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燕星
當下多數(shù)語文課堂教學流程類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會逐漸覺得學習語文很乏味,而且并不能提煉出學習文本的方法。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缺乏文本意識,不同類型的文本如果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也會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煉總結(jié)出學習不同文本的方法,讓自己的語文學習不再“云里霧里”??傊Z文教師如果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則可以讓學生自主理解不同文體的差異,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理解、總結(jié)方法,以便舉一反三。
不同文體分開教學有助于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文體中所蘊含的情感,當提煉作者寫法以后,學生可以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向?qū)懽髂芰Φ倪w移速率。同時,根據(jù)不同文體教學策略,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文體即文章的體裁,是作者根據(jù)不同的構思方式和表達方式形成的文學樣式,每一種文體都有各自獨特的表達效果和魅力。給予學生學習不同體裁文本的方法,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習得學習這類文本的思維模式,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文體分為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根據(jù)作者不同的構思方式和表達方式,文章體裁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文學體裁又包括詩歌、小說、戲劇和散文。不同形式的文體都有其內(nèi)在價值,教師要把特定類型的文本進行教學價值的有效重組,進行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快樂而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中習得語文學科的魅力,使得學生的語文力得到“有效提升”。
敘事類文本一般都有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在敘事完整的基礎上塑造人物形象,也蘊含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或哲理。敘事類文本教學要注意體會人物形象、理清事情來龍去脈、感悟作者的表情達意。例如教學蘇教版六下課文《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可以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劉老師這一人物的高大形象,文章寫了關于劉老師的幾件事,看起來回憶得有些零散,但其實“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劉老師人格魅力的贊美和對他的懷念之情。再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母親工作的廠房要錢買書的事,親眼目睹了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學習這類文本的時候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感受人物心理變化,從而拉近自己和作者的心理距離,實現(xiàn)感同身受。再如《父愛之舟》一課,作者是通過幾個典型的場景描寫來抒情的,那就要緊緊抓住這幾個典型場景中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引導學生品味、感悟,從而理解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
說理類文本往往思路清晰、語言嚴謹,教學這類文本時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章表達的道理,并且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怎么把“理”表達出來的。例如《說勤奮》一文,作者用詞精準,緊緊抓住“古今中外”四個字,分別舉例說明“勤奮是通往理想道路的橋梁”這個道理,教學重點就要引導學生體會文本構思的精妙、語言的嚴謹、說理的深刻。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運用于古詩《山行》的學習,一個“愛”字是全詩的詩眼,向山的遠處伸展有秋意正濃的一座座山,通向山的石頭小路曲折蜿蜒。朵朵白云籠罩山間,云霧繚繞間有幾戶人家。正因為有了此情此景,作者才會“停車坐愛楓林晚”,才感嘆“霜葉紅于二月花”。再如《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先從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樣貌入手,再從地球各種資源的有限及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兩方面論述,得出結(jié)論:只有一個地球。教學這類文本的時候就要厘清行文結(jié)構,把握這些結(jié)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得出和主旨之間的關系的結(jié)論。
應用類文本要注意說明主題的特點,并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上。例如教學《恐龍》一文,文章分別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環(huán)境、恐龍的種類及其特點、恐龍的親戚、恐龍的生活習性和恐龍的滅絕是個謎,教學重點應放在感受恐龍的種類及其特點一塊,這一塊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感悟列數(shù)據(jù)、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巧妙。再如教學《莫高窟》一文,文章分別介紹了彩塑、壁畫和藏經(jīng)洞,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中華瑰寶的同時,要把重點放在作者如何把這些中華瑰寶寫生動,由此感受打比方、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的妙處。再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松鼠》一課,教學的時候?qū)τ谡f明方法的學習只要一筆帶過,重點應把握說明文語言的活潑有趣,從而為學生學習說明文語言的多樣化表達打開了一扇窗。
不同形式的文體具有各自相對應的特點,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文本的文體形式,進行重組架構,使文體分類教學效果最大化,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務必根據(jù)文本自身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不同文體形式的學習模式,積累并總結(jié)特定文本的學習方法,從“這一篇”到“這一類”,培養(yǎng)文本閱讀的語感,并運用到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