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燊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文化具有多樣性,針對不同的文化,我們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音樂也是如此,世界各民族音樂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對不同風格音樂的理解和接納對于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音樂人類學的引入,使我國音樂教育不再停留于技巧層面,而是從文化層面進行教學,將音樂的產生、形成和傳播與宗教、政治、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主觀和客觀因素鏈接在一起,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習內容,使學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學習和接納不同流派、不同風格和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并真正地意識到音樂無國界,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不僅僅屬于民族,更屬于世界[1]。
我國沿用了西方音樂教育體制,這種教育體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嚴謹性,這些特征使音樂真正成為一門學科走進了課堂,但是這也使得我國的音樂課堂教育受到了西方音樂文化和風格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普遍將西方音樂作為音樂審美和評價的標準,缺乏對本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甚至缺乏民族自信,導致在獨立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時缺乏靈感和精神內涵。
與不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相反,部分學生由于對其他國家、地域、音樂類型的發(fā)展背景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心理,不能接納和吸收其他音樂文化中的優(yōu)點,并為自己所用。
同時,我國現有的音樂教學主要停留在技能層面,在文化層面的滲透較為匱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投入情感,缺乏文化知識,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由于對其他音樂缺乏文化層面的學習,部分學生不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音樂類型,思想和眼界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同時也不利于我國音樂水平的整體提升。
音樂人類學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音樂教育教學的學習內容,使音樂教學不僅僅是技能和演唱技巧的學習,也包含了對音樂文化的學習[2]。由于我國現有音樂教學制度、技巧、方式等大多沿襲西方的音樂體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常常將西方音樂作為評價標準,培養(yǎng)了西方音樂審美觀,無法理解本民族的音樂,更難以掌握其精神內涵。音樂人類學使文化進入了音樂課堂,并成為音樂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學習本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學生能加深對本民族音樂的理解,進而增強民族自信心。發(fā)現音樂中的文化美的過程其實就是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過程,因此,將文化納入音樂鑒賞和音樂創(chuàng)作中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的音樂更有文化深度,真正地做到通過音樂表達情感,而不是通過音樂展示技巧[3]。同樣,部分學生雖然對民族音樂有極大的熱情,但是缺乏對文化的學習,因此在理解的過程中走入誤區(qū),無法真正感受到音樂所承載的文化力量。音樂人類學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地了解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史、每一種音樂產生的原因,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音樂人類學使人們的目光和視野不再局限于本民族的音樂,而是站在“人類音樂”的角度去不斷挖掘和學習。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容易出現偏執(zhí)的想法,執(zhí)著于本民族的音樂,對其他國家的音樂存在固有的偏見,這種思想源于一種偏執(zhí)的民族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fā)展。音樂人類學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明白各個民族的音樂都不是獨立產生的,而是在不同民族的融合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從而將音樂視為人類藝術的結晶,站在“全人類文化成果”的角度學習和挖掘音樂知識。由此可見,將音樂人類學融入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推動音樂本身的發(fā)展,強調音樂的文化屬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真正地了解每一種音樂風格的精髓,從而在演奏或者演唱過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使音樂課堂散發(fā)其應有的魅力。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應用的是西方的音樂體系,如五線譜,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技巧,但由于缺乏對文化的學習,有可能會使學生將音樂技巧作為評價音樂好壞的唯一標準,從而使很多好的作品流失,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音樂人類學能夠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背后的文化意義,了解不同音樂產生的原因,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不再局限于音樂所包含的一系列技巧,而是在傾聽的同時感受到音樂作為文化載體所傳遞出來的力量,從而培養(yǎng)正確的音樂審美觀。
與此同時,部分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容易受固有的民族音樂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將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和標準作為評價其他風格音樂的標準,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對其他音樂的排斥,不利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音樂人類學能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在了解文化具有多樣性的同時,理解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具有多樣性的,從而更好地吸收不同音樂的精髓,建立完整、正確的音樂評價體系和音樂審美觀。
音樂人類學能幫助學生用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使學生以更加開闊的視角去發(fā)現不同音樂中的閃光點?,F階段,我國在進行音樂學科教學時,往往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專業(yè),按照學生不同的風格和專長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但是容易導致學生對音樂缺乏自己的理解和宏觀的概括。音樂人類學打破了這一界限,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和學習其他國家的音樂和流派,也能使學生理解多元化的民族音樂。吸取不同音樂的精髓,接受不同音樂文化的熏陶,不僅能夠使學生從更加多元的角度理解音樂本身,也能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內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的音樂。
同時,音樂人類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雙重音樂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音樂風格中進行自由的轉化,在推動和理解音樂風格多樣化的同時,促進不同音樂風格的融合,使音樂更加具有特性,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文化氣息。
音樂人類學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種風格的音樂,而是能夠不斷吸取不同風格音樂中好的部分,從而形成自己的流派,在使我國的音樂學科教育水平提升、內容更加豐富的同時,提高學生素質水平。在原有教學體制下,學生由于缺乏對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只局限于技巧和內容層面,雖然也能夠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所創(chuàng)作出的音樂難以經受實踐的考驗。而音樂人類學能夠使學生在理解音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不僅能使聽眾在欣賞作品時感到愉悅,還能體味出作品背后所傳達出來的文化信息,從而使作品更加經典,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梢哉f,音樂人類學使我國的音樂教學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而有助于我國培養(yǎng)出真正的音樂方面的人才。
音樂無國界,音樂是一種語言,通過音樂,我們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情緒和創(chuàng)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無論學生還是教師,對于音樂類課程都應采取主動接納的態(tài)度,提高自身學習能力,進行主動學習,意識到文化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只有了解不同音樂所承載的文化,才能夠真正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的學習。同時,作為教職人員,我們應主動將音樂人類學納入日常的教學目標中,不以技巧學習為唯一的教學目標,營造音樂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音樂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掌握音樂的精神內核,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音樂文化的熏陶。
音樂人類學使音樂教學不再局限于技術層面,而是讓學生從文化角度學習音樂。文化具有多樣性,因此,音樂也具有多樣性,音樂人類學應用于我國音樂教學中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他們從“全人類藝術成果”的角度去學習、了解、接納不同的音樂風格,在提升我國音樂教學水平的同時,真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