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帥
(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山東菏澤 274000)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學生手機和電腦的持有率越來越高,學校應借助網絡技術優(yōu)化當前的體育教學,借助信息技術在教與學兩端進行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豐富體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保障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式主要以面授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1]。學生的“學”主要以模仿為主,通過在練習過程中聽取教師的指導,逐漸掌握運動技術。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結合,可以為今后高校體育課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教學指導。
高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承擔著一定的教學科研任務,應不斷地進行教學方面的研究,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技術,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除傳統的教學方式外,還應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體育課的教學[2];在課件制作、資料的搜集和多媒體應用上須盡快地適應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提供技術支持。
大學階段是學生身份轉變的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上更加獨立,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興趣愛好。學生對于學習的目標也開始了自主定位,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更加體現出自主化。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擺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同時學生也開始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前的學生處在網絡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對于身邊的網絡發(fā)展非常敏感,學生也很愿意去接觸和學習身邊新興的信息技術。目前,在校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大比重花費在網絡上,因此,采用網絡教學能很好地貼合當前高校學生的學習需要[3]。從大學生學習的這些特點可以發(fā)現,落實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具有著一定的必然性,符合新時代育人的要求。
教學環(huán)境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對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目前階段各高校在運動場地設施及運動器材的配置上都能夠達到教學的要求,并滿足學生日常體育鍛煉和課余學習的需要。因此,體育教育工作的物質基礎能夠滿足線上與線下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學環(huán)境除了教學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有形的教學設施以外,還需要無形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支持。隨著目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體育教學也開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健康知識,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體育。而且在體育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可以以圖文并茂并且動靜結合的方式把知識呈現給學生,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需求。
在網上開展體育教學,選擇適合網絡教學的教學內容就尤為重要。根據體育教學內容的形式分類,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技術動作學習、身體素質練習和體育理論教學三類。
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應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針對技術動作學習內容的課程,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首先考慮技術動作的難度,技術難度要低,并能夠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保證動作的完整性,能夠清晰反映所教內容的要點和重點。在教學內容的可行性上,根據學生實際,選擇易于學生掌握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時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自主掌握技術動作的要點。對于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可以分解技術動作,分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對于不能夠分解的動作,以動態(tài)圖或連貫動作分析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技術動作的特征,便于學生在大腦里形成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
其次,體育課教學對于場地器材有著較高的要求。運動場地器材是影響學生學習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安全性原則。盡量選擇對場地要求較低并且不會因場地而限制技術動作的學習和練習。在場地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場地進行一定程度的轉換,如網球的正手擊球可以在空地上對墻練習,不但豐富了教學手段,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一些需要專門場地和器材的教學內容,可以先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并教授一些專門的練習手段,為線下的教學打下基礎。
再次,遵守技術動作的直觀性原則。不同的技術動作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要根據不同項目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優(yōu)先選擇技術動作較為簡單、動作軌跡變化較少、利于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呈現的運動項目。針對技術動作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如體能訓練類的技術動作,在動作形式上具有周期性,動作結構簡單,能夠利用視頻形式對技術動作進行完整的呈現。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配合教師講解,突出技術動作的特點,點明動作要求,也便于在練習過程中控制運動負荷。
最后,根據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要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還應該考慮技術動作學習的循序漸進,了解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延伸出需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課程要求,在設計教學內容過程中可以將一節(jié)課的完整教學分解,將學生在線下的學習作為課上學習關鍵技術動作的基礎,為課上學習打好基礎。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前、課中和課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可以根據本專業(yè)的技術特點進行選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梢詾閷W生提供合適的練習環(huán)境,因此課前的教學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學的技術動作和完整動作的分解練習,這樣便于課上教學的開展。
技術動作有難度上的區(qū)分,按照技術動作學習過程區(qū)分,有完整學習和分解學習兩種。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應遵循先簡后易的教學原則,在組織線上教學時,先向學生傳授簡單的技術動作,便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在學生掌握了簡單技術動作后,逐步地提高教學的難度,使學生逐步掌握系統的技術動作。在組織兩種教學形式時,應考慮技術動作本身的特點。首先是難度較高可分解的技術動作,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逐步啟發(fā)學生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其次是難度較高不宜分解的技術動作,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利用視頻或動圖的形式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技術動作完整形式,配合課件簡明扼要地呈現技術動作的特點和要領,使學生建立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便于線下的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引領著整個教學活動發(fā)展的方向。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以面對面的形式開展教學,針對體育課上運動技術的傳授,以教師講解和示范為主,是一種先進行教的過程[4]。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各種手機和電腦軟件的應用,教師可以將所授內容制作成小視頻、動態(tài)圖、課件和動作技術圖等,在課前先讓學生進行瀏覽和預習,向學生提前傳授技術動作的要點和方法,讓學生在上課之前能夠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和練習方法,對課上的教學起到導入的作用。教師可在課前根據線上呈現的教學內容設置教學任務和問答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提交的作業(yè)(技術動作練習視頻和學習心得)在線下課程開始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課前學生的掌握情況,在課上教學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由此,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教學模式,同時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完成。
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主要以技術動作的教學為主,有些技術動作存在一定的風險,須在教師的保護和幫助下完成,對于一些復雜的技術動作,需要進行分解練習[5]。體育教學的內容特點注定了學生在學習上不能夠盲目進行。學生可通過教師在課前準備的一些小視頻、動態(tài)圖和技術動作圖片,結合技術動作要領和動作分析,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對于一些風險性較低、難度較小的內容,學生分組合作進行練習,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總結技術動作的練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將學習的過程延伸到課前進行,將自己課下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無法掌握的動作,匯總到教師的平臺上,有助于在課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在課上和課下混合式教學中,學生能在課前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能夠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上的技能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攝像機等錄影設備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術動作拍成視頻,根據學生拍攝的視頻,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技術動作,同時結合專業(yè)人員的技術動作視頻進行對比分析,在對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時進行有效的改進[6]。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準備一些錯誤的動作視頻,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分析,通過討論找出問題。借助視頻分析的環(huán)節(jié)縮短了教師在課堂上說教的時間,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進行思考和練習。這些方式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的高度普及和應用,為今后的高校體育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思路。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線上教學的便捷性,結合線下教學的實際操作性,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率。教師應利用線上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課教學模式,為高校體育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高校體育課教學過程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