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鋒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職業(yè)高級中學 陜西 商洛 726000)
美術課作為一門專業(yè)課程,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以達到最佳效果,是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都應深思熟慮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學生視野都較為開闊,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但年輕人的急躁和缺乏耐性是一個通病,稍有困難就不會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不會動手進行創(chuàng)作練習,該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呢,以下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鼓勵培養(yǎng)審美個性,是鼓勵學生不僅要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要能根據(jù)自己的知識面和審美觀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個評價標準,而是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感受,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結合情感個性和理性地分析,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展。如在欣賞《蒙娜麗莎》時,教師只需要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然后讓學生自己看、感受作品的氣氛,同時要求學生在欣賞時帶著問題去看,比如畫的是什么、怎樣畫的、是什么畫種,它的色彩用筆的特點、作品的重點、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它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意境等?然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會覺得畫中人物很美,有的會覺得畫面神秘安詳,有的會說人物的表情和手是美的象征,還有的會結合背景的處理,能說出作品的宏偉氣勢。可見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個性,會啟發(fā)學生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化、復雜性和深入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鼓勵互動互帶,是鼓勵學生互相學習。美術課不同于文化課教學,在課堂紀律上較為松散,學生可以通過互動來互相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尋找差距。對于美的事物,人們通常是帶著十分愉快的心情欣賞的,去尋找美的感覺。例如在素描課上,每一個作業(yè)開始前,大家的熱情很高,興趣很濃,都想在紙上完美地將對象表現(xiàn)出來,有的同學這個地方畫的好,有的同學另外一個地方畫的好,這是若要求很嚴肅的課堂紀律,學生們只能各自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技法來作畫,視覺和感覺也會逐漸變得遲鈍起來。藝術創(chuàng)造需要靈感,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時交流,此時若鼓勵學生互幫互帶,互相快樂學習,互相交流,那么同學們就可以在這種寬松的互動氣氛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從大家的優(yōu)點中尋找自己的缺點,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
鼓勵自己動手,使學生親自接觸感悟和多次嘗試,逐漸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技巧,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例如在泥工課上讓學生從配料開始,選土、過篩、和泥、制作雕刻工具、雕刻、深入調(diào)整、上色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操作和反復的練習,使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所謂鼓勵思維開放,即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全方位思考,從藝術美的角度出發(fā),對所要表現(xiàn)的主體進行藝術加工,表達作者的藝術情感。例如在上雕塑課前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件作品:在聯(lián)合國總部門口有一個雕塑,很簡單,是一把手槍,只是把槍管挽了各個結,我讓學生給這個作品起個題目,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和平。我又讓學生以和平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學生塑了個和平鴿,有的同學塑出幾個背著書包的小朋友在一起快樂地玩,有的同學塑的是兩只緊緊握在一起的手。可見只要給學生充足的空間,他們就會讓思維盡情地馳騁,充分地發(fā)揮,淋漓地去進行創(chuàng)新。
“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藝術又是為生活服務的,生活中很小的一些事或物,其實經(jīng)過藝術加工都可成為一件好的作品。美術作品的藝術性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審視和評價,這就需要多觀察、多思考。事物都具有矛盾的多個面,就看你怎么去觀察,怎樣去理解,怎樣去表現(xiàn)。大處著眼,小處落墨,看練相結合,加上作者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藝術感情,平凡的人,簡單的事,枯燥的物在藝術家的手中都會變成藝術作品。例如以《家》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同學們的作業(yè)豐富多彩,有的畫了一家人野外聚餐,有的畫了一家人在勞動,有的畫了媽媽在做飯爸爸在輔導兒子做作業(yè),還有的同學畫了其樂融融的老鼠一家,更有一個同學畫了一張中國地圖,這都很有創(chuàng)意。我對同學們細致入微的觀察、豐富的想象、深刻的體會和藝術的表現(xiàn)都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多寫生,把生活中的美通過眼睛的觀察和雙手的加工逐漸積累下來,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準備素材。
總之,鼓勵教學是美術教學中常見的方法,運用得當,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都有很大促進作用。學生需要鼓勵,需要引導,寓教于樂,樂中求知,知中創(chuàng)新,給學生一個足夠的杠桿和支點,去鼓勵他們,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