素為切入點詳細講解相關文化內涵,促使學生對剪紙藝術等民間元素有基本認知,有效調動學生深入探究美術知識的積極性。
2.設定適合的美術教學主題
開展幼師美術教學工作時,教師還應結合具體教學目標與相關微課視頻資料,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學生美術基礎和藝術品位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微課視頻資源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計劃,并以此作為明確美術教學主題的依據(jù),將微課視頻資源的實用性價值全面體現(xiàn)出來。與此同時,在微課教學資源支持下,美術教師在選取教學作品時還應將其與學生日常生活進行關聯(lián)。例如,美術教師將《清明上河圖》作為教學素材時,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清明上河圖中涵蓋的歷史背景與古代生活化元素,旨在強化學生美術文化認知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優(yōu)化美術微課教學流程
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時,教師還應基于宏觀角度不斷優(yōu)化與完善具體教學流程,將文字、動態(tài)視頻以及美術作品有機融合到微課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美術探究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在美術微課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基于發(fā)展角度明確美術微課設計流程與教學方向,有效保障微課視頻剪輯的合理性。例如,美術教師在講解《視覺設計》相關內容時,可以在正式教學前為學生播放相關短視頻,為學生呈現(xiàn)強烈的色彩對比與視覺沖擊效果,營造生動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加深學生對視覺設計美術知識的印象。另外,教師還應從美術教學主題出發(fā),將點線面等美術元素與微課視頻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呈現(xiàn)良好的美術視覺效果。
在傳統(tǒng)的幼師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一般均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自主確定,未嘗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與感受。而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若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方法,必然會影響學生個性能力的塑造,甚至于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造成嚴重的阻礙。對此,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應用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將學生在短時間內帶入到相應的教學情境中,進而被美術散發(fā)的美而吸引,為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更高的造詣與進步而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美術表現(xiàn)”這一課題時,其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介紹平面表現(xiàn),包括繪畫、攝影、書法、篆刻;二是介紹空間表現(xiàn),包括雕塑、建筑、工藝品、景觀。當然,這其中包含了眾多的藝術門類,不僅需要學生認識和區(qū)分平面表現(xiàn)和空間表現(xiàn),還能夠從不同角度來欣賞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感受不同形式作品的藝術魅力。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量與學習壓力便偏大,因此這時教師可利用微課的形式有層次性地向學生展示重難點知識內容,并配有合適的樂曲來幫助學生放松身心,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投入更多的學習精力,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在應用微課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能考慮得太過片面,而要充分結合教學實際,掌握學生的繪畫習慣、個人想法及學習能力等,做到同微課的有效融合,切實發(fā)揮微課在美術教學中的最大作用。對此筆者認為,微課教學可做到詩畫結合,從而達到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首先,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嘗試引導學生去進行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的制作,讓教師有更多指導與選擇的意見,這樣也能有利于學生想法與能力的充分展示,實現(xiàn)師生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其次,教師在展開微課教學時,還要注意切入點的豐富性,積極引用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來供學生鑒賞,從而掌握繪畫的發(fā)展趨勢、時事熱點及美術內涵,讓學生有更加高漲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中國美術賞析——繪畫(2)”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學內容主要為山水畫與人文畫,在我國漫漫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優(yōu)秀的作品,包括《富春山居圖》《游春圖》《荷石水禽圖》等,而教師便可讓學生提前搜集一些相關的繪畫作品,由教師、學生共同商討微視頻的內容及制作,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又可幫助其更為深入地理解知識點。
微課播放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為5-8分鐘,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其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內容,并注重語言的簡潔性,向學生講授相關的繪畫知識與繪畫技巧,總結、歸納教學內容[3]。同時對于教學當中的課件、視頻與圖片等資源,教師均需要錄入到微視頻中,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還要尤其關注視頻的錄制及后期剪輯等環(huán)節(jié),選擇一些性能良好的移動設備,強調將繪畫過程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與關鍵內容完整錄制下來,實現(xiàn)微視頻的精美制作,讓學生享受良好的視覺體驗,并掌握更多的繪畫知識及技巧。例如在講授“中國美術賞析——書法(1)”這一節(jié)時,強調的是讓學生學會分辨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懂得欣賞書法的角度,并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能夠對書法作品進行簡單評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這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展開一次“書法大賽”,由學生自主成組,且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來練習,由教師進行錄制。當在完成比賽后,教師可將這一微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表現(xiàn),逐漸體會到學習美術的趣味性,進而更加熱愛美術,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以微課為支持,幼師美術教學得以順利推進,這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美術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幼師美術高效課堂也得以順利構建。因此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做好資料收集、環(huán)節(jié)設計、微視頻制作等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美術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美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幼師美術教學成效的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