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希瑋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熙春小學 福建 邵武 354000)
人類的科學發(fā)展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離不開想象力,對于學生來說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能夠讓學生到想象力,在閱讀當中可以展開想象,感受文中描述的意見,在寫作時,能夠放飛想象,生動地描繪文章,豐富感情色彩。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就是要繼續(xù)轉變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今天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能夠構建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有效地進行適中交流,促進課堂活動的有序開展[1]。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免讓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為了更好的學生用來語文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開放的環(huán)境,通過合作交流,圍繞課程主題展開充分的想象。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一文的講解時,教師在講解完畢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古詩當中的描述展開充分的想象,彼此之間假說出自己頭腦當中到廬山瀑布。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于詩文的理解,還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表象是想象的基礎,是事物在人的頭腦當中留下的形象。頭腦當中,儲存的知識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就越加開闊;知識越貧乏,學生的想象力就會越加膚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離不開對于生活的大量觀察和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開闊眼界,認真觀察生活。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取有益的動畫、圖片、書籍、文藝作品等,認真地觀察生活當中的人和事物,接觸豐富多彩的自然和社會。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聽覺,讓學生聆聽教師的教誨,傾聽有關英雄的報告,參與到座談會、辯論會當中,充分的刺激學生的聽覺。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多看多聽,還要多參與動手。例如,要鼓勵學生幫助父母做家務,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當中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參與到小記者培養(yǎng)、種植花草樹木、收養(yǎng)寵物等活動當中,讓學生充分的接觸自然和社會,在頭腦當中留下印象,呈現(xiàn)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只有學生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夠更加開闊。
在語文教學當中,無論是語文知識,還是其中蘊含的情感,都需要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表達。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積累,那么就無法表達出想象當中的畫面。因此,要想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就需要當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教師要充分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在朗讀,背誦當中積累詞匯。例如,在語文教材當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古詩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復地背誦朗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你們當中的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的感受生活,觀察不同年齡、性別、身份的人在生活當中的言行舉止,將生活當中有趣的故事、人物記錄下來,學會品味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只有不斷地進行語言的積累反復的應用,才能夠有效的積淀語言,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目的性的進行開發(fā)和培養(yǎng)。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用文中的語言和學生的積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2]。例如,在進行《望天門山》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望天門山當中的景象,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jù)古詩當中的意見和視頻當中的景象進行想象,在頭腦當中形成自己的畫面,在利用畫筆將其畫出來。就是還可以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幫助學生開展想象。小學生都喜歡憧憬。未來,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進行角色互換。例如,在學習古詩《古風》中,春種一粒粟時,老師可以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換位想象:假如你是農民伯伯,在春天播種時有著怎樣的期望?在秋收后,又有著怎樣的計劃?在學生進行大膽想象之后,可以寫作學生的想象,設置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寫作。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講解,對于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這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不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學生詞語的積累和運用,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題地位,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