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 滄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通過總結一些代表性的傳統(tǒng)游戲,進行傳統(tǒng)項目實踐。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游戲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且體育游戲是幼兒園傳統(tǒng)游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完成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吸納傳統(tǒng)游戲資源的同時,還會經(jīng)常改變游戲活動的各種環(huán)境條件和活動方式(如傳統(tǒng)游戲翻花繩、跳繩等),將傳統(tǒng)資源拓展化,豐富游戲形式以提高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用能力。此外,由于游戲帶有一定的娛樂性、趣味性,在對傳統(tǒng)游戲翻花繩、跳繩的資源開發(fā)下,將“繩子”這一元素進行保留,也從中萌生了一些資源靈感,在傳統(tǒng)形式“翻”“跳”的基礎上,將繩子置放于地面,組織幼兒開展“踩”繩走的游戲,使之更進一步將傳統(tǒng)游戲資源進行了整合與利用。此次研究,選取了小班年齡段為施教對象,并將“踩繩子”游戲開發(fā)為一系列平衡走游戲的游戲活動,以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小班孩子對平地上的平衡走掌握的比較好,能夠靈活自如的完成,但是變化到一定高度和寬度上的平衡木走的平衡練習時,這在孩子的活動中出現(xiàn)一個新的問題,部分幼兒會由此產(chǎn)生害怕的心理而不敢走,部分孩子走的速度慢,會非常小心,部分孩子會從高低不一的平衡材料上掉下來。針對上述情況,在活動材料的選擇和活動方法的提供上,給他們有一個逐漸過渡、慢慢適應的過程,從而使幼兒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種動作,來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在實施游戲過程中,需要為幼兒設置利于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游戲材料,并結合動作要領,以實現(xiàn)平衡能力為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師指導。
(1)發(fā)展平衡能力:設置游戲情境,讓幼兒保持愉快心情,在游戲過程中,運用身體協(xié)調能力將肌力、敏捷性、平衡感、韻律感等,配合視覺、聽覺等感覺系統(tǒng),發(fā)展幼兒平衡感。
(2)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幼兒能夠在體育游戲的集體互動中,養(yǎng)成守紀律的好習慣。當幼兒參與集體游戲時,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謙讓與合作,為了讓游戲持續(xù)開展下去,長時間引導幼兒相互尊重,通過遵守規(guī)則,以完成各類游戲活動。
(3)提高抗挫心理:在游戲中,當幼兒遇到突發(fā)情況,比如:跌倒受傷、同伴沖突、與他人發(fā)生沖撞時,幼兒既可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又可以掌握自我防衛(wèi)技能,從而在挫折感調試的過程中,加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在有競賽、有情境的游戲中,幼兒能夠主動關注“游戲信號”,結合信號做出快速思考與反應,嘗試針對游戲采用應變策略,使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和均衡得以加強??梢?,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技能,促進身體協(xié)調,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敏性。
1.提供材料
在場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寬度(15~20厘米)的平衡木,請幼兒扮體操運動員,聽音樂,自由選擇動作走過平衡木。中間提醒幼兒可不斷變化手臂動作,如叉腰、上舉、側平舉等,我在一旁觀察,部分幼兒已能完全自如地通過平衡木,部分幼兒雖能獨立活動但動作還很笨拙,部分幼兒還不能獨立地進行活動,還需要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
教師在每次活動時,除了靈活的隨機指導外,還必須要有重點指導內容和計劃。如最初階段是重點指導那些沒有勇氣做平衡木的幼兒;其次是指導那些大膽選擇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兒;再次是指導那些不敢在高低不一過河石的幼兒;最后是指導那些在過河石上走的幼兒等,除了材料選擇的重點指導外,還要有落實到那些幼兒身上的具體指導方法的考慮。
2.重點指導
小班幼兒初步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因此在體育圈游戲活動中,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水平,確定了培養(yǎng)幼兒平衡能力的近期活動內容,同時圍繞這一內容,按照從易到難的方式設計能夠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有趣的游戲活動,并幫助不同水平的幼兒選擇相適宜的平衡木材料(如: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逐漸增加平衡活動的難度,即在高度選擇上,從較寬的平衡木過渡到較窄平衡木;高度選擇上,從較低平衡木過渡到較高平衡木),使每個幼兒在每一次游戲活動中都能獲得不同的經(jīng)驗。
(1)走小路:地面平衡的練習
我首先讓幼兒練習在平地上的平衡技能,我選擇了兩種平衡材料作為我班孩子的主要游戲內容,第一種是在地面上擺出寬約25厘米的“小路”(直線)內行走。第二種是用平衡棍在地面上擺出直線小路。剛開始,幼兒走起來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線外,速度相對較慢。漸漸地,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有的已經(jīng)走得飛快。于是,我將“小路”的寬度調整為15厘米,并把平衡棍在地面上擺出曲線小路,借此提高游戲難度,以幫助幼兒積累平衡的經(jīng)驗。
(2)過小橋:學走平衡木,嘗試加速走
經(jīng)過練習,幼兒能在地面平衡材料上平穩(wěn)地行走。針對這一情況,我組織了平衡游戲——過小河?;顒忧埃易層變簢L試走三組不同層次的平衡木游戲材料,分別為:標準組(寬10厘米,高30厘米,長300厘米),低于標準組(寬20厘米,高20厘米,長190厘米),低于標準組(寬10厘米,高10厘米曲線平衡木。孩子們在不同寬度、不同高度的“小橋”上,我組織孩子由易到難的大膽嘗試,從而讓幼兒對不同形式的平衡技巧的練習都有體驗。
(3)送禮物:進行有高度的平衡練習
我在體育圈平衡活動的選擇上逐步從低到高、從寬到窄呈梯度式游戲過程。在幼兒對地面上的平衡練習已經(jīng)很熟練的基礎上,我讓幼兒嘗試走體育圈游戲材料——半圓過河石。幼兒剛開始看到半圓過河石時,不會走,有部分幼兒會害怕不敢嘗試。當孩子在過河石上面走時,往往會因為小腳重心的偏離而從“石頭”上掉下來。這時,要求幼兒嘗試用平衡的基本動作——上體直,眼睛往前下方看,兩腳交替向前走,且小腳重心要在石頭的中間位置,不急也不慌。孩子在練習一段時間后,其行進速度快了許多。在孩子掌握了半圓過河石平衡技能的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嘗試走高度不一的過河石,因為過河石高度不同,孩子稍不留意,就會控制不好身體。但孩子基于對半圓過河石的經(jīng)驗的遷移,很快就能保持身體平衡,且行走速度也越來越快。有一部分孩子則通過摸索,動作更加靈活、自如。
3.創(chuàng)設探索的平衡情境
情境化的游戲對幼兒身心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在體育圈的平衡游戲中,我以情境“小兔拔蘿卜”來吸引孩子的活動興趣。孩子們在活動中扮演小兔子,通過不同的道路才能到達蘿卜地,撥到蘿卜后再通過另外的道路回家。這樣把平衡活動融入情境中,既鍛煉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又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平衡活動的開展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體發(fā)展水平,將活動內容賦予一定的情節(jié)、角色等,使之更有趣味性,以達到促進幼兒平衡能力發(fā)展的目的。
4.平衡走游戲的拓展性方案指導
(1)兩人一組,走小路
游戲目的:發(fā)展平衡走的能力。
游戲玩法:在游戲中,將繩子放置于空曠的戶外場地上,營造出一條長長的小路的游戲環(huán)境,幼兒一前一后,從繩子的開始端走到結束端。
幫助給予:①在走繩子過程中,為使幼兒身體保持平衡,可以提醒幼兒打開雙臂穩(wěn)定身體;②可以模仿各種小動物角色,增加游戲的趣味性;③建議選擇直徑較細的繩子,之后可以增加難度,為幼兒準備粗繩。
(2)走圖形
游戲目的:發(fā)展平衡走的能力。
游戲玩法:
方法一:三人一組的游戲,將繩子放置于地面,拼擺出三角形形狀,請三個幼兒各站在三角形的一個角上,依次按順時針方向走。
方法二:四人一組的游戲,將繩子放置于地面,拼擺出正方形形狀,請四個幼兒各站在正方形的一個角上,依次按順時針方向走。
方法三:五人一組的游戲,將繩子放置于地面,拼擺出圓形形狀,請五個幼兒站在圓形上,依次按順時針方向走。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① 游戲過程中,以角色的口吻提醒幼兒走的動作要領:腳跟對腳尖,雙腳交替向前走;②動作熟練以后,可以將向前走繩子變化為向后退著走繩子;
(3)走走停停
游戲目的:提高身體的靈活、平衡能力。
游戲玩法:在游戲中,將繩子放置于空曠的戶外場地上,拼擺出一條長長的直線或圓形。播放音樂,當幼兒聽到音樂停止時,停止走線;音樂再起時,接著走線。
難度設置:① 最開始時簡單的按指定方向走線;②要求孩子按音樂節(jié)奏快慢走向,花樣走線。
幫助給予:① 最開始可在老師的聽令下進行走停游戲,以熟悉游戲形式;②熟悉游戲后,再播放音樂走線,引導幼兒注意腳下的直線,在音樂停止時,雙腳停在線上;③走線過程中,不要過多關注幼兒走線的節(jié)奏感,幼兒大膽、自主參與即可。
(4)動物模仿秀
游戲目的:提高身體的靈活、平衡能力。
游戲玩法:教師以小動物的口吻創(chuàng)設情境,孩子在情境表演的游戲氛圍中,進行角色模仿,模仿動物的過程中,既可以模仿聲音,又可以模仿動作(借用手的動作、腳的動作)做出不同動物的造型。
難度設置:①最初,可以選擇模仿聲音;②熟練之后,可以選擇部分肢體部位參與動作模仿,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啟發(fā)其進行動作的變化與多個肢體部分的動作組合。
幫助給予:①游戲中,可以為幼兒擺出不同形狀的繩子路線圖,保證幼兒參與活動的空間,使其保持平衡;②當孩子熟練后,可以進行花樣走線,如:橫著走線、踮腳走線、蹲著走線等。
1.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主發(fā)展的環(huán)境
在組織游戲過程中,結合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材料,可以幫助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游戲。實踐證明:當幼兒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活動過程時,幼兒探索能力更強。作為教師,其一,了解幼兒的動作發(fā)展的需求與現(xiàn)狀,結合幼兒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節(jié)奏,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游戲環(huán)境和材料;其二,努力挖掘游戲運動形式,推動游戲的發(fā)展,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信感、成功感,從而讓幼兒保持運動的積極性。
2.形成幼兒良好的品德習慣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在戶外游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逐步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遵守紀律的習慣。然而,良好的品德習慣有利于開展后續(xù)體育游戲活動。體育游戲多是以獲得成功、勝利為目的,在組織小班幼兒參加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學會自己去戰(zhàn)勝困苦,培養(yǎng)他們正確應對挑戰(zhàn)、認識輸贏的堅強品質,而這正是體育游戲所蘊含教育理念。
在平衡活動游戲中,本著尊重兒童發(fā)展的原則,做到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活動。探索過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對材料的控制和調整應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水平。教師要從幼兒現(xiàn)有經(jīng)驗出發(fā),在實際組織游戲活動時,根據(jù)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活動及時進行臨時調整,使學習內容適宜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能體驗到成功與自信。此外,教師還要保證對幼兒的指導及時、有效、到位,使活動處于一個漸進銜接的過程中。教師在組織游戲前,應對活動中的動作按要求進行親身體驗,對幼兒掌握該動作的重點和難點心中有數(shù),從而保證幼兒在游戲中不僅體驗到快樂的情緒情感,還能獲得相應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