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紅 楊 濤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明確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條要求,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須深切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把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擺上重要議程,在選拔、培養(yǎng)、使用、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持續(xù)深入推動,真正把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數(shù)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過硬隊伍。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力量。選優(yōu)配齊是壯大隊伍的“重要一招”,要求我們必須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yè)務關,將適合從教、樂于從教、甘于從教的優(yōu)秀人才充實到思政課教師崗位上去,從源頭上提高隊伍建設的起點。
一是把理想信念堅定作為首要條件。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課教師的示范作用決定教育的效果和效力,臺上講得再好,臺下做不好,這樣的教育不僅不能傳遞正能量,有時甚至會起到負面作用。把好高校思政課教師“入口關”,關鍵要看其政治信仰堅定不堅定,有沒有矢志不移信仰真理、堅持真理、宣傳真理的毅力和決心;看其言行是否一致,有沒有把說的和做的、正人和正己、真理力量和人格魅力統(tǒng)一起來;看其敬業(yè)精神強不強,有沒有把上好思政課當作崇高的事業(yè)來追求、作為精深的學問來鉆研;看其模范作用好不好,有沒有帶頭遵章守紀、帶頭公正處事、帶頭廉潔自律。
二是把理論功底深厚作為根本保證。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yè)性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就必須把理論素養(yǎng)作為第一素質。自覺勤于學,注重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突出學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自覺敏于思,悉心領悟科學理論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把握重大思想理論觀點的時代背景、精神實質和內在邏輯;自覺善于用,大力弘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在學以致用中深化學習效果、夯實理論根基。
三是把教學技能精湛作為關鍵重點。思政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高校思政課教師只有教學技能精湛,善于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能打動學生、引導學生。在選拔思政課教師時突出教學理念、教學技能的考察,重點看能否把課前調查、教案準備、課件制作、討論交流等環(huán)節(jié)一步一步搞扎實,在一招一式、點滴積累中練就過硬基本功;重點看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是否開闊,在講臺上有沒有充分自信、會不會答疑解惑;重點看能否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教學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實踐出真知,人才靠磨練。通過持續(xù)發(fā)力、久久為功,確保思政課教師隊伍持續(xù)壯大、結構不斷優(yōu)化、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
一是用好常態(tài)培訓這個“主渠道”。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綜合水平,必須把職前培養(yǎng)與職后培訓一體籌劃、統(tǒng)籌實施,推進能力提升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長效化。積極構建網(wǎng)絡化、開放式、全覆蓋培訓體系,建設在線課程體系,持續(xù)夯實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積極采取專題研修班、“理論大講堂”等方式,開展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等專題培訓,促進思政課教師把能力素質強起來硬起來;積極用好用活全國高校、研究機構優(yōu)質資源,加大示范培訓力度,讓更多的思政課教師有機會拓展思維視野、提升教學技能。
二是用好崗位鍛煉這個“磨刀石”。崗位是一個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基,也是成長進步之梯。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培塑理想、培育品德、開發(fā)智力、健全人格重要使命,更要珍惜崗位、立足本職,圍繞“干什么學什么、用什么練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把學習研究、競賽交流、掛職鍛煉貫通起來,既注重提高備精品、講大課的能力,也要不斷厚實解讀重大理論問題、闡釋最新理論觀點的功底,自覺做到敬業(yè)、勤業(yè)、精業(yè)、授業(yè)、樂業(yè),進一步提升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在本職崗位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業(yè)績。
三是用好融合培育這個“倍增器”。堅持以互幫互帶為有力抓手,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法以老帶新、以強幫弱,經(jīng)常性開展優(yōu)秀思政課示范巡講、思政課建設優(yōu)秀成果巡禮、思政課建設巡查活動,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有意識地安排有發(fā)展?jié)摿Φ乃颊n教師,參與重大教育活動經(jīng)受砥礪,參加專業(yè)學科競賽摔打磨練,力求每完成一次教學和研究任務,能力素質就精進一層,理論素養(yǎng)就提高一籌。深化拓展與黨政機關、科研院所開展聯(lián)合育才合作,突出在資源統(tǒng)籌上下功夫、在渠道拓展上求突破、在深度融合上見實效,切實走開聚才育才新路子,推動形成效能倍增新格局。
正確的導向是無聲的動員、持久的動力。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質效,既要靠實踐錘煉夯基,更要靠鮮明導向、制度機制激發(fā),從頂層上優(yōu)化人才評價激勵、服務保障機制,真正使“軟指標”變成“硬杠杠”,形成集聚優(yōu)秀人才的政策保證。
一是優(yōu)化評價機制。一個單位評價體系正了,每個人的努力方向就很明確,精神世界就很陽光,就充滿生機和活力;評價體系不正,就會對人才的敬業(yè)精神和履職能力產(chǎn)生不可低估的殺傷力。要從內在機制優(yōu)化上切入,制定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評價中的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克服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弊端,督促思政課教師時刻對標,不斷完善自身素養(yǎng)、加強理論學習、增強實際本領,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使思政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造活力競相迸發(fā)、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二是完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用好了,就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質效,必須按照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健全完善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激勵機制,盡最大可能做到精準識才、精準量才、精準勵才。要樹立講擔當、重擔當?shù)孽r明導向,把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能力和工作業(yè)績作為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衡量指標,對肯鉆研、肯吃苦、肯奉獻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評選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教師、教育教學先進個人等方面予以優(yōu)先考慮和傾斜,形成憑素質立身、靠實績進步的激勵效應。
三是健全保障機制。思政課教師大都處在求知成才的關鍵期、事業(yè)發(fā)展的爬坡期、家庭生活的負重期,高校領導者和管理者尤其要在信任、減壓、解難上下功夫。著力提升獲得感,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善于端盤子、搭梯子,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讓思政課教師有尊嚴、受尊重。著力提升歸屬感,綜合運用政策激勵、典型引導、文化熏陶、解難幫困手段,大力實施“安心、暖心、拴心”工程,讓思政課教師有活力、有干勁、有奔頭。著力提升幸福感,積極開動腦筋,想好辦法、用好政策、辦好實事,全面激發(fā)敬業(yè)奉獻的動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