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產(chǎn)出導向法”(POA)在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為教材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POA教學實驗班與對照班三次測試的SPSS統(tǒng)計結果表明,POA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其教學流程“驅動—促成—評價”及教師的“引領”、“設計”、“支架”等中介作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POA可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產(chǎn)出導向法”;大學英語教學;驅動—促成—評價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應“以英語的實際使用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重點”。除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英語教學目標還包括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促進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等。但是,在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學校與學生關注的焦點是英語應試能力,忙于應付四、六級等考試和獲取其他方面的證書。這種應試能力的強調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要求脫鉤,也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遠。要解決學生的高分低能問題,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需要在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安排、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進行研究,而不少教育專家和教學實踐者在這些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
文秋芳于2015年正式提出“產(chǎn)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簡稱POA)。該理論自提出之日起,就吸引了眾多的教學實踐者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四個方面:1)POA教學材料使用研究系列(文秋芳,孫曙光,邱琳,畢爭,張伶俐等);2)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項研究(邱琳,常小玲等);3)對整體教學效果的研究(張伶俐等);4)在各不同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研究,如閱讀、寫作、各種ESP課程等(張文娟等)。POA之所以得到廣泛實踐,主要原因在于其強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說、寫和口、筆譯的培養(yǎng)。在教材的編寫方面,也出現(xiàn)了《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這樣的新英語教材,其編寫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指導,響應新時代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著力于調高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水平。
本文以POA教學理論為基礎,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 》為教學內容,探討“產(chǎn)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效果。
二 研究設計
“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包括三個部分:“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其中“教學理念”是其他兩部分的指導思想;“教學假設”是“教學流程”的理論支撐?!敖虒W流程”是“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的實現(xiàn)方式,“教學流程”主要包括“驅動”、“促成”與“評價”這三部分;同時教師的中介作用體現(xiàn)在“教學流程”的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具體表現(xiàn)為“引領”、“設計”、“支架”等作用。
本文實證研究“產(chǎn)出導向法”的教學效果,歸納總結教學中“驅動—促成—評價”的設計、及教師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
某高校2019級非英語專業(yè)90名學生,初入大學時參加英語入學摸底考試。根據(jù)他們的英語高考分數(shù)和入學摸底考試成績,他們進入英語水平相同的A1與A2學習,每班人數(shù)均為45人。
(二)研究內容
1) 在某高校2019級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兩個學習班A1與A2中,選擇A2班為POA教學實驗班,A1班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對照班,兩個班均由同一教師執(zhí)教;
2)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為教材,對A2實驗班進行POA教學實踐;
(三)研究問題
1)經(jīng)過一學年POA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后,A2實驗班的英語水平與A1對照班相比,是否有提高?
2)經(jīng)過兩學年POA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后,A2實驗班的英語水平與A1對照班相比,是否有提高?
3)如何在POA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流程的引領與設計?
(四)研究方法
1)測試法:A2實驗班與A1對照班除了入學摸底考試的前測,還進行兩次POA教學效果后測,并用SPSS22對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2)訪談: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學生對POA的反饋。訪談數(shù)據(jù)將進行定性分析。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經(jīng)過一學年的POA教學后,A2實驗班與A1對照班進行第一次后測,數(shù)據(jù)被收集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經(jīng)過兩學年的POA教學后,A2實驗班班與A1對照班第二次后測,搜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統(tǒng)計結果見表1與表2。
表1中,入學摸底考試時,A1對照班與A2實驗班學生平均成績、標準差相差不大。第一次后測成績統(tǒng)計顯示,A2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和標準差比A1對照班稍好。第二次后測成績統(tǒng)計顯示,A2實驗班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班A2班;A2班的標準差小于A1班,且A2班與入學摸底考試時相比,標準差縮小,說明A2班英語成績兩級分化情況有所改善。
表2中,入學摸底考試成績方差相等檢驗結果表明,顯著性水平為0.05時,A2實驗班與A1對照班入學考試成績方差相等(F=3.433,P=0.067),其相對應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個班的入學摸底考試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T=0.696,P=0.488),也就是說兩個班成績符合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分班要求。
后測1成績方差相等檢測結果表明,顯著性水平為0.05時,A2實驗班與A1對照班入學考試成績方差相等(F=1.696,P=0.196),其相對應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個班的后測1成績有顯著性差異(T= -2.078,P=0.041),也就是說A2班的成績好于A1班,POA有一定的教學效果。
后測2成績方差相等檢測結果表明,顯著性水平為0.05時,A2實驗班與A1對照班入學考試成績方差不相等(F=11.837,P=0.001),其相對應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個班的后測2成績有顯著性差異(T= -8.343,P=0.000),也就是說A2班的成績好于A1班。
表一與表二的數(shù)據(jù)從統(tǒng)計角度表明,A2實驗班的POA比A1對照班的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效果稍勝一籌。隨后,筆者對A2實驗班的10位同學進行了隨機訪談,他們對POA表示滿意,只是建議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的設計。
(二)研究分析
POA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側重于激發(fā)學生的產(chǎn)出欲望,調動學習者的主觀積極性,為后面的輸入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所以A2實驗班的教學效果優(yōu)于A1對照班。POA教學步驟包括“驅動—促成—評價”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扮演“引領—設計—支架”等中介作用,引領學生更好地完成交際和語言學習等目標(文秋芳,2015:553)。
本研究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為教材,運用了POA教學流程,設計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于實驗班的教學中。以該教材第四冊第三單元Job Hunting為例,筆者設計的教學方案如圖一。
學習該單元時,學生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相關面試知識,嘗試用視頻中的語言與自己的語言去回答相關問題,相關詞匯等的匱乏使其產(chǎn)生進一步了解面試等相關語言的饑渴感,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驅動”步驟已完成。“促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帶著學習的渴望,更有效地接受課文內容等的輸入,為后面進一步的口頭與書面輸出做準備。“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后,口頭輸出明顯比“驅動”環(huán)節(jié)時更流利、詞匯更豐富、句式多變、更注意表達的方式與效果。在學生互評環(huán)節(jié),他們從別人的作文中學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注意到教師的提醒,意識到自己也要避免同樣的問題。
筆者根據(jù)教材各單元的特點,設計了相關的POA教學內容。在每單元結束后的師生互動中,學生都積極及時向老師進行反饋,有效配合教師的教學。
四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運用POA,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教材中的課文為教學內容,設計具體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對A2實驗班的45名同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教學。本研究的統(tǒng)計結果和教學實踐表明,排除學生英語水平等影響因素,POA比傳統(tǒng)教學法有更明顯的教學效果。
本文的研究樣本僅有90名學生,后續(xù)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大的樣本。筆者教學內容處理與教學流程設計等方面會有不足之處,所以期待更多的POA教學設計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畢爭.“產(chǎn)出導向法”教學材料使用的辯證研究[J/OL].現(xiàn)代外語,2019(03):397-406[2019-04-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165. H.20190311.1542.020.html.
[2]常小玲,“產(chǎn)出導向法”的教材編寫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 (03):359-368 .
[3]孫曙光,“師生合作評價”課堂反思性實踐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 (03):397-406.
[4]邱琳,“產(chǎn)出導向法”語言促成環(huán)節(jié)過程化設計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 (03):386-396.
[5]文秋芳.“產(chǎn)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8,32(03):387-400.
[6]文秋芳.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04):547-558+640.
[7]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chǎn)出導向法”創(chuàng)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05):37-43.
[8]張伶俐,“產(chǎn)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 (03):369-376.
[9]張文娟,"產(chǎn)出導向法”對大學英語寫作影響的 驗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03):377-385.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語類課題 (項目編號:19SWC-025)。
作者簡介:楊芳,女,漢,江蘇南京,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學法、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