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財
(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崆峒鎮(zhèn)韓家溝小學 甘肅 平?jīng)?744000)
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語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學理念更是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問題。如有的教師沒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把握閱讀教學節(jié)奏,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照本宣科,對拓寬學生思維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以下三點啟示。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預習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閱讀預習,文中會出現(xiàn)不認識的字詞,學生們就可以圈勾出來,再通過查字典查閱相關資料,把這些閱讀障礙一一掃除。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對于不理解的內(nèi)容學生們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大大提高了聽課的效率,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窮人》一文中,對句子的理解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此句中“忐忑不安”通過學生查字典知道形容心神不安寧的意思。真實流露出桑娜緊張、擔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感受到生活給她帶來的壓力,表現(xiàn)了桑娜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這樣學生就能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一步感受主人公充滿愛心善良的思想品質。文章開頭描寫天氣的詞句“漆黑的夜晚”“大海上的驚濤駭浪”這么一個極端的天氣,學生通過預習了解這兩個家庭的境遇和生存狀況是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縮影,就像兩頁小舟在漆黑的狂風巨浪中顛簸。但在這樣的厄運中,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和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抗爭,讓我們看到了窮人的美好品格和人性的光輝。一個“熬”字傳達出他們勇于面對困境,但是仍然看不到希望的無奈和煎熬。[1]
語文這門學科的特殊性決定著閱讀積累是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學生缺少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及日常觀察,語文學習就很難有一個質的飛躍。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積累的習慣,并將學到的知識和日常生活內(nèi)容相結合,不斷積累好詞好句,促進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積極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刊物書籍,還要給予學生一些必要的指導意見和建議。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尋找閱讀素材,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和自主性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充實的閱讀交流活動,鍛煉學生的背誦積累詞句的能力。例如,圖文結合背誦、情境理解背誦及語言感知背誦等等。借助生動形象的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開展成語接龍活動,讓學生在娛樂活動的過程中加強成語記憶,增加成語的儲備量,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2]
在語文閱讀學習的積累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閱讀積累來源,語文閱讀資源逐漸擴展到報刊、課外閱讀、網(wǎng)絡學習等領域。教師應該打破固定思維模式,突破語文教材和課堂的束縛,倡導合作學習,積極拓寬課外閱讀的途徑和來源。讓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增加語文閱讀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積極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討論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之間合作辯論。在這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師生互動,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了,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真正做到了把學生作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意義。[3]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和模式,科學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視,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作為重要任務。要加強學生預習的重視,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查找生詞,帶著問題去聽課,加深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還要積極倡導合作學習,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