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心
(鹽城市開發(fā)區(qū)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0)
英語閱讀能力作為高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發(fā)展有重要作用[1]。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本身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本身的綜合水平。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產生了阻礙。目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詞塊教學法受到了重視,被英語教師廣泛應用。從目前來看,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詞塊教學法是由Michael Lewis 在1993年提出。他認為詞塊教學法能夠充分滿足英語教學的需求,相較于傳統教學法,詞塊教學法是一種具有高效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詞塊教學法主要是將詞匯作為英語教學中的核心[2]。詞塊指的是不同詞匯的組合,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匯構成的整體,以此產生特定含義。在詞塊中主要是包含短語、習語等形式,使用的頻率和信息輸出量都比單個詞匯更高。詞塊教學法是通過語法、語義以及語境等方面的優(yōu)勢,促使學生英語中的詞匯組成詞塊,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循環(huán)的形式來進行英語學習的教學方法。相較于一般性教學方法,詞塊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將各種詞匯通過詞塊形式儲存起來,并在使用過程中直接進行輸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因此,詞塊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
對于學生來說,英語學習中詞匯是其中的基礎。如果學生本身沒有積累足夠的詞匯量,其本身英語能力水平會受到極大影響。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需要增加學生自身的英語詞匯量,同時要在這一基礎上提升學生使用詞匯的能力水平[3]。在高中英語中,由于存在詞匯學習目標不清晰、對詞匯整體性忽視等問題,導致不同詞匯之間的聯系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詞匯之后沒有將詞匯整合成為詞塊,這樣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產生極大限制。而詞塊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積累詞匯,同時幫助學生將詞匯進行詞塊化,促使學生將所有詞匯有機聯系起來,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還是傳統教學方式,重視的是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對各種句型的分析以及對英語語法的講解[4]。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英語中的詞匯和語法處于一種割裂狀態(tài),學生難以快速掌握英語詞匯,更不能夠有效掌握英語文章的具體內容,無法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而詞塊教學法是一種以詞匯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其能夠有效將詞匯、短語以及句子等各個方面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詞匯本的意義以及句子的意義,充分掌握詞匯、句子以及語法等方面之間的聯系,從而獲得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較弱,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夠積極。學習興趣的不足,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身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提升。而詞塊教學法能都將詞匯、句子以及語法等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內容。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在快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的基礎上產生學習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能夠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加強,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5]。同時,在高中英語寫作中,很多學生因為在英語寫作時感到寫作十分困難而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而詞塊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對英語寫作產生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輸入和激活詞塊是詞塊教學法的基礎。在高中英語知識中,存在著大量的詞塊,這些詞塊都是高中閱讀教學中的基本素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詞匯目標,將英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內容突出,同時將這些內容進行詞塊化,為輸入詞塊打下基礎[6]。在此之后,教師需要以教學內容作為基礎,通過多媒體設備、游戲以及歌曲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將自己儲存的詞塊從腦海中調取出來,激活學生本身原本儲存的詞塊,為后續(xù)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授牛津譯林模塊七第二單元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 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展開教學,組織學生在文章中獲取相關信息,進行討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頭腦中的詞塊就會被激發(fā),比如reduce body pains and fever,reduce the rate of heart attacks,reduce blood sugar levels,prevent strokes 等關于疾病防治的相關詞匯表達。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聲頻或者是圖片等方式將教學內容中的詞塊引出來。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就能夠將詞塊和文章的內容結合起來,為之后的學習鋪平道路,推動教學的進行。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師應該以詞塊為橋梁,以此來幫助學生將教學內容中相關文化和詞語聯系起來。首先,教師需要以詞塊為連接點,促使教學內容中的文化線索聯系起來。事實上,在當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困境在于教師清楚通過人文主義去解釋學習,再在了解文化線索的基礎上去把握框架語義,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但是這樣的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難以得到有效的開展,因此只能夠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7]。而詞塊教學法能夠以詞塊為中心向四周輻射,以此為連接點將各個方面連接起來,這樣能夠提升教學效率以及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其次,教師可以以詞塊為連接點將詞語脈絡串聯起來。在教學內容中,文化線索是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背景,詞語脈絡的連接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詞語系統內在邏輯的理清,將其和文化結合起來,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速讀文章,幫助學生去辨認詞塊。具體來看:一是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英語課之前抽出三分鐘,讓學生進行文章的速讀,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找到其中的重點詞塊,然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掌握詞塊的含義和使用方法。同時,教師要在學生討論之后進行補充。例如,在教授牛津譯林版模塊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學內容中找到reach an agreement、make fun of 以及be supposed to do 等詞塊,從而提升學生的詞塊意識[8]。其次,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設置多種語言交流情境。要訓練學生的情景對話能力就要將其放入各種不同的交流情境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幻燈片創(chuàng)設出學校、操場、飯店等多種交流情境,在課上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通過與同學間的交流激起表達欲望,增加英語綜合能力。
要想改變學生原來的英語詞匯記憶方式和以往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詞塊的優(yōu)勢所在,即讓學生認識到詞塊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單個詞匯所無法相比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夠對詞塊的功能進行無限夸大,這樣會導致學生出現認識誤區(qū)。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文章中找到詞塊,并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等途徑將這些詞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有更加宏觀的認識和記憶,并在今后看到任意相關話題或單詞時能聯想到其他詞塊,提高其閱讀以及寫作能力。這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詞塊學習對其英語能力的作用,進而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從心理層面上接受詞塊教學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另外,學生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需要在自己的內心不斷強調積累詞塊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在學生的詞塊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所積累的詞塊量存在不同,在語言輸入和接受方面也存在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詞塊積累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詞塊的積累,并且對詞塊進行分類,保障之后自己要使用詞塊時能夠隨時調用。在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并不是連續(xù)的,而是會出現中斷。同時,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該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書寫、口述以及問答等方式來掌握詞塊。另外,教師也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掌握學生詞塊積累的情況,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指導[9]。對于教師來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切實落實每一次的檢查,才能夠督促學生重視詞塊的積累,才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提升其本身的英語運用能力。
當前我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以閱讀為教學主線,其中的詞匯主要是和教學內容中出現的各種話題緊密相關。盡管在教材中的注釋、習題等方面中存在一些詞塊,但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網絡資源、書籍資源等對英語教學內容中的信息進行拓展,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塊積累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中英互譯、文章翻譯、講述故事、英文歌曲演唱、觀看視頻短片等來刺激學生積累詞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