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言擅長塑造獨特的女性形象,他從一個男性作家的角度出發(fā),顯示出一個男性作家的獨特視野和深度思考。本文通過分析莫言小說《晚熟的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關注女性命運和思想狀態(tài),探討女性特有的精神品質(zhì)和頑強的生命力。
關鍵詞:莫言小說;女性形象;《晚熟的人》
前言
莫言,1995年2月出生,祖籍山東高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自20世紀80年代起,莫言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小說以及《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戲劇力作,展示出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迄今為止,他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十一部長篇小說,二十九部中篇小說,九十部短篇小說,三部話劇,兩部戲曲,五部電影劇本,五十集電視劇劇本,并有散雜文作品多部。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五十余種語言,二百多個外文版本。
一 《晚熟的人》整體概述
中短篇小說《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的首部作品。相對于“早熟”,“晚熟”之于莫言有著復雜的意味:既可能是大器晚成、后勁十足,也可能是后知后覺、恍然大悟,甚至不計一切,后發(fā)制人。無論如何,“早”“晚”之間出現(xiàn)的時間落差,使得社會的順時針不再可靠。而在政治人類學的詞典里,“生”“熟”之間的學問大矣。一回生、兩回熟,熟能生巧,熟門熟路,熟極而爛?!笆臁笔俏拿鞯默F(xiàn)狀,也是生存之道。從“晚”與“熟”意義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里,莫言觀察當代中國形形色色的現(xiàn)象,也思索當下社會本身是否也是晚熟癥候群的一端。
《晚熟的人》基本圍繞兩類題材展開:一類關于莫言近年返鄉(xiāng)、重新認識當年人事風貌;一類關于莫言對文壇眾生——包括自己身為“作家”——的觀察。這兩類題材的交集恰恰在于他對“晚熟”這一關鍵詞的體會。借著回顧自己來時之路,不論是困窘的童年生活,或者是進入文壇后的是是非非,作家與其說有了恍若隔世的感嘆,不如說忙不迭地跟上時代,辯證“生”“熟”,甚至不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困惑。
二《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晚熟的人》中的女性,即對男權的控訴;擁抱自由與愛情;“活著”的力量。
(一)對男權的控訴
長期以來,男權主義一直在社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男性對女性具有一種可以說與生俱來的不平等的眼光。這種眼光可以細分為兩種:第一是表現(xiàn)為同情、憐憫甚至是可憐的眼光;另一種是輕視、歧視、居高臨下的眼光。無論是哪一種,都體現(xiàn)了男女不平等,女性主動或被動地成為了男性的附庸,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社會文化方面女性都處于一種“失語”狀態(tài)。
《左鐮》中的歡子有一個傻哥哥喜子,從小時候起,雖然是妹妹,但一直充當姐姐的角色保護哥哥。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在她的爹爹劉老三和哥哥喜子死后,先是嫁給鐵匠小韓,小韓死后改嫁給老三,老三死后嫁給田奎。一生悲苦凄涼,前半生為爹爹和哥哥而活,后半生為丈夫和孩子而活,最后落了個“克夫命”。在男權社會中,無法為自己發(fā)聲,沒有人關注歡子愿不愿意。就連最后歡子二次改嫁田奎,袁春花對田奎這樣說:“人們都說歡子是克夫命,沒人敢要她了。你敢不敢要???”沒有人想知道歡子是否愿意嫁給田奎,在男權社會中她連表達自己的權利都沒有,更別說有所追求了。
(二)擁抱自由與愛情
《賊指花》中的報刊女記者,她不同于其他故事人物,“法拉利”、“大表姐”、“范蘭妮”等等,小人物都有姓名。但她連姓名或代號都沒有,“她腮上那條長長的疤痕顯得更加刺目”這是她留給人們最深的映像了。即使如此,她也依然渴望愛情?!拔浯蟾缯媸翘珵t灑了”、“我自慚形穢”、“但我比你們這些女的懂事”、“武大哥有自己的邏輯”,以及評論同行的其他女性“太事兒媽了”等等話語,愛而不得卻始終仰慕所愛之人,以至于她心心念念的“武大哥”是小偷她也不曾知曉,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
還有范蘭妮,同樣一個愛而不得的女人。作為那次的筆會之花,有著俄羅斯血統(tǒng),大伙兒稱之為“法拉利”,由此可見,她的氣質(zhì)、容貌是多么的出眾。最后落了個懷孕需要墮胎、被自己的追求者默認為小偷的結局。渴望愛情,當想要結束一段失敗感情、重新開始時,被自己的愛慕者尤金這樣評價:當你嘔心瀝血地愛著一個人,一個美麗的女人,卻發(fā)現(xiàn)這個女人是個小偷……”同樣以凄涼收尾,讓讀者很是意難平。
(三)“活著”的力量
顧雙紅在一生中經(jīng)歷了四次打擊。第一次沉重的打擊來自于父母雙亡,“姥爺?shù)臍v史問題又被抖摟出來,批斗游街,抄家封門,老兩口子看著生不如死,于是把羊油牛油蠟燭棉絮搬到腳下點燃,然后雙雙懸梁。”連個全尸都沒留下,只有幾根骨殖還有一封遺書。第二次重創(chuàng)是她的老公——“我”三叔的去世?!拔摇比迨敲旱V工人,遇難時瓦斯爆炸又引起大火,最后墳墓里只有三叔的衣服鞋帽。作者是這樣描述顧雙紅在面對丈夫去世時的悲痛欲絕的:“三嬸一身重孝,頭發(fā)披散,目光呆滯,呆呆地跪著,仿佛一尊石像”、“便一頭栽倒在地……”、“三嬸干號著,沒有眼淚,猛然又哽住,咳幾聲,吐出一口鮮血……”。由此可見,三叔的去世給三嬸帶來了多么沉重的打擊,而且孩子還很小,女兒清靈六歲半,兒子清泉一歲半,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著實讓人痛心疾首。第三次重創(chuàng)來自于兒子清泉被狼叼走了。因為三嬸有文化,會看磅秤,會算賬,所以事發(fā)當天她跟車去買糧,家里就兩個孩子,房子又在村頭,比較偏僻。當時三嬸聽到清靈說弟弟被大黃狗叼走了,“猛然變得無聲無息了,直著,橡根朽木”悲苦的命運又給了這個不幸的女人沉重的一擊。但村民們上山并未找到任何蛛絲馬跡,有些村民們認為清靈撒謊了,“你看看她那眼睛,白眼珠只有一線線,幾乎全是黑眼球,滴溜溜亂轉,一看就不像個正經(jīng)孩子……”謠言立刻傳出來,三嬸也信了:認為清靈撒謊,清泉肯定是被人口販子拐走了,清靈不想找回弟弟,所以選擇撒謊。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后來的悲劇。最后一次打擊是女兒清靈喝農(nóng)藥自殺。因為三嫂聽信了謠言,拷問清靈,最后清靈這個不到七歲的小姑娘用一瓶50毫升的敵敵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原本和和美美、兒女齊全四口之家,落得個這個局面,為人妻為人母的顧雙紅怎么承受的了。一個月過去了,在外人眼里三嬸緩過來了,好好吃飯,睡覺還打呼嚕,慢慢地大家都松懈下來。以至于最后三嬸帶著“我”勇闖狼窩、殺狼復仇,做完這一切后,“三嬸洗凈了手臉,梳洗了頭發(fā),換上結婚時穿的那身衣服,靜靜地躺在炕上,閉著眼睛,叫也不應,問也不答”就這樣安靜地離開了人世,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結語
莫言筆下的女性,大多經(jīng)歷了苦難—抗爭—歸順這一歷程,《晚熟的人》中的女性,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畸形的婚姻生活中經(jīng)歷了饑餓之苦、生育之苦、養(yǎng)育之苦,做出一些本能的抗爭,但最終走向歸順結局?;驓w順于政治力量,或歸順于經(jīng)濟力量,或歸順于父權文化,大多以悲劇收場,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凄涼悲苦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西強,張笛聲.悲劇命運的苦難承受者——莫言小說中“被壓抑”的女性形象解析[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5,(05):66-70.
[2]楊歡.塵世間的女人花[D].廣西民族大學,2014.
[3]莫言.晚熟的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王德威.晚期風格的開始——莫言《晚熟的人》[J].南方文壇,2021,(02):57-60.
[作者簡介]楊娟娟(1995-),女,漢,甘肅靜寧,西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202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