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 山東 利津 257400)
小學階段,是數學思維能力開發(fā)的重要階段。而數學思維則是讓學生通過運用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想象思維、歸納總結等有效地對數學學科進行學習并能夠有效地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當前數學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遠比教學中傳授的知識重要得多,如果只是單純強調學習其中某一知識點,那么學習能力強、理解力快的學生就會很快接受并理解知識點,反觀學習能力較差、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就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長久下去就會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學習思維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到學生,讓學生都能夠在通過自己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學習和思考解決問題。所以良好的數學思維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不斷復雜的數學學科。因此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所有學生來說是同一個起跑線,初中則是一個不斷提升、拔高的過程,而高中則是所有學習的總和,所以,小學的基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只有在小學打好基礎,才能夠在之后越來越復雜的內容中不斷地學習理解,而且數學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并不是一下就可以學會,是需要一點一點逐步滲透的,需要學生在一點一滴的學習中不斷地積累、滲透、融合、理解,才能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因此在六年的小學時光里,數學學科必須從一開始就要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各個解答過程來形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數學的黃金階段培養(yǎng)出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1]。
2.1 通過師生互動提升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和學生的課堂互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了解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接受情況,同時也能夠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時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達到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這樣不僅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還有利于學生主動對教師吐露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運用。通過對小學數學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師生互動等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熱愛數學、熱愛創(chuàng)新、自主研究。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數學、認識數學的前提。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2 以學生為主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不同,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也有快慢之分,所以為了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理解并熟記知識點,就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進行劃分,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這個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數學內容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來幫助開展教學課堂。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學習,充分發(fā)揮活躍的思維、多變的創(chuàng)造力,來提升學習的興趣,避免枯燥無味的教學學習,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鼓勵少批評,對學生的請教要求盡可能地進行解答,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愛上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愛上數學[2]。
2.3 多方面進行知識整合。數學的學習不僅需要靈活的思維,還需要不斷的復習鞏固。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幫助學生對新舊知識點進行聯(lián)系整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每個知識點其實都是有關聯(lián)的,尤其是數學學科,每個知識點之間都相互有聯(lián)系,所以在學生學習新知識前,也很有必要對舊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舊思維是新思維的開展,舊的思維思考方式是新的思維思考方式的橋梁。因此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對舊知識進行復習、類比,這才是正確思維方式的有效途徑。怎么樣才能更好地將舊知識點與新知識點進行聯(lián)想和類比呢?這里就需要找出兩個知識點的相同之處或者相近的地方,然后再將它們進行充分的對比,找到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多思考、多分析、多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有一個更全面地認識,幫助學生更快地找到正確答案。
綜上所述,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實際生活來設計讓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際生活情景,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布置充滿趣味性的課后作業(yè),結合生活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外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只有培養(yǎng)好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成果,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與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