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婳
(新疆伊寧市第二十四小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對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應該以廣大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讓廣大學生同時能夠深刻領會古文詩句構成中的美妙意境,提高廣大學生的語言欣賞創(chuàng)作能力,激發(fā)廣大學生積極學習古文和詩詞的積極興致。拓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復習方法,它能起到一定的串聯(lián)知識的作用,可以歸納總結學習過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必要的進行拓展,幫助學生復習鞏固。
小學時期,我們學過的古詩詞有很多了,相同題材的也不少。古詩的題材有諷刺詩、愛情詩、哲理詩、送別詩、記行詩、邊塞詩、詠史詩、詠物詩、山水田園詩等等。小學階段,我們學過最多的是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送別詩和思鄉(xiāng)詩。我們就以送別詩為例,來看一下相同題材的詩彼此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顿浲魝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非常出名的送別詩。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送別好友,表達出與好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而六年級的古詩《芙蓉樓送辛漸》也是一首送別詩。在復習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把這幾首古詩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教師在進行古詩復習時,如果單純復習一首古詩,那是非常無趣的。教師可以把幾首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幾首詩的異同點。《芙蓉樓送辛漸》和另外幾首古詩都是送別詩,教師可以在復習的時候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樣的話學生們就能更深刻的理解送別詩的奧妙。《芙蓉樓送辛漸》和其它幾首古詩一樣,也是表達了朋友依依送別之情,但是又有一點不同之處,此詩通過寫景渲染了離別的悲涼氣氛。這四首詩雖然表達方式略有差別,但是它們都是送別詩,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學習,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詩詞的鞏固復習。
意象是許多古詩的靈魂,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韻味。相同的意象經(jīng)過詩人們的多次借用,會形成特定的文化因素和思想內涵。但是由于詩人自己的經(jīng)歷和身處的時代背景,會表現(xiàn)出詩人獨特的個性氣質。例如,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是詩人們思想感情的寄托,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月亮融合起來,賦予月亮以思想感情。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月亮這一意象表現(xiàn)出韻味也不盡相同。
比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詩,月亮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閑自在的代名詞。原因在于作者是一個心胸寬廣,樂觀豁達的人,雖遭貶謫,仍樂觀向上。而《靜夜思》這首詩則不同,月亮這一意象引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孤身一人,在寧靜的月夜,仰望明月,思緒很容易飛躍空間,想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我們每個人在看到月亮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在家時,我們看到月亮就會感覺美好、明亮、團圓;在外時,就會感覺愁苦、悲涼。意象學習是我們學習歸納古詩的一個好方法,由一個意象想到一連串的詩,讓學生學習充滿成就感。
詩歌是詩人用來抒發(fā)情感的,作者通過寫詩能夠表達自己的諸多情絲。但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有些詩人不能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把情感通過物象表達出來,這就是托物言志,也叫象征手法。在小學六年級,我們學過此類寫作手法的古詩也不少。在進行古詩詞復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此類寫作手法歸為一類進行復習。我們利用這一特點把古詩進行比較和拓展,把寫作手法相同的古詩放在一起進行學習。
比如《石灰吟》和《竹石》兩首古詩,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這兩首古詩都是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物上面,含蓄的表達出自己的志向。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復習的時候,可以把寫作手法作為一個復習的重點,把相同寫作手法的古詩放在一起來進行復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復習效率,還能夠增強記憶,更好的進行對比記憶。學生學會了這種復習方法,就可以更好復習好古詩詞。在進行古詩詞復習教學時,教師也要注意趣味性,不要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兩首詩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我們在學習其中一首的時候可以用另外一首來拓展,使學生對于托物言志這一寫作手法的詩歌有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古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多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古詩詞是需要一定方法和技巧的,如果老師只讓孩子反復朗讀背誦,就會讓孩子感覺枯燥乏味,產(chǎn)生厭惡情緒。尤其是在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善于采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復習鞏固,開創(chuàng)古詩復習學習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