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顯
(河北省武邑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 武邑 053400)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由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既能使學生對課堂的內容更加感興趣,也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教學理論的不斷優(yōu)化,越來越多的老師愿意用導學法去引導學生學習。但如何將導學法和課堂上的知識結合起來,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作出分析并提出三點策略。
數學是一門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學科,需要學生每一步都跟得上,尤其是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這個階段,數學開始變難了,就會有很多跟不上的情況出現(xiàn)。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是老師的課堂進程很難正常推進。在這種情況下,問題導學法無疑就變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老師和同學們互動的方式。從由同學提問老師進行解答,變?yōu)橛衫蠋熖釂?,同學思考。這就需要同學們進行有效的預習,在課堂之前就需要進行自主學習。不僅提升了學習的效率,也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更為深刻。[1]
2.1 在情景中實現(xiàn)問題導學。生硬嚴肅的課堂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置一個有趣的情景則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也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樂趣。老師的課堂教學要開拓思維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在問題導學法中,要先讓學生理解了學習的內容,后續(xù)的提問才能順利進行。因此,老師可以設置情景來幫助同學們理解,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2]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的課本當中,有《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先向同學們提問:“你都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嗎?”,在學生進行討論后,老師給出一些圖形,并繼續(xù)向同學們提問:“在這些圖形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有的學生會回答道:“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圓形是軸對稱圖形”等等。老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同學:“在上述軸對稱圖形當中,你能看出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什么嗎?”,學生就會明白:軸對稱圖形就是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
2.2 利用分組實現(xiàn)問題導學。很多時候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低,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動力。而分組提問進行知識競賽則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學生是需要引導的,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愛學習,而是老師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要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有趣的、是有成就感、有回報的,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的課本中,有《全等三角形》這樣的一課,在這堂課的講解中,老師可以設置同學們分成相應的小組進行知識競賽。答對了會有相應的獎勵,答錯了也會有對應的懲罰。學生為了在課堂上有個好的表現(xiàn),并獲得獎勵,會在課堂下進行積極的預習。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提問:“你都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哪些條件呢?”,再由同學們進行搶答。在一組同學進行回答過后,由另一組同學指出其回答有誤或者缺失的部分。讓各組之間存在競爭感,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3]
2.3 在課堂提問中實現(xiàn)問題導學。在課堂中提問可以保持學生的思路清晰,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確保學生都跟著課堂走,不會有掉隊情況。課堂提問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老師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和課堂上的講解進行提問,更有助于學生對其進行理解,更快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及時的向老師反饋。問題導學法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有老師向學生進行提問。抓住最重要的點,才能用有效率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的課本中有《相似》這一課,講課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知道相似的定義嗎?相似有什么樣的條件呢?相似和全等有什么不同嗎?”,學生思考后,老師進行解答,指出回答的不對的地方。如果學生回答對了,老師要及時的給予夸獎鼓勵。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有哪些圖形是相似的?相似的圖形都有什么樣的特征?”,引導學生有效率的學習。
在初中數學當中學生的積極性是個重要的課題,而問題導學法是針對這個課題最好的答案。作為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如何將問題導學法融入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當中,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比如說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者如何做到課堂效率最大化。數學的學習是一步一步積累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師要比同學們更有耐心,優(yōu)化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根據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特性,進行因材施教。問題導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更輕松的學習。每個老師的課堂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學生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老師要和學生一起努力,才能達到初中數學教學的最優(yōu)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