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招福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0084)
以往體育教學課的主要內容便是一些熱身活動,完成熱身活動后學生基本就可以自由活動,但在體育教學課受到大量關注后,不僅自由活動時間被取消,還需要在體育教學課之中學習各種姿勢和運動,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將體育課與其他專業(yè)課程劃等號。其實在體育中隱藏著許多其他學科不具備的樂趣與優(yōu)勢,如果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課中將這些樂趣與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便可重新讓學生對體育教學科產生興趣,這就需要采取各種策略對學生興趣展開有效調動。
其實在傳統(tǒng)教育領域中,體育屬于最不受重視與關注的一門學科,很多專業(yè)課都會占用體育課時間,這種做法無論是學校領導、教師還是家長都認為理所應當,根本不會深入體育教學課之中確定真正意義。但在教育部門提出新課改,并要求教育機構重視學生素質培育后,體育學科才開始正式被社會大眾所了解與關注,尤其是在有關部門明確表示未來體育教師也可能擔任班主任這一角色后,更是將體育教學推到風口浪尖。自此以后,所有教育機構開始增加對體育教學課重視度,并為體育教學課劃分資金購買設備,甚至部分教育機構針對體育教師團隊展開重新組建與培育,強制性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之中增加學生身體素質,在這種要求下教師只能增加體育教學課開展力度與內容,但無論是校領導還是教師都沒有將學生感受考慮其中,只是將有關部門最新要求作為重點。當教師根據領導要求開展體育教學課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與以往有著翻天覆地般變動,但校領導與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進行緩沖,最終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失去以往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1]。
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失去學習興趣的次要原因較多,于是筆者便在諸多次要原因中,挑選幾點較為常見的次要原因展開研究。其一為學生原因。很多學生因先天問題可能在同齡人中顯得十分矮小或肥胖,當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體育運動時無法做出標準動作,而且大部分體育項目都需要具備一定力量、體力及速度,這對過于矮小或較為肥胖的學生來說過于困難,如果在做體育動作時被其他學生所嘲笑,就容易產生自卑情緒,這種自卑情緒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失去興趣,也不再加入到任何體育活動之中。其二為條件原因。雖然從素質教育提出后,諸多教育機構開始為體育教學課投入資金,但這些資金數(shù)額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體育教學課開展高質量教育,這樣學生就會在缺乏運動場所與器材的情況下學習體育知識,當教師想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體育活動時,也會因為沒有場地和器材遭到限制,最終導致學生根本無法在體育教學課之中得到任何培育,體育教學課也無法達成素質教育相關要求。其三為教學原因。即便體育教學課順應素質教育做出改變后,所用模式與方法卻沒有任何調整,依然還是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重復一種動作,教學活動也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必定會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產生抵觸情緒,原本對體育教學課十分感興趣的學生,也會在這種趨勢下逐漸失去學習興趣[2]。
當體育教學課隨著素質教育要求展開調整后,教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十分關鍵,如果教師對學生抱有一種強制性態(tài)度,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更不利于調動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正視自身對于所有學生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得到有效調動。在教育領域中較為常見的一個詞語便是差異,大部分教師也最容易在差異上出現(xiàn)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后,不得做出嘲諷、打擊及歧視等行為,要對學生給予鼓勵、關心及愛護。例如,在體育教學課中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活動之前,需要讓所有學生學會如何靈活運球,其中部分學生很快就掌握如何在原地正確拍球,但也有部分學生因四肢不夠協(xié)調一直無法讓籃球保持在原地,這時如果忽略這些學生將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重點,就會導致這些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失去興趣,如果在這些學生身上浪費太長時間,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又會感覺沒有樂趣,因此,教師將學生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四肢協(xié)調能力較差的學生,讓其在原地重復拍球動作,只要能夠控制籃球便可進入下一部分;第二部分為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讓其控制籃球一邊行走一邊拍球,這就相當于在基礎上增加一些難度;第三部分為理解能力極高的學生,對于這種學生可以讓其直接到球場之中了解籃球規(guī)則,這樣對其他學生也屬于一種動力,從而切實通過教師良好態(tài)度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3]。
自體育教學課得到重視后,基本與其他專業(yè)學科一樣,平均每天都有體育教學課,如果每天教師都使用一種方法對學生展開體育教學課,勢必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課產生厭倦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針對教學方法展開適當創(chuàng)新,利用如今諸多先進方法展開實際教學。比如游戲教學就屬于一種有效方法,通過游戲既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加和諧,還能讓學生對體育教學課產生認可心理,從而促使其在后續(xù)學習中越發(fā)積極。例如,在體育教學課中跑步屬于常見項目,對于這種項目學生已經不愿主動開展,每次都需要教師強制要求學生開展跑步運動,但通過游戲就能讓跑步運動煥然一新,首先教師需要將學生以每隊10名成員為標準劃分小組,其次需要將每隊10名成員分配在操場跑道之中,最后需要告知學生舉辦一次接力比賽,每組10名成員,最先抵達終點的小組不用與其他小組一起進行跑步項目,直到下次比賽為止。這種條件對于學生來說具備一定吸引力,所以為了能夠取得勝利,小組成員都會自動熱身,這樣就相當于學生自主完成熱身與跑步運動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切實通過游戲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4]。
開展形式可以決定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與成績,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學生基本都具備充足精力,對于任何新奇事物都抱有一種好奇心理,對于多樣、新奇等事物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因此,教師需要在開展體育教學課時通過形式來調動學生興趣。例如,當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中組織學生開展投擲活動時,常用方法為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但一節(jié)課時間十分有限,教師根本無法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讓所有學生學會投擲知識,這時教師便可轉變體育教學課開展形式,先讓學生自行探討投擲正確方式,可以通過集體探討或小組探討等多種形式,再讓學生根據自行理解的正確投擲方式進行投擲動作,當所有學生都做完自認為最正確的投擲動作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投擲標準動作,這樣能夠讓學生明顯觀察出自身動作與教師動作有哪些差異,當學生確定兩種動作具體差異后,就會朝向正確方向靠攏,教師需要在此時將所有學生中投擲動作較為標準的幾名學生找出,先對這幾名學生的投擲動作進行糾正,在這幾名學生投擲動作完全標準后,便可讓這些學生對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提供幫助,而教師自身需要為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提供幫助,這樣才能促使所有學生都掌握投擲動作,從而切實通過形式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5]。
體驗在體育教學課中屬于一種主要因素,只有當學生在教學之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功,才會愿意主動參加到體育教學課之中,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在體育教學課之中得到一定體驗。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中開展過障礙項目時,本來是利用相關儀器設置障礙,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動手設計障礙,通過體操墊與欄桿等物品設計重重關卡,當學生在設計這些障礙關卡時,就會產生一種創(chuàng)作感覺,感覺體育教學課是將自己作為核心。在完成障礙關卡搭設后,便可組織學生通過這些障礙關卡,因為這些障礙本就是學生所搭設,所以大部分學生都積極舉手,都想體驗一下自己親手搭設的障礙有多難,這時即便教師什么都不做,課堂氛圍也會瞬間處于巔峰狀態(tài),所有學生注意力都在障礙關卡之中,從而切實通過體驗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
因為學生并沒有經歷過各種打擊與困難,所以大部分學生心理都處于一種純潔狀態(tài),當教師對學生給予評價時,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方向,或是決定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之中必須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和面部表情,很多學生可能在表現(xiàn)較差時,立即抬頭觀察教師反應,如果這時教師臉上流露這失望與憤怒,學生下次表現(xiàn)一定會比這次表現(xiàn)更差。例如,當教師在體育教學課中組織學生開展跳遠活動時,一名原本跳遠成績十分優(yōu)異的學生,在跳遠活動中僅發(fā)揮出50%的跳遠水平,這時學生因為害怕受到責罵一直沒有看教師,但教師卻主動上前告訴這名學生沒事,還有機會重新跳,于是這名學生十分認真地到一旁做熱身活動,到了再次跳遠時居然跳出比以往還要優(yōu)異的成績。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做出太多行為,只是短短幾句話便讓學生重整旗鼓,由此可知,通過正確評價確實可以調動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6]。
綜上所述,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便是體育教學課在新課改提出后變動太大,這種巨大變動沒有給學生任何準備時間,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課感官遭到直接沖擊,再加上內容、方式及教師等多種原因,就會讓學生徹底將體育教學課打入“黑名單”之中。這時若想有效解決這種現(xiàn)況,可以通過態(tài)度、游戲、形式、體驗及評價等多方面,針對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課學習興趣進行合理調動,促使學生重新將興趣投入到體育教學課之中,并以此來達成教育部門對體育教學課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