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肖寧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zhèn)萬良小學 廣西 都安 530700)
當下的小學教育是以知識教育為主,德育教育為輔的教育模式向?qū)W生傳授知識,許多教師并未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小學生教育的影響力。小學階段的學習大多以班級教育為主,學生一天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班級中度過,班級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教師的知識教育、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和學習氛圍是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也需要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磨合,現(xiàn)對化班級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影響的策略進行如下探究: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悄無聲息融入學生的日常班級生活中,沒有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只是依靠日常班級文化及班級學習中,一點一滴的實踐積累,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及基礎(chǔ)觀念的形成。學生擁有了正確且積極的價值觀念,讓教師更加容易營造輕松且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要領(lǐng)。故教師在班級中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圍,是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眾所周知,德育教育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它可以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的知識,也可以是學生在實踐積累中所體會到的感悟,無形雖然無處不在,但在學生腦海里停留的時間有限,如何有效延長德育教育在學生心中停留的時間是當下小學教師面臨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教師加強塑造班級有形的德育教育模版,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力以及對相關(guān)教育知識點的理解,有形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教師通過組織學生編制德育方面的黑板報、組織相關(guān)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加強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力、記憶力、實踐力等等。故教師在班級中塑造有形的德育教育,是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學生的年齡較為年幼,做事僅依靠平日家長和教師的指導(dǎo),對于行為是否正確沒有明確的認知和判斷,學校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做事的習慣也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重點策略之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制定不同階段、不同行為性質(zhì)的規(guī)范制度,并出具紙質(zhì)版的規(guī)定,便于學生學習理解。也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向,向?qū)W生傳授就同一事件、行為正確與錯誤示范后的不同結(jié)果及影響,便于學生加強班級規(guī)范的理解和記憶。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向?qū)W生列舉示例向?qū)W生講解規(guī)范的含義和意義,幫助學生理解班級規(guī)范的詳細內(nèi)容,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詞匯理解能力,又無形中普及和加強班級的德育教育。故教師完善班級的規(guī)范制度,“以理育人”是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4.1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找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擔任班級干部,幫助教師一起建立健全班級文化的普及和加強德育教育的力度,為班級組建德育水平與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班干部團隊。定期幫助教師采取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下學習德育教育的知識,增強對德育教育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
4.2 班級文化作為學習德育教育的一種學習載體,既有無形的,也有有形的;而班級文化的豐富與否已成為體現(xiàn)班級教育積極度和普及度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教師結(jié)合班級學生和學校要求的學識和德育能力,建立一個有針對性合理、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師通過對班級進行不同場景的布置,從而達到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建立班級主人的意識,自覺守護和學習班級有形的文化,為班級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普及和德育教育的行為準則,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班級文化是融合課堂文化和班級德育教育文化的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既包含學生掌握基本書本知識的要求,又滿足了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加強。小學階段一、二、三年級的教育大多以啟蒙教育為主,四、五、六年級的教育則是以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學習和加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更要在課堂之外具備熟練運用德育規(guī)范與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chǔ)對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起到了維護的作用,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程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前期積累的階段,教師有義務(wù)引導(dǎo)和幫助學生在小學學習的期間樹立正確的規(guī)范意識,在前期進行正確的積累,為以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班級文化的學習則是學生在前期積累階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引導(dǎo)和鼓勵學生成為班級優(yōu)秀文化的參與者和設(shè)計者,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令學生理性的認識到正確看待事物的重要性,班級文化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進步的重要基石,更是班級德育教育的延伸面,加強對班級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建設(shè),是當下小學教師的重要探討和加強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