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友亭
(福建省閩清縣第一中學 福建 閩清 350800)
當前階段,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同時也對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培養(yǎng),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想要對這種要求加以滿足,還需要廣大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各種強化措施加強研究與應用。
1.1 主體性原則。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在物理知識方面的學習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而這實際上也是其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還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化保持尊重,要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地位上,為其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其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fā)揮,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其對物理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參與,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推動其創(chuàng)造思維的有效提升。
1.2 靈活性原則。想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必須要保證其思維的靈活性,確保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該對靈活性原則加以落實,這里的靈活性,一方面是要求教師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fā),以此來推動相關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則是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加強培養(yǎng),要應用各種解題方式或者是答案較為靈活的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問題具有多面性特征,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判斷,避免其出現(xiàn)思維定式。
2.1 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f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同樣適用,因為,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難度相對較高,想要對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到相關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在落實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培養(yǎng),要認識到學習興趣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克服畏難心理,更加積極的進行思考和學習[1]。
2.2 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我們知道,物理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以通過遞進問題的有效設置,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對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進行努力的探究,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2]。
例如,在對勻變速直線運動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教師可以基于這個公式設置一些具有較強發(fā)散性的問題,例如,同學們,我們來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講解的小車運動圖像誰還記得?有誰能夠不看筆記準確的將其畫出來?若是在直線上勻變速運動,則應該對圖像進行怎樣的調整?通過問題的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對加以了解。當然,在整個情境當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發(fā)散思維進行學習和探究,在提高其動手能力和發(fā)散思維的同時,實現(xiàn)其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培養(yǎng)。
2.3 加強實驗教學。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而言,物理實驗教學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教學內容,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落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對其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因此,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對實驗教學活動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課堂所學,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進行實驗操作,使其能夠通過實驗操作來驗證自身的新奇想法,在感受物理學科魅力的同時,提升其創(chuàng)造思維[3]。
例如,在對小車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物理實驗,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一下相應的實驗器具,包括鉤碼、計時器、紙帶以及小車等,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利用這些器具該如何開展實驗活動,并在不看書的情況下,編制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這種讓學生進行不斷探究和驗證的過程,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學生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思維進行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還可能會獲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加強培養(yǎng),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保持高度的重視,要通過各種方法的靈活利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