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武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第七完全中學 青海 西寧 810100)
隨著近些年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群文閱讀教學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借助群文閱讀能夠幫助我們突破教材的束縛,從而將教材中的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融合起來,將學生閱讀的興趣徹底激發(fā),同時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額體驗,對學生以后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由于高中語文教師很多年齡偏大,他們受傳統(tǒng)應試教學觀念影響較深,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始終難以打破這種思想觀念的束縛,在實際教學中總是自己滔滔不絕的講,并沒有認識到體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主體性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缺乏思考的動力,對教師產(chǎn)生了一定的依賴性,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也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作為新時期下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如果想要構建高效的群文閱讀課堂,那我們首先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從而使整個課堂都圍繞學生開展,大膽的放手,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夠使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更加高質(zhì)高效。比如,在教學《蘭亭集序》這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那我們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通過多渠道搜集一些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或者讀物,借助這些課前所搜集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分析,從而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上去,在這樣的氛圍下也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其中,并使學生充分體會群文閱讀所帶來的豐富知識,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為構建高效群文閱讀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要想使高中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更加高質(zhì)高效,那我們需要借助與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心理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他們的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日常學習中遇到一些問題難以獨立解決。在加上我國應試教育所影響,很多家長與教師都只將目光放在學生學習成績上,為了能夠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總是采用強制性手段,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起到反效果,從而使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對群文閱讀教學教學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群文閱讀課堂,那我們必須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輕松愉悅的學習,以此降低學生的抗拒心理和減輕學習壓力。比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借助了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枯燥的文字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對于這種直觀學習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從而為構建高效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提供了支持。[2]
就目前來說,很多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那我們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不妨采用問題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本單元選文都是與景色相關的散文,并且景物具有鮮明的特征,那我們完全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交流討論這個單元描寫景色的部分,從而細化閱讀教學目標,讓他們對文中的某一個段落或者一句話進行分析對比,以此幫助學生融入進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然后我們在適時的提出問題,如,《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都描寫了哪些景色?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是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描寫的?寫景的角度與方式有什么不等等問題。當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在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閱讀與交流,這樣學生自然也就找到了閱讀的方向,從而在交流與討論中互相訴說著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在分析作者以什么角度來描寫景色的時候,有的會說《荷塘月色》是從一處窄小的荷塘為背景采用多種眼光并在不同角度下描寫了景物的變化,還有的學生說到《故都的秋》作者是用熱情的眼光來描寫相關景物的,在學生的積極討論與交流不但形成了良好的群文閱讀氛圍,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分析這組文章之間的寫作差異,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更是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研究和優(yōu)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使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更加高質(zh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