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行
何為教養(yǎng)?利哈喬夫已經(jīng)闡釋得十分明確了:教養(yǎng)就是對別人的尊重,和對世間萬物的敬重。那么,教養(yǎng)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有人說教養(yǎng)的重要性在于它體現(xiàn)出我們受過良好的教育,能為我們在社會中爭得一個崇高的地位。然而,教育和教養(yǎng)真的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嗎?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一次社交活動中,來了很多人,眾人閑聊,夸獎其中一人活得像陶淵明。這時,有人問:“誰是陶淵明???”聽完這人的問話之后,有人哈哈大笑,說:“你連陶淵明是誰都不知道??!”此時又有人開始滔滔不絕,從陶淵明的生平談起,接著旁若無人地一口氣背出來陶淵明的諸多詩句,繼而又介紹了世界各國學者對陶淵明的看法。故事中,詢問的人是初級沒有教養(yǎng),因為他不讀書;大笑的人是中級沒有教養(yǎng),因為他不尊重別人;高談闊論的人是最高級別的沒有教養(yǎng),因為他炫耀自己的知識,認為別人都不如他。我們不能否認后兩種人受過所謂的教育,但是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對他人的不尊重,這就是沒有教養(yǎng)!笛卡爾說:“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币虼?,教養(yǎng)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它不僅僅教會了我們言行適度、平等包容,更為我們自己贏得他人的敬重。
與此同時,教養(yǎng)還反映出一個人對世間萬物的敬重。教養(yǎng)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更像是一種重塑自身的秘密工具。假如一個男人不拘小節(jié),說話很直接,但卻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知恩圖報、勇于擔當,我們仍然覺得他很有男人味;假如一個女人不是很時髦,不懂得言談的技巧,甚至貌不驚人,但卻有一顆善心,珍惜周圍的一切,做到尊老愛幼,我們仍會覺得她是位淑女。杜子美“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舍己為人是教養(yǎng),于謙“但愿蒼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濟世情懷亦是教養(yǎng)。正如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所說:“精神的教養(yǎng),幸運的人用作裝飾,而不幸的人用作庇護所。”因此,我們的心靈如一方田地,外界的紛擾使它雜草叢生,我們只需在心田上種滿教養(yǎng)之花,用美德去占據(jù)它。
為人處世的禮貌只是教養(yǎng)的面具,崇高的品德也不過是教養(yǎng)的填充物。如若一個人沒有教養(yǎng),只有虛偽的禮儀,那么學問就變成了迂腐,智慧就變成了滑稽,率真就變成了粗俗,熱情就變成了諂媚,勇敢就變成了野蠻,反而對自己不利。即使品德得到相當?shù)馁澴u,但仍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身的教養(yǎng)排在第一位,它是所有事業(yè)成就的根本,足以見其重要性。對別人的尊重是我們展現(xiàn)給外界的一種社會教養(yǎng),而對世間萬物的敬重則是展現(xiàn)給自我的一種精神教養(yǎng),二者共同構成了人類的教養(yǎng)。由此可見,教養(yǎng)對于一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人類只有擁有教養(yǎng)才能使自己積極入世,從而推動人類的進步。教養(yǎng),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
大匠至忍
古語云:“大道至簡?!奔瓷铣说览淼恼嬷B僅在于一兩句話。而“大匠至忍”則是指匠心的核心在于恒心,它不僅意味著堅持行動,更意味著堅定信念。從山東到敦煌,從弱冠到耄耋,“壁畫醫(yī)生”李云鶴憑借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藝修復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壁畫和塑像,詮釋著工匠精神。由此觀之,大匠之恒心是在塵世中成大器、創(chuàng)大業(yè)的必要條件之一。
大匠至忍,忍平凡之職業(yè)。我們追求勞動者的平等,但現(xiàn)實中各階層卻尊卑不同。從事體力活兒的人時刻都想跳槽,殊不知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做保潔員的日本大媽新津春子,僅用拖布和抹布,就把羽田機場打掃成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她仔細“雕刻”機場的每個角落,同事們稱贊說:“她在干技術活兒。”再不起眼的工作只要干到極致,也有它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只要一心專注,就是偉大的工匠精神。由此觀之,愛崗敬業(yè)是保持恒心的前提。
大匠至忍,忍歲月之淘洗?!懊钍峙嫉谩苯K究是文人的自謙,“成功需要等待”才是修煉匠心的良方。但是此等待非“守株待兔”之“待”,它是一種沉潛的隱忍,蓄勢待發(fā)。洛杉磯的建筑工人西蒙·羅迪亞每天除上班外,大部分時間都傾注在他的“杰作”上。盡管妻子離他而去,他卻仍專心致志,搜集碎玻璃、貝殼等廢品,歷經(jīng)33年徒手建造被建筑界譽為“現(xiàn)代工藝美學的神作”的驚世杰作—華茲塔?!扒匀f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闭嬲慕橙嗽跁r間長河中不斷下潛,任巨浪滔天而仍執(zhí)著堅守,最終高高躍出水面,一舉成名。
大匠至忍,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恒心并非手工業(yè)者的專利,它已然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君可見,古有李時珍歷盡一生寫《本草綱目》,曹雪芹批閱十載增修十次;今有徐立平為火藥整形,誤差不超過2毫米,北斗升空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真正的匠人匠心不是僅僅依靠所謂精益求精、求真務實就可煉成的。首先要能“忍”,要忍得了風霜雨雪,耐得住無邊黑夜,方能成就大業(yè)。時代需要工匠,需要中華匠心,更需要“大匠至忍”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