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玲
(福建省將樂縣上河洲幼兒園 福建 三明 353300)
目前有很多幼兒園在教育過程當中認為幼兒年齡比較小不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忽略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幼兒園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當中,形式比較簡單,一般以說教為主,忽略了勞動教育的實踐意義,這種勞動教育并沒有對幼兒起到實質性的效果。還有的幼兒園雖然重視了理論加實踐,但是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強制性讓幼兒按照老師的方法進行勞動活動,從而大大降低了幼兒的興趣。此外還有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兒勞動成果進行評價的時候,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忽略了幼兒精神情感層面的變化和收獲。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幼兒園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優(yōu)化,促進幼兒在勞動教育活動獲得全面提升和發(fā)展。
2.1 以幼兒個性發(fā)展特點為依據進行勞動教育活動內容的設置。孩子在幼兒階段由于其年齡和身體發(fā)育的限制,其勞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勞動教育活動過程當中,老師制定的相關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現(xiàn)階段的勞動能力水平,并且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增加勞動的難度,讓幼兒在勞動的過程當中獲得進步和成長。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幼兒勞動能力和年齡的不同,將幼兒進行分組。針對年齡小,勞動能力弱的幼兒來說,他們的動作協(xié)調能力不是特別好,老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容易完成的勞動任務,像吃飯、整理床鋪、疊衣服等簡單的勞動任務。對年齡大一點,勞動能力一般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肢體靈活性比較強一些,而且在勞動當中能對自己進行有效約束。老師就可以設置一些像打掃教室衛(wèi)生、清理餐具等勞動任務。而針對幼兒里面年齡最大,勞動能力比較強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老師可以設置一些像清除幼兒園花壇里面的草,給花草澆水等類似的勞動任務[1]。這樣分層次地對幼兒進行不同課堂內容的設置,不僅有助于幼兒身體機能的發(fā)展,而且對于他們的心理成長也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2.2 將勞動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將幼兒的勞動教育與其生活進行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勞動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老師可以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出發(fā)進行相關的勞動教育活動。例如在吃飯前,老師可以引導幼兒洗手,吃完飯后可以引導幼兒清理桌子和碗筷。午休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自己脫衣服,蓋被子,疊被子。同時老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進行集體勞動,引導幼兒積極整理活動室的玩具,打掃活動室的設施,鼓勵幼兒在家里幫助父母洗碗,拖地。從而培養(yǎng)幼兒為別人分擔重任的責任感。通過以上形式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幼兒生活的各方各面,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
2.3 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興趣。在進行勞動教育活動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教育活動當中,讓幼兒自由輕松快樂的完成相關的勞動任務,這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在勞動氛圍的創(chuàng)設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以及設置的任務目標,對于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為幼兒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老師可以在教室里專門開辟出一片天地設置成勞動區(qū)域,里面可以種植一些盆栽,展示一些幼兒的手工制品。然后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隨時為盆栽進行澆水,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成各種各樣的手工制品,用來裝扮整個教室,愉悅幼兒的心情,讓幼兒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2]。當然老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去進行一些戶外的勞動教育活動,專門為幼兒開辟一片種植園,讓幼兒進行親自打理,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組織幼兒去參觀一些附近的工廠,增長幼兒的見識,讓幼兒見證勞動技術的成果,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
2.4 加強家園合作,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幼兒在進行勞動教育活動過程當中離不開家長的有效配合。因為幼兒在學習過程當中受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老師要引導家長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里配合幼兒進行相關的勞動。采用座談會的形式向家長宣傳一些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鼓勵家長在家里支持幼兒參加勞動,并且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定的勞動環(huán)境,讓幼兒主動的去完成勞動任務[3]。
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需求,而且也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所以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幼兒在勞動的過程當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進而促進幼兒智力、心理和身體全面發(fā)展,提高幼兒的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