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豪,于永進*,李德兵
(1.山東科技大學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2.山東科華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簡稱PMSM)起動時,只有確定轉子初始位置后,才能獲得最大的轉矩.永磁同步電機的起動與轉子的初始位置密切相關,若不能精確測定轉子的初始位置,則不能進行正確的矢量控制,電機可能發(fā)生過流甚至反轉.轉子位置信息一般通過機械傳感器獲得,機械傳感器制造成本較高,電機的體積和重量也較大,同時機械傳感器易受外界環(huán)境干擾,降低了系統(tǒng)的可靠性.無傳感器控制能減小電機的體積,降低硬件成本、系統(tǒng)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因此研究無傳感器控制有重要意義.
PMSM在零速或低速運行時,可采用高頻信號注入法測定轉子初始位置.高頻信號注入法根據電機的凸極效應,測定轉子的初始位置,實現無傳感器控制.文獻[4]基于高頻方波電壓信號注入,計算開關周期內的電流脈動差,將q
軸高頻電流變化量控制為0,得到轉子初始位置,但需消除由高頻注入方波電壓引起的電流脈動;采用正反脈沖信號注入法判定磁極極性,使系統(tǒng)連貫性較差.文獻[5]研究了12/10極永磁磁通切換電機的無傳感器控制,根據累加值的正負判定磁極,但需要過零檢測及初始位置的收斂分析.文獻[6]向d
軸注入電壓信號,通過沖擊響應高通濾波器提取響應電流,基本消除了可聞噪聲,但需要計算濾波器的幅頻和相頻、提取電流包絡線,增加了系統(tǒng)復雜度.文獻[7]利用偏置電流法,通過比較電流響應幅值判定磁極,運算量小且估計精度高,但帶通、低通濾波器使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下降.文獻[8]提出一種改進的高頻方波電壓注入法,規(guī)避了直流偏置,提高了位置估計的精度,但增加了計算量.文獻[9]提出一種空間旋轉的高頻電壓注入法,設計了新型鎖相環(huán),有較好的控制性能.文獻[10]提出一種正負高頻脈沖信號注入法,將幅值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兩個電壓矢量注入q
軸,減小了電壓誤差,但操作復雜.文獻[11]建立與轉速對應的虛擬坐標系,向其注入高頻脈振電壓信號,對變換和調制后的結果求反正切得到轉子位置,省去了PI(proportion integral)調節(jié)器.文獻[12]基于旋轉高頻注入法,向電機的α
,β
軸注入高頻電壓信號,檢測響應電流,通過調制信號得到轉子位置信息,此方法易于工程實現,但不適合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且位置測定精度受濾波器影響.該文提出q
軸電流化簡法,以對轉子位置進行更好跟蹤.設計調制信號,將此調制信號與q
軸電流信號相乘得位置誤差信號.向轉子初始位置兩方向注入高頻脈沖信號,以判定磁極極性.最后通過仿真實驗驗證該文方法的有效性.d
-q
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和磁鏈方程可得(1)
ω
項的影響,從而得到電機在高頻激勵下的數學模型為(2)
當電機處于零速及低速時,可忽略電阻,式(2)可進一步簡化為
(3)
向d
軸注入高頻電壓信號,經相關運算可得高頻電壓、電流的d
,q
軸分量的實際值與估計值關系分別為(4)
(5)
對式(3)化簡,得
(6)
向d
軸注入的高頻脈振三角波電壓,該電壓的估計值可表示為(7)
其中:-1≤a
≤1,U
為高頻脈振三角波電壓.聯立式(4)~(7),可得
(8)
由式(8)可得
q
軸電流化簡法,以對轉子位置進行更好的跟蹤.設注入的高頻脈振三角波的頻率為ω
,由式(7)得(9)
當w
L
?R
,w
L
?R
時,根據電路疊加定理得(10)
根據余弦倍角公式,式(11)可改寫為
(11)
根據正弦倍角公式,式(11)可改寫為
(12)
q
軸電流化簡法的電流表達式為(13)
其中
(14)
(15)
(16)
當位置誤差Δθ
≈0時,sin(2Δθ
)≈2Δθ
,則ε
(Δθ
)≈K
×2Δθ
.調制后的誤差信號為周期恒正信號,可進行位置跟蹤.將ε
(Δθ
)依次輸入PI調節(jié)器及積分器,經相關運算得(17)
對式(17)進行化簡,得
(18)
其中:K
′=K
K
,K
′=K
K
.至此,信號調制變?yōu)镻I調節(jié)器及積分器跟蹤,從輸出能得到初始位置θ
.圖1為高頻三角波注入的PMSM無傳感器控制框圖,其中SVPWM為空間矢量脈寬調制器.
圖1 PMSM無傳感器控制框圖
θ
后,向θ
和θ
+π
兩方向分別注入高頻脈沖電壓信號,兩次脈沖注入的間隔時間為5 ms,以保證第1次脈沖不影響第2次脈沖.檢測兩次得到的A
相電流,再根據A
相電流波形判定磁極極性.圖2為磁極極性判定框圖.圖2 磁極極性判定框圖
i
=0的控制策略,選用變步長ode45算法.表1為PMSM參數,表2為逆變器及SVPWM參數,表3為注入的高頻脈振三角波參數.仿真結果如圖3~11所示.表1 PMSM參數
表2 逆變器與SVPWM參數
表3 注入的高頻脈振三角波參數
圖3為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轉速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4為q
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轉速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對比圖3,4可知,q
軸電流化簡后,電機運行更穩(wěn)定、抖振更小.圖3 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轉速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4 q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轉速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5為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轉速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6為q
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轉速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對比圖5,6可知,q
軸電流化簡后,系統(tǒng)轉子轉速誤差更小,誤差小于0.5 r·min,實際轉子轉速能更好地跟蹤參考轉子轉速.圖5 傳統(tǒng)高頻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轉速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6 q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轉速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7為q
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位置角與時間的關系曲線.由圖7可知,轉子估計位置基本能夠無誤差跟蹤實際位置.圖7 q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位置角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8為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位置角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9為q
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位置角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對比圖8,9可知,q
軸電流計算化簡后,電機穩(wěn)定時轉子位置角誤差約為0.001 550 rad,比傳統(tǒng)高頻三角波注入的誤差0.008 045 rad更小,說明q
軸電流化簡后的誤差更小.圖8 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的轉子位置角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9 q軸電流化簡法的轉子位置角誤差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轉子轉至初始位置時,位置角的估計值是以π為周期的多值,估計出的轉子初始位置角與實際轉子位置角之間可能存在180°的偏差,故需要對轉子磁極極性進行判定.轉子初始位置角設為50°,先向50°(0.87 rad)方向注入幅值100 V、脈沖時間0.001 s的高頻脈沖信號,檢測A
相電流,結果如圖10所示.經過5 ms后,向230°(4.01 rad)的位置注入同樣的高頻脈沖信號,再一次檢測A
相電流,結果如圖11所示.對比圖10,11可知:第1次脈沖信號注入后的A
相電流呈正弦趨勢,在脈沖作用后的0.1 s內,A
相電流始終大于0;而第2次脈沖信號注入后的A
相電流呈余弦趨勢,在脈沖作用的0.1 s內,A
相電流小于0;轉子初始位置角為50°,說明轉子轉至該位置時磁極的極性為N
極.圖10 50°時A相電流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圖11 230°時A相電流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q
軸電流化簡法.設計調制信號,將此調制信號與q
軸電流信號相乘得到位置誤差信號,使其通過PI調節(jié)器和積分器,從輸出態(tài)得到PMSM轉子初始位置角.向轉子初始位置角兩方向注入高頻脈沖信號,通過A
相電流判定磁極極性.仿真實驗結果表明:q
軸電流化簡法能使電機轉子轉速誤差小于0.5 r·min,轉子位置角誤差穩(wěn)定在0.001 550 rad(0.115°).可見,相對傳統(tǒng)高頻脈振三角波注入法,q
軸電流化簡法的電機轉子轉速及位置角誤差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