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娟
(西安交大韓城學校 陜西 韓城 715400)
中學物理教師改革的實踐中,不少教師為了擺脫“滿灌”的束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以提問為主線,增加了課堂探究的次數(shù)。但是由于提問技巧的缺乏,課堂提問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通過課堂提問,我們可以了解課堂提問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解題技能。由此可見,注意課堂提問過程中某些策略和能力的發(fā)揮,有效地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
第一,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中國許多學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思維對學生的影響,在理解知識、鍛煉心理能力和掌握知識方面存在著問題。教師的提問局限于簡單的公式和對主題的理解,無法真正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提問的單一使教師不能掌握大部分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易于理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1]。
第二,教師沒能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在課堂學習期間,教師應給學生時間去思考,以便學生能夠組織好語言,鍛煉思維。許多教師為了趕時間上課,會“節(jié)約”答題時間,而且在學生答題后會馬上給學生答案,這就導致了問題的產(chǎn)生。很多學生答錯的幾率就會增大,課堂上的提問就變得毫無意義。
第三,沒有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設置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教師都會問到與教學內(nèi)容不一致的問題,掌握難度程度不夠準確,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的情況很多,一旦忽略了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就會阻礙學生的學習,不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引導他們?nèi)W習。
2.1 教學理念要更新。學習成績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更為推崇“成績至上”。它還剝奪了教師改變刻板印象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客觀地加劇了這個問題的惡化。在學習管理與績效體系的改革中,學校必須重視教學觀念與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指導新教學理念的實施。在題海戰(zhàn)術中,其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物理公式的理論,從而達到解題效果。所以,一旦老師完成了知識點的學習,就可以訓練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同時,也可以選擇與同學合作來完成作業(yè)任務,在積極的氣氛下,客觀地提高記憶效率,能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時間與位移”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在校的時間為例,根據(jù)課表和課間休息,向學生展示時間與時間間隔,讓學生先感知時刻與時間的概念,引導學生找出時刻與時間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引導學生就“如何利用時間?如何用數(shù)軸表示時間?”進行討論。由小組成員的表達和溝通引出時間與時刻的概念。接著教師拿出了教學資料——列車出行時刻表,引導學生分析,并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貴陽到昆明、成都到北京要多久?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然后引導學生形成時間和時刻的概念,再通過訓練引導學生鞏固時間知識。
2.2 重視課堂提問的作用。物理教師應該理解提問的目的,確定哪一類的提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以及提問的正確時間有多長。只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提高提問的質量和效率。在物理課堂中,如果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提問的數(shù)量和時間,就會產(chǎn)生影響教學進度的問題,因此,物理教師要明確課堂提問是一種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成功的教學方法,而教師在整個提問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要提高提問的時效性,教師必須明確提問的目的和重要性[2]。
舉例來說,作者和學生一起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將一輛車放在講臺上,使其保持靜止。然后提問:怎樣移動汽車?作者在總結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時,借著前面的小推車,在桌面上輕推小車,小車由靜止向前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止。提問:為什么汽車行駛得越來越慢?為什么最后會停下來?這輛車有什么辦法一直運動著嗎?透過這道題,學生可以直接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使車輛靜止,因此,得出力并不能維持物體的運動的結論。對于“這輛車有什么辦法一直運動著嗎?”同學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可以用牽引力補償摩擦。
2.3 要有針對性的提問。教師提問通常是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所以,在提問前,教師必須弄清楚學生需要學習的是什么樣的知識,才能集中注意力于基本要素,然后提出具體的問題并引導他們。例如,當我們與學生一起學習“平拋運動”時,我們提出的問題就必須清楚地指明這部分內(nèi)容的方向和難點。關鍵在于:運用合成分解法進行水平位移分析,理解其規(guī)律。困難之處:理解乒乓球為何可分為水平勻速直線運動與垂直自由落體。此外,要理解學生對課程的接受程度,不要問太簡單或過難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回答問題后掌握所學知識。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問題”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最佳途徑。為使課堂問題更加有效地提出,中學物理教師應研究更有效的教學策略,用課堂中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