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蜜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的要求是個性化、探究性與多元化,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拓展閱讀方法遵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情況,將學習理念轉(zhuǎn)化為學習目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通過布置拓展閱讀預習作業(yè)、巧設閱讀批注點與不同文體使用不同學習方法的策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措施
引言
不動筆不讀書,指出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也要多動筆,在寫的時候深刻感受課文意義,提升語文能力。一千名讀者就產(chǎn)生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因為不同學生閱讀文章,才令語文教學百花齊放,煥發(fā)不一樣的精彩。因此課堂中使用批注式方法,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幫助自己思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值得推廣。
一、合理設計拓展閱讀預習作業(yè)
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布置拓展類型的作業(yè),此不是學生毫無章法地搜集資料,也不是單一地掃除生字詞障礙,而是具有一定針對性與目的性,需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作業(yè)。此類作業(yè)可讓學生在家完成,也可在課堂中完成,當作教學的一部分。拓展預習作業(yè)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更仔細閱讀文本,有效思考,建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在課堂中與教師或者同伴交流。例如在《爬山虎的腳》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拓展預習作業(yè)為:1.閱讀文章,使用工具書批注生字生詞;2.帶感情閱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在空白處批注出來;3.清晰找出文章中通過幾個部分對爬山虎的腳進行介紹,其中有哪些詞進行了精準的表達?請批注出來。在此就可結(jié)合批注的預習任務,對知識方面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如:識記生字,讀準多音字和詞的發(fā)音;感受文章中描寫爬山虎腳的生動性。教師借助批注式任務為學生指明預習方向,如第一個問題是為了捋順課文;第二、三問題則是圍繞文章中心思想進行的,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建立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預習作業(yè)的設計,促使學生有清晰的學習目標,經(jīng)歷完整、方向性的學習過程。所以教師設計拓展預習作業(yè)的時候,緊扣教學目標,從生字生詞到中心思想,逐層增加批注難度,以此提升學生該方面能力。
二、依據(jù)問題尋找切入點
不同文體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拓展重點有所差異,需要教師從適合的角度進行切入。例如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緊抓記敘文中的六要素,如題目、人物、時間、地點、過程、結(jié)果。教師可從這幾點指導學生批注,如通過對文章中描寫人物語言分析他是怎樣的人,掌握人物性格;通過題目猜測文章中心思想,并從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兩個角度分析,或者與學生分析題目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副標題起到增加表達效果的作用。以《鳥的天堂》記敘文拓展閱讀教學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對此進行批注的時候,可將教學重點放在其中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景物中,先批注其變化,然后批注鳥的天堂如何,從文章中不同時間描寫的“鳥的天堂”入手。另外,對于記敘文閱讀中批注點的找尋,可以通過人物人稱進行分析,如第一人稱表示親切、自然,便于心理活動的詳細描寫,深化人物形象與性格的刻畫;第二人稱的使用則便于描寫情感交流方面的內(nèi)容;第三人稱則站在客觀的角度議論與描述人物。再如在說明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批注的方法,可將說明方法與順序作為批注點。例如文章中類比、舉例、圖表等方法說明;或者是時間、空間和邏輯順序。還可從說明文的結(jié)構著手,讓學生分析文章是怎么構成的。但如果是議論文,就要從議論文中特有的論點、論據(jù)與論證方法進行批注。在文章的第一段、中間或者最后一段的論點處設置批注點,還可在道理或者真實事件的論據(jù)中設置批注點。關于議論文的批注式教學,需緊抓其中的語言特點,并從邏輯的角度,找尋其中精準詞匯、說理的角度等,引導學生在其中批注。如在《鯨》說明文教學中使用批注可從其中作比較、舉例、列數(shù)字與打比方等方法入手。同時在論點、論據(jù)與論證上考量,做出標注,以此探究文章內(nèi)在邏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開展拓展閱讀
感悟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學生自讀自悟預習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課堂上要關注學生預習時批注,由于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能力有限,對于課文的解讀往往不能全面、準確。因此還要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化讀悟批注,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表達,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溝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提取相關有用的文字信息,進行加工分析處理,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感悟。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只揀兒童多出行》第一到四自然段中的“成千盈百”“鬧嚷嚷”“飛涌”“一群接著一群”等詞語,都寫出了兒童的人數(shù)多,兒童的活潑可愛、生機勃勃,也寫出了冰心奶奶對兒童的喜愛。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感情,在課文的交流感悟結(jié)束后,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指導學生回歸課文整體內(nèi)容再次進行批注,對文章的重點段落語句的理解深化認識。
四、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進入中年段之后,學生開始系統(tǒng)學習寫作,讀與寫自古不分家,因此,教師在拓展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將讀和寫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閱讀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過程也是加深學習理解、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過程。拓展式批注將學生的“讀、思、寫、議”結(jié)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新活力。而且拓展式批注能夠給學生更大的自主發(fā)揮空間,讓學生獲得更愉悅的閱讀學習體驗。例如在《太陽是大家的》一課閱讀中,朗朗上口的詩歌很容易讓學生陷入“有音無意”的怪圈,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批注。如“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看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學生可以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寫下來,盡量用生動、童趣的語言來描述:“傍晚的時候,孩子們在海邊快樂的玩耍,一邊戲水一邊哈哈大笑?!敝心甓螌W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拓展式批注的引領下,能夠?qū)崿F(xiàn)“讀和寫”的有機結(jié)合,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結(jié)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批注式方法,落實學生的閱讀體驗,及時轉(zhuǎn)化為語文素養(yǎng),能讓學生在屏息思考,激烈交流中碰撞思維的火花,將文章重點深植于心,對中心思想了然于心,并在批注中完成對文字世界的表達,獲得學習成就。
參考文獻:
[1] 陳紅專.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淺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9(8):92-93.
[2] 陳金環(huán).拓展閱讀:課內(nèi)閱讀的有效補充[J].教學與管理,2013(7):38-40.
[3] 陳梅.高中語文課堂同步拓展閱讀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