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摘要:小學語文一直以來備受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同時,語文也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要想學好語文,學生必須在語文課堂上打好基礎。此外,學生在小學所養(yǎng)成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及其未來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已經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也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本文探究了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相結合,希望為廣大教育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
引言:互聯(lián)網時代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便利。比如,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基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目前,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第一,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元素刺激學生的感官,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產生興趣。第二,網絡上存在大量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加以利用,讓學生得到高質量的教學。第三,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有效的改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由此可見,由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模式多以老師口述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效率低下。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相結合,是教師勢在必行的課程改革。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陳舊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主要以“說課”為主,學生則是被動接受。這樣“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在課后,學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語文的背默寫抄上,對于古詩文和課文的理解自然就變得非常少,也無法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和所想表達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課堂效率低下,課后語文學習時間不夠合理,學生會漸漸表現(xiàn)出對語文的厭煩。但如果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解決上述中的所有問題,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雖然現(xiàn)在在教學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是部分教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的便利,從而忽略了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不利于師生之間情感的培養(yǎng),更是限制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這類教師,通常照本宣科的利用PPT為學生講授教材中的知識,在課堂中會播放大量的視頻,音頻來幫助學生學習,這樣過度的使用信息技術,同樣也會造成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從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三)信息技術技能有待提高
若想要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發(fā)光發(fā)熱,就需要教師進行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技能學習。比如,如何制作課件,如何制作微課,如何將課件做得更加精美等等,這些專業(yè)技能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學習,所以教師往往會在網上尋找現(xiàn)有的課件進行使用,這樣的課件缺乏了針對性,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使小學語文課文內環(huán)境情景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常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以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在教師所講的知識點上。針對這一問題,信息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視頻或圖片,將課文中的情景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上,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長時間的讓學生保持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少,因此,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為學生講解文章的背景,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這樣的方法既耗費時間同時效率也不高,而且并沒有突出課堂上的知識重點,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這也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教師通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在備課時,將所講課文的背景,以圖片,視頻的形式放到自己的課件中,在課堂上,利用10到1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為學生理清文章的背景,而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視頻,也可以對文章背景記憶更加深刻。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師生溝通互動
信息技術的使用,更加方便教師對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獨特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有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教室在課堂上,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如果沒有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長此以往,學生會有很多知識問題的積累,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建,帶領學生將文章中的問題逐個擊破,通過提問確保學生真正的理解了文章中的知識內容,最后,教師也可以拓展一些額外的問題拋給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并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隨后對討論的結果做出點評。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結束語:語文不僅僅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學生小學階段就要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日常課堂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能夠高質量的進行。但在實際應用時,教師要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不得過度依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互動交流,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曾本凱.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上),2018(1).
[2]林志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中小學電教:下,2015(11):1.
[3]楊志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教育,2016(7):00039-00039.
[4]韋愛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中外交流,2019,026(025):150-151.
[5]耿文杰.淺析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J].中小學電教,2020,No.502(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