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冬梅
班級紀律,又分為自律和他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要逐漸由他律走向自律,這個過程是漸進的,是需要人去推進和引導的,是需要步步落實的。學生成長的過程實際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在學校教育中,一方面,教師要傳授給學生自律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律的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自律實踐,使學生習得更多的自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習慣。在課堂管理中,學生的自律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課堂管理負擔,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學生從他律到自律的重要實踐途徑。
如何促進學生“自律”呢?
以學校活動為抓手,喚醒學生的自律意識。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較快,教育者必須充分尊重和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想方設法地喚醒學生的自律意識。因此,班主任先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產生“我想做好”“我要做好”的欲望,讓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努力抓住校內外的每一次比賽、活動、評比,鼓勵全班同學團結一致、努力拼搏,爭取為班級奪名次、爭榮譽。一次冬季三項賽中,雖然我們班個人能力比不上其他班級,但是在團體項目三分鐘長繩比賽時,我們班團隊以零失誤榮獲第一名,這和我們班學生團結協(xié)作是分不開的。每次活動后,我都會及時地總結,讓每一個學生都談談在本次活動中自己和同學的優(yōu)點或不足,總結出班級的經驗或提出建議等,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班級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自己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班級的榮譽。同時,身為班內一分子,也擔負著為班級爭取榮譽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周一學校公布的上周評比情況就是我管理學生的抓手,如果扣分了,我就引導學生反思原因,如果沒有扣分,我就和學生一起分享喜悅。只要讓學生和班級組成了命運共同體,就是成功,雖然做不到一直第一名,但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反思,學會了修正錯誤,獲得了成長。當學生有了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時,就會產生極強的內驅力,激發(fā)一種自我管理、自我改進的欲望,就會主動地從活動延伸至日常紀律表現中,提醒和要求自己不斷地反思、修正自身的行為。
以班級管理為紐帶,激發(fā)學生的自律潛能。在班級管理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管理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關心自己的那份情,當學生感到班級管理具有人情味時,就會將班級當作自己的家,發(fā)自內心地認同班規(guī),并自覺地遵守紀律。
第一,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班干部——“火車頭”帶頭示范。發(fā)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是一種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優(yōu)秀的班干部,不僅要以身作則、大膽管理,而且要取得同學們的認可,懂得以“情”動人。我改變了以往的班干部選舉方法,不再由班主任安排班干部人選,而是采用自我推薦、民主選舉的方法。班干部的職務是由他們自己競選的結果,班干部的任命是學生的票決定的。當學生由層層競選獲得班干部職務時,他必須擔負起這份責任,否則就由其他競選者擔任。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告訴學生——班干部是你們自己選的,你們應該尊重、聽從他們的管理,同時也是在告訴班干部——這個職位是你自己選的,你責無旁貸。我還會定期開展優(yōu)秀班干部的評比,讓全體學生對班干部進行評價,及時作出對班干部的調整,從而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班干部。
第二,“全民”參與管理——“值日班長”制度。為了讓值日班長制度順利實施,我設計了一份值日班長打分表,每天一張,內容是每個人的工作內容及評價,最后由值日班長的總結,日積月累,我們班的值日班長檢查表在期末時有了厚厚的一本。從值日班長的記錄和檢查情況也可以反映值日班長是個怎樣的人。有的值日班長做事細致,記錄詳盡,第二天評論時也能侃侃而談,事無巨細。也有值日班長草草了事,每天打完勾就結束,第二天評論時就說不出什么,引發(fā)了大家的議論:“他沒有檢查,只寫了檢查表?!薄斑@樣做事怎么能行呢?”在互相的評論中,觀點和觀點碰撞,現狀和理想交織,慢慢地,學生學會了反思,學會了交流,更明白了負責一件事,靠敷衍是做不好的,必須用心、認真才行。
第三,因材施“管”——尊重個體差異。我班有些學生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愛發(fā)脾氣、難以接受別人的批評、不服管理等。在給這些學生做思想工作時,既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又要爭取讓他有所轉變。家校多聯(lián)系是我的常規(guī)做法,與家長多溝通,讓家長認識到這種現象的嚴重性,勸說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其一,家長要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脾氣,給孩子做榜樣。其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時要多講理,不能用硬壓的方式。其三,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溝通,多陪伴,少給孩子玩電子產品,游戲中的暴力場景也會對孩子有影響。教師與家長溝通,首先要讓家長認同自己的主張,讓家長明白教師真的是在替孩子著想。有了同理心,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能和學校站在同一處,教育就會形成合力。
為了更好地實行班級管理,我根據班內同學不同的性格、行為特點,在班級內開展分層管理。對于優(yōu)秀生,我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自己要做好,而且要主動幫助做得不好的同學共同進步,如做每日一題的出題人。這部分學生違反紀律時,除了要被扣去相應的自律星,還要當著全班同學做自我分析。對于中等生,鼓勵他們向優(yōu)秀生學習,爭取比他們做得更好。當這部分學生違反紀律時,除了要扣去相應的自律星,還要幫助他們自我分析。對于后進生,當他們犯錯誤時,不要馬上懲罰他們,而是給予他們兩次機會,鼓勵他們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失,可以通過為學校、班級、老師、同學做好事抵消錯誤。
正確使用評價手段,促使學生自律習慣的養(yǎng)成。學校的“自主自律好少年”評比表記錄著學生每一周各方面的評比情況,其中包括自己的評價、家長的評價。每周進行一次總結,組織學生進行同學的自評、互評,綜合評出兩名校級“自主自律好少年”、若干名班級好少年,并根據優(yōu)秀程度分一、二、三級,拍照留念,在隊角展示其風采。在學期中和學期末,根據“好少年”和紅星的數量,綜合各方的評價,評出“期中(期末)好少年”“期中(期末)進步之星”“期中(期末)優(yōu)秀班干部”。這種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結合起來的方式,促使每個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從他律走向自律。
課堂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不僅需要教師課堂管理理念的調整、學生課堂意識的轉變及相應的課堂管理目標設計,還需要相應的課堂管理機制轉變。我在班級管理中,給予每名學生競選班干部的主動權、選擇班干部的選擇權,值日班長每日一評,“自主自律好少年”每周一評,“好少年”“進步之星”“優(yōu)秀班干部”每半學期一評,運用評價的手段使學生學會自評、他評,使紀律成為他們內化的東西,慢慢演變,內化成自律。只有當學生自覺地形成自律的意識,自主地管理班級、管理自己,班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命力才是最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