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社
目前社會,教育領域的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多年,而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教育領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改變。初中階段的語數(shù)英等課程是老師和學生非常重視的學科,這些學科也是教育部門,教師以及學生在上面花費時間比較多的。數(shù)學是一門工具類的基礎學科,在日常的生活中應用廣泛,學好數(shù)學這一科目對于學生以后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縱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老師在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是可以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學生在自己感性的事物面前就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仔細的探究。例如學習平方根時,我提的。問題:學校要舉行美術作品比賽,小鷗想裁出一塊面積為25 cm2的正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加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
這種日常面對的實際問題,自然對這樣的教學方法感興趣,學生既然能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比較高的,能讓學生在興趣的吸引下投入到學習中來,學生不僅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提升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還能將所學生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地記憶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長期的記憶模式,再通過后期的練習作業(yè)進行鞏固,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有很大地提升。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數(shù)學知識充滿興趣,才可以充分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激發(fā)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可以利用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教師要真心的愛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個學生。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就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就要以平等、博愛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一樣能夠溫暖人,而且是每一個學生,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只要老師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交流。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喜歡你教的學科,甚至會喜歡你的愛好。理解、尊重學生。教師成功的秘絕在于尊重學生。每個學生(哪怕雙差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師喜歡的學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師“討厭的人”,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作為教師應該理解學生這一純真的愿望,抓住這一“閃光點”。不論學生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絕不能挖苦、諷刺、體罰學生,應該耐心地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克服缺點,鼓勵學生勇于戰(zhàn)勝困難,激勵學生努力進取。課堂上,語言要風趣,幽默,有感染力。例如,我在教授負數(shù)時,我問學生,“老師給你們每位同學發(fā)錢,好嗎?”學生很驚訝,“老師,真的嗎?” “是真的,你們說可以嗎?”大部分同學都說當然可以,學生很快會問,老師發(fā)多少錢?我說,你們聽好了,可不許反悔的,老師給你們每一位發(fā)-10元,學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負數(shù)了。這時候講正負數(shù)的內容,學生就能夠理解這節(jié)課的知識了。
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不僅僅在課堂上用心,課后的輔導、談心、家訪、游戲等方方面面,教育學生沒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有的孩子,可能你小小的一招就能立刻變好,而更多的孩子會反反復復,需要老師有更多的耐心花更多的時間想更多的方法,一切隨孩子而變,唯一不變的,是那顆堅定的愛孩子的心。例如:課后我和學生一起玩數(shù)學游戲,數(shù)字接龍,規(guī)則是從1數(shù)到30,一次最多能數(shù)兩個數(shù),誰先數(shù)到30為勝利,開始有3到4個同學都敗給了我。后來他們想到要想勝利,必須要搶到3的倍數(shù)這一規(guī)律,我就表揚他們肯動腦筋找規(guī)律。
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必須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做法是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數(shù)學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堂內充分體現(xiàn)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
三、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的積累,習慣就是通過不斷的練習,形成一種本能的反應。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不斷強調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每次整理完錯題之后,覺得很亂,而且沒時間去翻看自己整理的錯題。整理錯題是一個能夠在學習上落實溫故知新的好方法,我要求學生整理錯題集。做到以下幾點就將錯題本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1.將每一道錯題都用紅筆標注錯誤,面對每一道錯題時,最好多思考一下,這道題屬于什么題型,涉及哪些知識點是我不會的,我從這道題收獲了什么? 2.錯題集應該保管好。3.考試前注重錯題集,那些地方容易錯。錯題集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動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多多引導,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向學生滲透良好的學習習慣。摒棄不良的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受益終身,而且更有利于學生自學的高效性。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教師只能帶領學生走過學校的階段,在學生出了學校以后,最好的教師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管是學習什么本領都會輕而易舉。
總而言之,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想學。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使學生愿意學。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都能夠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