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啟榮
庚子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讓山河沉寂,日月灰冷。這場疫情,讓筆者明白健康是病毒最好的免疫;明白團結是民族最好的屏障;明白規(guī)則是自由最好的伙伴……生活即教育,疫情真是一本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教科書,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抓住疫情這個教育契機,對學生實施立德樹人教育。
一、立德樹人教育要培植學生堅持“四個自信”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在抗擊新冠病毒阻擊戰(zhàn)斗中,我們的黨和國家以雷霆般的抗“疫”舉措,多管齊下、多路出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凸顯了“四個自信”的力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是實現(xiàn)德育功能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尋找抗擊疫情中溫暖人心的人和事,以多種教育形式向學生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培植學生堅持“四個自信”。例如,在開學第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了“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斗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為主題的直播,學生觀看后產生了強烈共鳴。同時,在復學后各個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臐B透,把抗疫的相關題材與課程教學進行整合、梳理,培植學生堅持“四個自信”思想。引起了學生們廣泛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取得了非常好的育人效果。
二、立德樹人教育要培育學生擔當精神
疫情雖無情,但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育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將目光投向國際層面,將中國的抗疫與外國的進行比較。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實行管控,國人自覺“宅家”,不為國家添亂,學校延遲開學……而國外有些國家的民眾,為了所謂的自由不聽從國家的呼吁,在疫情期間到處亂跑。在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時,教師要善于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在這場特殊的疫情,我們國家各行各業(yè)人員的盡職盡責、共克時艱、同心抗疫的擔當精神。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筆者在班級中舉行了以“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做好自己,擔當強國使命。活動環(huán)節(jié),筆者向學生展示了我國敢于負責任、重擔當?shù)氖吕盒鹿诜窝滓咔榘l(fā)生后,我們國家本著公開透明態(tài)度,及時向國內外發(fā)布疫情信息,及時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以及有關國家和地區(qū)作了通報疫情的信息,并邀請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相關專家前往武漢實地考察……筆者教育學生,在科技日新月異之時,青少年必須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以新時代青少年意氣風發(fā)、篤定堅持的新面貌,迎接發(fā)生的變化。我們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yè)、協(xié)助父母做家務等也是一種責任擔當。現(xiàn)在,努力學習,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努力成為推動國際世界向和平美好的方向發(fā)展的一員。
三、立德樹人教育要強化學生知識素養(yǎng)
面對疫情,我們需要的是知識。在疫情當前,教師要用好這本“教科書”,讓學生知曉知識可以為國為民、可以治病救人,就算普通的人也可以憑借知識進行理性地思考和判斷。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國際化競爭的視野,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培養(yǎng)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的人才,但這些恰是我國教育的短板。
2020年的新年很特殊,學生們只能呆在家里,于是,大家渴望著早日結束寒假,早日走出家門,期盼著醫(yī)術高超的救星出現(xiàn)。當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的時候,學生們看到了希望,也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鐘南山院士一直都在勤奮學習,刻苦鉆研醫(yī)學:他20多歲于北京醫(y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畢業(yè),40多歲赴英國進修并獲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70多歲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作為一名教師要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好好讀書,“用知識縫制鎧甲”,讓他們在祖國最危難的時候、在同胞最需要的時候,能夠有足夠的能力站出來為人民作貢獻。
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知識就是力量”這個真理,2021年秋季開學第三周,筆者在班級中開展了主題班會“科學防控——知識就是力量”。本次班會,筆者設計了“觀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疫情防控知識講解”“討論分享”等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們了解新冠病毒知識、普及防疫措施并呼吁大家做好防范工作。在分享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積極發(fā)言,分享對疫情防控的看法,對此次主題班會的內容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們紛紛表示將會努力學習并傳承好這份抗疫精神,積極配合目前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
四、立德樹人教育要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經歷就是成長,學生親身經歷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情景歷歷在目。一場疫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場疫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迎難而上,頑強拼搏。面對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祖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防疫戰(zhàn)。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平凡英雄的本色:無畏的“吹哨人”、最美的“逆行者”、堅定的“請戰(zhàn)書”……他們匯集成一本演繹家國情懷的教科書。
例如,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筆者在班級中召開了“中西醫(yī)學的區(qū)別與差異”的主題討論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主動思考。在辯論中去理解中西醫(yī)在此次疫情中發(fā)揮的作用,尤其對中醫(yī)的起源、診療方法、用藥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植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疫情面前,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學生也需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疫情這本“教科書”,對學生們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堅定抗疫必勝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OL].https://mp.weixin.qq.com/s/DYPhv8E68kefi3pxfeE2fw.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