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 孫雪竹 張君超 魏清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教育行業(yè)也逐步邁向信息化,從開始的融合應用階段,逐步過渡到了信息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階段。通過智慧課堂模式帶動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了信息化發(fā)展的產物,同時也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智慧課堂教學建設以課程標準為主要建設依據,通過對智慧課堂建設條件的應用,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為促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提供動力。在智慧課堂的建設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領導層、現代信息技術,對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工作,使其有效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關鍵詞:智慧課堂;建設路徑
引言
現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教育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構建網絡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教學體系,成為了當代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目標。智慧課堂通過對當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將信息技術不斷的通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去,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學習方式,使其能夠靈活調節(jié)自己的時間,對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高度實現教學模式開放性的教學目標,推動人本教育理念,在高職學校中的發(fā)展。
一、智慧課堂帶來的改變
(一)給學生帶來的改變
智慧課堂以信息大數據為支撐,通過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教學服務,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對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性的選擇,為其相關知識的學習工作,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使其能夠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時間、空間、地域上的束縛,讓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將課堂時間進行了有效延伸,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了科學、有效的拓展,增添了教學互動的靈活性。通過網絡平臺,讓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暢所欲言的學術討論,使教學形式更具多樣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都能擁有平等的發(fā)展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智慧課堂能夠將教學資源進行共享,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路徑,提升了教育的公平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表達需求,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智慧客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
(二)給教師帶來的改變
智慧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計劃的科學性,通過對網絡大數據的應用,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根據預習結果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便教師在課前制定嚴謹的教學計劃,使其通過實際情況的分析,提升教學計劃的針對性、有效性。在課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推送更具針對性學習任務,使其能夠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不斷的鞏固提升,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對智慧課堂的應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了解,使其能夠制定更科學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對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進行不斷的學習,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智慧課堂的建設路徑
(一)創(chuàng)建智能化的教學環(huán)境
現代科技不斷進步,教師要善于利用周圍的教學資源,通過先進的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建智能化的教學環(huán)境,使其能夠提升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為其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打造云端一體化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對智能終端的利用,開展線上的智慧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線上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資源的共享活動,通過智能化的教學課堂,促進教學模式的多樣性,為學生的學習、交流,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途徑,極高程度的滿足師生的互動需求,從而高度實現云端一體化的實用性。通過對云端一體化的應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智能化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來,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二)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教學形式,進行充分的融合,使其能夠符合當代的教學要求,通過智能化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主觀意識的思考活動,教師要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工作,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科學引導學生自主意識的提升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在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高效的學習。
(三)創(chuàng)建線上練習庫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布置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課下作業(yè),通過本班的教學進度,在教學平臺上定期的發(fā)放練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課后練習任務的難易程度,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課后任務中穿插是低昂的圖片、語音、小視頻等,對傳統的課后練習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調節(jié)完成課后任務的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定期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督促其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通過評測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通過對教學平臺的應用,讓教學形式更具多樣性、便捷性。
(四)創(chuàng)建數字化資料庫
教師要利用教學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數字化的資料庫,通過上傳教學課件、微課、相關知識的文章等方式,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通過多個渠道,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資源共享,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數字化資料庫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在課下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豐富的知識庫,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使其在強大的數字化資料庫的輔助下,有效提升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全面性。為了有效提升教學資源的共享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進行課下的交流互動,將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的路徑,進行班級內的分享,從而實現全班學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fā)展。
總結
利用智能化的先進技術,為學生打造一個智能化的學習環(huán)境,是當代學校的奮斗目標,智慧課堂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知識,進行主觀意識的探索活動,使其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為了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利用當代的科學技術,通過智慧教育平臺的教學資源,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教學內容得到一定程度的優(yōu)化,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為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安秀蘭.高職韓語智慧課堂建設與實踐之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0,22(19):173-174.
[2]戴冬梅.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教學平臺的建設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3):50-51.
[3]諸振家.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智慧課堂建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8):137-138.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質量工程基金項目,病理學智慧課堂試點項目(2018zhkt016)。
作者簡介:楊翠(1986.02-),女,漢,安徽省六安市人,皖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臨床醫(yī)學系,2010級碩士研究生,皖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病理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