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高校作為培養(yǎng)民族舞人才的主要場所,應重視其專業(yè)性,要規(guī)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弊端,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人才,以教師的專業(yè)化指引,讓學生完成高質量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民族舞的內涵,把握學習民族舞的意義以及民族舞承載的文化思想,通過不同維度創(chuàng)建優(yōu)秀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熱愛民族舞,進行持續(xù)的探索,強化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促進學生取得整體進步。高校應通過不同方式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民族舞人才,為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進步注入能量。
民族舞形成于民族的生產和生活中,以舞蹈呈現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民族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結晶,擁有鮮明的藝術表現形式,體現了文化體系的多元化,是不同民族特色的標志。
中國擁有56 個民族,因此民族舞擁有著不同的特點。首先是歌舞結合的形式,以歌舞結合這一自由活潑的形式表現出民族和諧的場景。其次是應用扇子、花鼓等不同的道具完成舞蹈表演,使舞蹈內容更具生動性和形象性。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美好生活,展示完備的文化體系,體現了文化的多元化和社會的和諧,體現了舞蹈的優(yōu)美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民族舞教學中,由于受到硬件設施、課程設置以及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僅教授常見的民族舞蹈,如藏族舞、傣族舞或新疆舞等,對于一些知名度較低、了解人群較少的舞種高校只是讓學生自我了解,不教學甚至不提及。
由于高校在民族舞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一定的狹隘性,因此學生對民族舞的認知程度和了解程度不夠深,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范圍較為狹窄,不利于學生在民族舞方面的綜合發(fā)展,限制了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由于學校辦學能力有限,部分學校的課堂配置不夠健全,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和課堂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漏洞。知名學校相對比較重視專業(yè)舞蹈教學,因此可能具有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但是,部分學校仍然存在民族舞為選修課,民族舞教學呈現邊緣化的現象,在資源配置上顯得不合理。舞蹈教學中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不足、設施不健全,導致教師無法展開教學,學生無法完成深入學習,不利于民族舞教學的有效發(fā)展,限制了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利于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高校民族舞教師在知識教學和舞蹈動作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舞蹈技巧的訓練,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以技巧訓練為主,淡化了民族舞背后呈現出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內涵。
教師在教學時主要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舞蹈動作,學會民族舞的相應技巧和表現形式,學生難以實際了解不同民族舞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思想體系,對民族舞所蘊含的地域特點、文化特色、宗教信仰了解不足,使得學生在舞蹈表現中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機械化,難以理解民族舞的精髓,難以把握民族舞的情感及靈魂。
56 個民族有不同的舞蹈特色,因而民族舞的范疇較為廣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完成不同特色的舞蹈教學,然而現今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學生僅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完成舞蹈學習,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機械化的狀態(tài)。此外,教師老舊的教學方法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藝術價值。在不同的舞蹈動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自己親自示范的方法,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展示進行模仿,而忽視了學生的潛力、忽視了不同舞蹈的獨特風格,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基于當前高校民族舞教學的現狀探索優(yōu)化策略,可知首先要通過增加教學投入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彌補教學設施不足,通過體系的完善讓教師、學生提升積極性和熱情,通過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以及師資力量的投入,更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進高校民族舞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高校在日常教學中對于民族舞教學需要的服裝、道具以及相應的樂器要給予一定的補充,加大資金投入,從而鞏固民族舞教學的基礎。之后,要注重教學體系的完善,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構建優(yōu)秀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完成高效的知識學習。此外,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案例,優(yōu)化指導方法,結合不同的舞蹈教學視頻、不同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反復觀看與模仿,找到舞蹈技巧,同時基于學生能力的不同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方法優(yōu)化、投入增加,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發(fā)展。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高校民族舞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學校要組織相應的培訓,增強師資力量,通過師資力量的增強,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然后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還要主動學習,學習先進的思想,把握舞蹈作品背后的內涵,掌握舞蹈教學先進的方式,通過有效指引為學生提供幫助,引導學生高效完成民族舞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高校在教學中可以組織教師集體外出學習,以集體學習的方式學習先進思想模式、先進思想體系,這樣有助于在課堂中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等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備課過程中,可以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教師之間相互討論,完成取長補短。還可以在民間藝術團體中邀請有豐富經驗的舞蹈家為教師開展講座,讓教師通過聆聽了解先進的思想模式以及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增強師資力量,促進教學成果的優(yōu)化。
在高校民族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對舞蹈技能和舞蹈動作的掌握,還要讓學生了解舞蹈的精髓以及舞蹈背后所蘊含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和思想體系。因此,在民族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情感意識,以情感意識的激發(fā)促使學生提升舞蹈表現力,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舞蹈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基礎,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點,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藏族民族舞《母親》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藏族地區(qū)的民族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在實踐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母親之間發(fā)生過的感人故事以及母愛在生活中的體現,以此強化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善于通過舞蹈動作表達內心情感,隨后通過舞蹈內涵、舞蹈精髓的介紹,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通過舞蹈動作表達樂曲背后的內涵,通過舞蹈展示與作者產生共鳴,將情感融入舞蹈中,強化舞蹈動作,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在高校民族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通過不同方法的嘗試,讓學生感受到不同舞蹈的不同魅力,以此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族舞的特色。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的融合,讓學生受到啟發(fā),挖掘學生在民族舞學習中的潛力,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完成教學。在不同的民族舞講解中,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展示理論知識,展示民族背景以及特色文化、特色習俗,讓學生加強對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的了解。隨后,在不同動作的示范展示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料進行動作展示,讓學生相互探討舞蹈動作和理論知識,探索學習的有效方法。通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教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引,會綜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高效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高校民族舞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重視教學內容,認識到教學內容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內涵分析、背景分析等不同角度,更新和優(yōu)化課堂中使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優(yōu)秀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加深體會,這樣有助于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在高校民族舞教學中,教師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優(yōu)化策略,讓學生理解民族舞的內涵和靈魂,以及民族舞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積極性得到同步提高。但是,在取得實際教學成果之后,高校民族舞教師仍需繼續(xù)探索課堂教學的新策略,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秀的平臺,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進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