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雁
(貴州省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知識的理解與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促進,都離不開作為語文根基的閱讀教學。從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到單元教學,再到專題閱讀、群文閱讀,閱讀教學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發(fā)生了變化,越來越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個體所得與發(fā)展的角度設計閱讀教學。而其中,群文閱讀教學是當前普遍受到中小學師生歡迎的閱讀教學形式,群文閱讀,指的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盵1]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群文閱讀在教育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中不斷成熟。在高中階段,以2017年新課標為導向的整本書閱讀與任務群教學指向更高的閱讀教育水平,群文閱讀作為任務群學習的一種形式,可以推動任務群的構建與落實,在教學中推動閱讀的深化,而其中,有效的教學策略在群文閱讀教學實施中顯得尤為重要。
支架式教學策略由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其理論源自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支架式教學策略的定義是“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概念框架中的概念是要為發(fā)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2]根據這一定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然后將復雜的、難度較高的學習目標拆解為不同層級的學習目標或者達成學習目標所時學生所需要借助的教學用具、教學材料、方法途徑等,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既定的認知水平,建構知識。
在群文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策略的使用主要體現才群文閱讀材料的組織上。在組織閱讀材料時,可以圍繞最終的學習目標,將閱讀材料按照認知能力水平及類型分類,讓學生按照符合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順序完成對閱讀材料的學習。例如,在執(zhí)教《李清照詞群文閱讀時》,最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從縱向及橫向兩個維度理解詞人的立體形象,同時理解詞人的內在精神品格,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學生對李清照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有一定了解,同時初步學會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除最終的群文閱讀材料外,圍繞這一邏輯鏈,可以以具有自傳性質的《金石錄后序》、學者對李清照的評傳性文章、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系列教學材料作為支架,層層搭建,掃清認知障礙,加深認知深度,順利達成最終的教學目標。
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ning)是指學習者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在共同的目標和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的個人、小組學習成果而進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3]協作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從理念上而言,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構建知識的積極性,在習得中構建更加合乎學生認知圖式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形式本身而言,以“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交互模式取代了單線條的“師生對話”,讓信息在學習主體與教師之間傳播與碰撞,有助發(fā)散思維,生成新知。閱讀因其“私密性”而在教學中常常難以產生知識共生的場域,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協作學習的策略,則可以打破這樣的局面,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協作學習的策略,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自主閱讀的任務型協作。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前置課程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而前置課程中的自主閱讀往往因為學生獨立閱讀而難以把控其具體的閱讀情況。如果以學習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給定任務,讓學生圍繞任務進行閱讀,則可以通過協作學習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時為后續(xù)課程的有效進行做好扎實的準備。第二種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任務型協作。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程設計安排學生圍繞一定任務進行協作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促成學生之間的經驗互享、能力互助、知識共生。第三種是自選拓展閱讀的自由組合型協作。群文閱讀在閱讀量上相較單篇閱讀大有增加,這增加的閱讀量其中一部分還包括課后的拓展閱讀。在進行拓展閱讀時,可適當給予學生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點,自由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但同時,通過協作學習的策略,可以形成一定的學習團體,以團體內部的協作學習促進最終教學目標的達成。
可視化通常是指以圖像化的方式呈現有關信息,使信息表達更豐富、更直接,同時也更容易被人接受。[4]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可以是圖表和表格。圖表類種類繁多,例如思維導圖、概念圖、樹形圖、維恩圖、時間線等。工具重在使用,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可視化策略,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還可以將隱形知識外顯化,有利于知識的傳遞。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以思維可視化為工具,呈現知識構建過程,二是教師以思維可視化為教學手段,聚焦所要探究的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有條不紊、深入開展。例如,學生在學習《俠客形象群文閱讀》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發(fā)現不同學生在構建知識時,會聚焦不同的內容,有的圍繞俠義精神的內涵展開,有的圍繞俠客不同的人生經歷展開,不論是哪一種,都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文字量較大的群文文本時,理清自己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手段,可以串聯教學流程,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其形式可以是以專業(yè)工具制作的思維導圖,也可以是具有思維可視化特點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