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玲
(湖北省棗陽市白水高級中學 湖北 襄陽 441200)
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最主要的差別就在于化學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通常通過講解、展示模型、展示實驗或展示畫圖等方式對化學知識予以傳達,雖然也具備一定的直觀性,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有些想象能力不足的學生可能在理解程度上較為落后。而信息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一點,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化學知識以更豐富的形式表達出來,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生動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生必然會與多樣復雜的化學概念產(chǎn)生思維上的親密接觸,只有讓學生夯實理論基礎,緊緊依靠思維創(chuàng)新,讓化學概念成為他們深入探究的基石,才能保證后續(xù)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這一先進教學產(chǎn)物來輔助理論教學,讓死板的概念也能活靈活現(xiàn)的呈現(xiàn)于課堂,通過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概念記憶帶來更為便捷的途徑。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中,學生需要從鐵、鋁、銅等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中探究它們與揚起的反映情況,并運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來簡單判斷相關的金屬與鹽酸、硫酸、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若是一昧的要求學生對置換反應的化學式進行記憶,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理論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呈現(xiàn)出不同反應現(xiàn)象的視頻,增強學生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印象。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跟隨著微課的講解,嘗試思考和分析現(xiàn)象,并運用歸納總結能力來得出結論,進一步鞏固對化學方程式的表達能力。由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對金屬與氧氣反應現(xiàn)象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知,也能從自主歸納中正確認識到金屬間存在活動性差異的理論概念,從而為后續(xù)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合作探究也是實施個性化學習的一個重要路徑,探究通常都是比較開放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個性特點的進一步突顯。小組成員之間在討論、解決各類問題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為不同個性的見解相互碰撞創(chuàng)造相應條件。例如:在進行“苯”結構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時。其教師就基于信息技術做出了這樣的設計:先利用多媒體,將課前搜集整理的科學發(fā)展史,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來為學生呈現(xiàn),讓學生對苯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做出進一步了解,明確諸多科學家在探究過程中都遇到的哪些問題。然后,再將學生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為各小組提供一些小球、小棍,讓其動手嘗試進行笨分子模型的構建。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積極性,也能夠豐富、優(yōu)化其個性化學習過程。在小組討論、構建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且認真思考、反復的比較琢磨,在分析中進行各種方案的嘗試,進而獲得了不同的模型?;诖耍贋閷W生提供一定的獨立、開放空間,引導學生思考一下,當時那么多科學家,為什么沒有構建出滿意的模型?具體原因有哪些?通過這一開放、輕松的氛圍,既有助于學生想象、創(chuàng)新力的激發(fā)、拓展,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個性特點的機會,促進其個性化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實驗對實驗器材要求較高或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還有一部分實驗用品為有害物質或實驗過程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針對這些實驗都無法讓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實驗過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實驗過程拍成視頻給學生播放,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了解實驗過程,實驗視頻還可以上傳網(wǎng)絡作為學生復習資料反復觀看。另外對于需要學生親自操作的實驗,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或者視頻的形式先給學生講解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讓學生能夠胸有成竹的完成實驗,提高實驗成功率,減少對實驗資源的浪費,也可以增加學生對化學實驗的信心和興趣,擁有更好的參與和體驗感。信息技術教學與化學實驗的完美融合幫助教師解決了實驗過程難于講述,實驗結果難以展現(xiàn)的問題。
由上可知,信息技術視域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豐富高中化學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更具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的教學內容、更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內容,助力素質教育背景下化學教學信息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