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建
當年我在直屬單位當黨委書記的時候,有一個“青年成長規(guī)劃”,每年我們會送一位青年干部到甘肅的定西去鍛煉。第一次是我們的團支部書記小李去的。她第一天風塵仆仆到了定西的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里干部給她端來半盆水,讓她洗洗。她洗完后就順手把水倒了,沒想到鄉(xiāng)干部責備她:“你怎么把水倒了?”她不明白。鄉(xiāng)干部說:“我們這兒的水比油貴,這水還要干好多事呢!”這一說,把她給說哭了,她怎么能想到倒洗臉水都能倒出個錯來。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可想而知,她的經(jīng)歷讓她刻骨銘心?;氐絾挝?,她是哭著向大家匯報這段經(jīng)歷的。這樣的經(jīng)歷,對她的成長發(fā)展至關重要,這比留在單位干半年業(yè)務工作重要得多。第二年,我們又派小徐去了,也是收獲滿滿。我年輕的時候在村里老鄉(xiāng)家里住過一年,雖然那時不太懂事,也談不上做什么貢獻,但對感受農村、了解國情真是受益了一輩子。
金婷同志入黨之前,我建議她到村里住一段,體驗鍛煉一下。她也覺得自己特別需要補上這一課。后來支部派她去貧困縣鍛煉了10 天,雖然時間不長,但她住在鄉(xiāng)(鎮(zhèn))服務站,利用有限時間進村入戶,走訪調研計劃生育家庭,了解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工作狀態(tài)和群眾的想法需求,收獲不小。
人口計生工作需要深入千家萬戶,忠誠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小金回來后說,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地與基層人口計生干部接觸,消除了對基層工作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多年來,我們支部大力倡導青年人開展蹲點體驗、“接地氣”式調研,深切感到年輕黨員深入基層越多,接觸基層干部群眾越多,越有利于培養(yǎng)出與基層群眾的深厚感情和想問題辦事情的群眾視角,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雙腳落地。
有一年,吉林省人口計生委開大會,請我去講課,我問講什么內容,他們說就講講新聞宣傳吧,我說新聞宣傳就讓我們新聞處的蔡菲同志去講吧,她專門負責新聞宣傳工作。吉林的同志說,蔡菲是主任科員,我們全省開會,參加的人都是縣級人口計生委主任,您派個主任科員講,怕交代不了吧?至少要來一個司局級的領導。怎么辦呢?我們商量就請主管新聞宣傳工作的副司長施春景同志帶著蔡菲一起去。大會上,施春景同志講了一課,蔡菲同志也講了一課。這讓蔡菲同志好好地鍛煉了一回。她在黨建活動中鍛煉比較多, 進步也很快, 現(xiàn)在她不僅可以做長篇報告,而且可以在臺上模擬新聞發(fā)言人從容回答各種業(yè)務工作方面的問題,真正是練出來了。
在中央國家機關,主任科員的級別雖然低,但他們多是業(yè)務工作的主力,能不能讓他們鍛煉得更多一些,提高得更快一些,這是支部黨建要考慮的事。我們支部經(jīng)常討論如何讓年輕干部擔當重任的問題。
比如說,制定年度工作規(guī)劃,我們會交給一位年輕干部,讓他執(zhí)筆來寫。如果簡單一交,那肯定是不行的。這樣的事情我們一般會召集相關同志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領導同志引導指導。在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之后,在集中了集體的智慧以后,年輕同志下筆就不會有大的偏差,經(jīng)過反復征求意見,修改完善,最后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執(zhí)筆的年輕干部得到了鍛煉,這種鍛煉模式很有效,我叫它是“成全式”培養(yǎng)方法,即集中集體的智慧于青年干部一身。我們的年輕人也確實優(yōu)秀,從來沒有讓大家失望過,比如主任科員姚秉成同志寫的公文,在中央國家機關公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F(xiàn)在,他已經(jīng)提升調任到專門給領導起草講話和重要文件的研究室任副主任。
我司大量的重要文章,比如委領導重要講話、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社論、在《求是》上發(fā)表的文章等,都是年輕干部執(zhí)筆完成的。最早的時候,蔡菲同志寫的宣教司全年工作總結,我看很不錯,就一個字都沒有改。當然要改還是能改一些的,但我想讓她多擔當,這樣會成長得更快一些。我不改就是對她的鼓勵和鞭策,她會更加負責地完成任務。之后七八年的全司工作總結,都是蔡菲同志完成的,我從來沒有改過。一來確實她的水平很高,我沒有什么好改的,二來鍛煉她站在領導角度勇于擔當并充滿自信,再重的任務也能完成。
這些年,有些單位邀請我去給他們講支部黨建,我都帶著支部的年輕人一起到他們單位交流。溝通時,他們聽說要讓主任科員做報告,都質疑我們的做法,認為讓司局長聽幾位年輕人介紹經(jīng)驗,好像不太符合機關的規(guī)矩。我就給他們做工作,結果聽了以后他們都說好。我們司和外部的交流很多,讓年輕人代表支部報告演講,也是給他們壓重擔子,讓他們經(jīng)風雨見世面,從回饋的反映看,大量的鍛煉還是很有成效的。我們的年輕人都是經(jīng)歷過大場面的人呢!
80 后、90 后的青年,很多表現(xiàn)得很優(yōu)秀,但有一些老同志看不起年輕人,這很不應該。雖然年輕人在閱歷和經(jīng)驗上比不上我們,但他們沒有我們這一代人沉重的思想包袱,陽光坦誠,健康向上,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鼓勵他們呢?相反地,我們應該好好地向他們學習,即使在理想信念上,青年們也表現(xiàn)得不差。試問:青年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十分努力而且成績顯著,對嗎?對!青年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嗎?是!青年們對工作的投入很執(zhí)著嗎?很執(zhí)著!很堅定嗎?很堅定!他們堅定投入的事業(yè)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怎么能說他們信念不堅定呢?不過是我們沒有這樣去認識他們和引導他們罷了。
宣教司的青年,大家一致認為非常優(yōu)秀,他們對事業(yè)的熱情和對黨的忠誠是值得充分信賴的。姜雯同志剛剛調到宣教司的時候是非黨員,后來,在支部黨建的影響下,她積極要求入黨,并在《共享筆記》中寫下“宣教司黨建讓我如沐春風”,這讓我們的心里暖暖的,這也是對我們的激勵。吸引盡可能多的青年投入到黨的事業(yè)和組織中,這是決定黨長久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也是我們黨務工作者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