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陜西 府谷 719400)
糜子是府谷縣古老而傳統(tǒng)的栽培作物之一,不論是播種面積還是總產量,糜子在當地糧食作物比重中一直居于首位。黃米是糜子去皮后的制成品,有著“中國黃米之鄉(xiāng)”之稱的府谷縣,依托獨特的地域條件,生產的黃米色澤艷麗、顆粒飽滿,且香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近年來,府谷縣大力發(fā)展黃米產業(yè),積極穩(wěn)步發(fā)展無公害生產基地,以木瓜鎮(zhèn)為中心建設的糜子產業(yè)園區(qū),通過推廣高產集成技術,不斷提高黃米產量和品質,提高黃米生產水平,做大做強黃米品牌,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府谷糜子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近年來,府谷縣糜子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10 萬畝左右,占糧播面積的1/4~1/3,平均畝產250 kg 左右。2008 年全國小雜糧專家組測產,府谷糜子千畝樣板田平均畝產243.2 kg;2009 年農業(yè)部小雜糧專家組實地側產,平均畝產達301.4 kg,其中42.5 畝核心攻關田平均畝產達402.1 kg,刷新了2008 年所創(chuàng)紀錄;2020 年,府谷縣萬畝糜子示范基地平均畝產323 kg,全縣糜子總產值達1.12 億元。
府谷獨特的地域特點,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產優(yōu)勢,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糜子飲食文化。2010 年府谷黃米酸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府谷“黃米糕”是傳統(tǒng)美食,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2018 年,府谷黃米糕成功挑戰(zhàn)最長的油炸糕點隊列吉尼斯世界記錄。中央電視臺農業(yè)頻道多次對府谷黃米(糜子)進行了專題報道。
府谷現已成為全國黃米生產優(yōu)勢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9 和2018 年,府谷縣分別舉辦了國內外糜子專家參加的“全國糜子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2011 年府谷黃米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2012 年中國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命名府谷縣為“中國黃米之鄉(xiāng)”;2015 年11 月府谷縣天漠農產品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土圪梁梁”牌有機黃米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yè)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2019 年9 月,農業(yè)農村部認定府谷縣木瓜鎮(zhèn)(府谷黃米)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zhèn)”;2021年4 月16 日,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fā)布第8 號公告,府谷黃米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名錄。此外,2021 年黃米首次走出國門被運往韓國,成為榆林市又一打入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目前,府谷縣正在申報“府谷黃米”農產品地理標志。
近年來,府谷縣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全國小雜糧專家柴巖教授和專家組全程負責技術指導;成立了府谷縣糜子(黃米)產業(yè)協(xié)會和府谷縣農業(yè)(糜子)專家工作站,先后開展了糜子產業(yè)基地建設和黃米產品品牌打造等工作。全縣有以天漠雜糧為代表的、以黃米加工為主的農業(yè)龍頭企業(yè)13 個[1]。
府谷縣獨特自然氣候資源條件適合糜子的生長,全縣光熱資源、降水量與糜子生物學特性吻合,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和品質,詳見表1。
表1 糜子生長習性與府谷自然條件的對照表
府谷縣處于內蒙古高原與陜北黃土高原東北部接壤地帶,地形地貌特征復雜,從西到東可分為3 類:西部是覆蓋著薄層片沙的黃土梁峁區(qū),中部是黃土梁峁丘陵溝壑區(qū),東南部黃河沿岸黃土峽谷丘陵區(qū),地質結構較為穩(wěn)定,土壤質地多為黃綿土且土層較厚,非常適宜府谷糜子的種植。
府谷糜子生產區(qū)土層深厚,宜耕性強,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0.6198%、速效氮34.8 ppm、速效磷5.4 ppm??h內大部土壤質地為黃綿土,適宜糜子栽培;在山坡地上,地勢高燥,通風透光條件良好,極利于糜子的生長。
縣境內氣候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充裕,雨熱同季??h境內平均日照時數為2808.10 h,年均氣溫9.70℃,極端最高氣溫40.70℃,極端最低氣溫-25.70℃,大于35℃的平均日數7 日,相對濕度35%~65%,平均濕度51%,無霜期175 日,氣候適宜,四季分明[2]。
(1)光照充足
糜子是短日照作物,對光照時間的長短反應敏感。糜子在不同發(fā)育階段對光照的要求不同,據研究,糜子在初具綠色體到雌雄蕊原基分化完成前對短日照反映敏感,以后對長日照反映敏感,抽穗以后對短日照反映敏感。
府谷縣的日照能夠極大滿足糜子生長的要求。糜子6 月上旬播種,到9月下旬成熟,府谷縣日照時數正好是短—長—短的過程,基本與糜子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光照吻合。6 月上旬到中旬是糜子出苗到雌雄蕊原基分化階段,這時光照雖長,但不是最長階段;從六月下旬開始,日光照達到最長階段;7 月下旬日光照時數變短,糜子轉到生殖生長階段,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積累[3]。
(2)熱量豐富
糜子是喜溫作物,整個生育期需要的溫度較高。糜子出苗的最低溫度為10~11℃,最適溫度為20℃,幼苗期植株在35℃生長最好。府谷6 月上旬開始播種糜子,這時5 cm 地溫平均為12.5℃,可以滿足糜子發(fā)芽所需溫度。拔節(jié)開始要求較高溫度,當平均氣溫達25℃時生長最快。幼穗分化到抽穗是形成大穗的主要階段,要求氣溫在25℃以上,據府谷縣27 年的氣象資料,從6 月下旬開始平均氣溫為20.5~25.2℃。此后,糜子進入開花和灌漿階段,氣溫漸漸下降。
(3)降水規(guī)律
府谷縣全年平均降水量411.8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年降水量的62.1%。糜子在生育前期干旱不會影響產量,糜子生育期短,為85~110 天,適當延遲播種可以躲過春旱,6月上旬播種只是“黃墑土”便可出苗。6 月中下旬,糜子幼苗需要蹲苗,此時常常比較干旱。7~8 月雨季來臨,正是糜子拔節(jié)到抽穗階段,是大量需水期,有利于糜子形成大穗飽粒。
府谷縣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條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措施,生態(tài)環(huán)境完全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要求的水質、土壤和空氣條件,且于2014 年通過陜西省農業(yè)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縣環(huán)評復評。
政府重視、措施得力?!笆奈濉币?guī)劃中,府谷縣結合鄉(xiāng)村振興積極推進特色農業(yè)板塊基地建設,做大做強糧(小雜糧)、果(海紅果)、畜(羊)、菜(設施蔬菜)四大主導產業(yè),重點建立優(yōu)質糜子生產基地。府谷政府協(xié)同公司緊抓“互聯網+”發(fā)展機遇,通過“線上+線下”新型營銷模式,推動府谷黃米的流通,進一步做大做強府谷黃米品牌,推動府谷農業(yè)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