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影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人們對于物質(zhì)上的要求趨于飽和,逐漸開始追尋精神上的提升和生活幸福感的體驗。社會要實現(xiàn)大發(fā)展,人們必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才能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因此,在不斷完善的教育改革進程中,德育與美育的教育成為了一項十分關(guān)鍵的因素,而在發(fā)展德育的過程中,關(guān)鍵要強調(diào)學生的情感表達,不斷滿足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實施幸福教育,將教育的視角真正放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本文基于小學階段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實施幸福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進一步提出如何切實踐行小學的幸福教育,提升孩子的情感表達和道德修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策略;探究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活動中開展幸福教育的現(xiàn)狀
(一)部分教師缺乏對幸福教育的充分理解
幸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感到幸福的教育模式。教師通過別樣的教學方式和課堂呈現(xiàn),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驗到樂趣,在幸福中學習知識,快樂成長。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還沒有形成自覺學習的意識和求之的熱情,往往在學習時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督促,而通過幸福教育的實施方法,能夠使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激發(fā)孩子對知識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幸福感。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限制,而無法真正理解幸福教育的深層含義,這就導致幸福教育的實施常常淪為形式主義,還無法發(fā)揮真正的啟迪人心的作用。盡管教師在德育教育中會加入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但是并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的選擇,而是做出硬性的要求,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
(二)幸福教育的活動形式單一
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德育活動的實施就需要依據(jù)幸福教育的內(nèi)涵與價值進行科學規(guī)劃。幸福教育的初衷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尋知識的熱情,讓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狀態(tài)下學習知識,茁壯成長。讓學生在幸福教育中真正熱愛學習,也慢慢懂得做人的道理。而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能夠提供的幸福教育規(guī)則十分單一,并沒有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之中,沒有將德育教育與幸福教育完美的融合。例如,教師對于學生犯錯時,還是通過傳統(tǒng)的,嚴格的方式進行教育,而不是提出針對性的德育措施,在溫和的方式下教育學生的做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的糾錯方式不能夠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而幸福教育之下,能夠使學生在犯錯中實現(xiàn)成長,懂得更多的人生哲學。
二、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加強對學生的關(guān)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苯處熥鳛閷W生學習之路的引導者,其責任和使命與父母無異。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自覺承擔自身任務,努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而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靈魂人物,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都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加要育人[1]。因此,在實施德育教育時,班主任應當充分重視德育教育之價值,充分利用幸福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身對于情感表達的能力,讓學生關(guān)照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學生在幸福之中學習,在快樂之中成長,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更加對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有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深入學生之中,主動與每一個學生建立聯(lián)系,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關(guān)懷學生的一言一行,才能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提出針對性的幸福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德育教育的因材施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體驗到真正的幸福,提升自我道德修養(yǎng)。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從關(guān)懷每一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應該充分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通過每一位學生的反饋來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比較活潑的學生和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的德育教育方式要存在差異。受到之前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些學生或多或少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充分了解到班級里具體有哪些學生有自卑的傾向,然后進一步展開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演講、舞蹈、歌唱比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充分正視自己的自卑心理,告訴學生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并鼓勵學生大膽邁出膽怯的步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理,呵護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深刻灌輸合作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社會是一個整體,每一個人都不會脫離社會這個大家庭而獨立存在。因此,集體意識和團結(jié)合作的能力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心理素質(zhì),這不僅是一種意識,更加能夠培養(yǎng)人們無私的精神[2]。而如今的時代,年輕人越來越專注于自我的表達和自我欲求的滿足,主動接觸集體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將會有誰來完成。因此,在小學的德育教育中,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通過學生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提升學生的價值感,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幸福教育時,可以為學生劃分小組,在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學習成績、才藝競賽等方面綜合考核,以小組競爭的方式,增強組內(nèi)學生的凝聚力,進一步教會學生如何在合作中實現(xiàn)更大的進步。通過小組競爭的形式,學生能夠在小組競爭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樂趣,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幸福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幸福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實施幸福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在如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zhì),提高道德修養(yǎng),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逐漸體悟做人的道理,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下逐漸樹立自信,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在學習中提高自身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張克軍.韓國的“幸福教育”:背景、路徑與啟示[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4(05):31-38+141.
[2]王鋒旗,曾憲瑛,王進冬.放飛夢想 幸福成長——安??h楓田中心小學幸福教育特色紀實[J].江西教育,202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