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石(編譯)
編者按:2020年5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師發(fā)展國際工作組(International taskForce on teachers for Education 2030)發(fā)布《全力支持教師重返校園--給予政策制定者的若干建議》(Supporting Teachers in Back-to-SchooL Efforts-Guidan ce for Policy-Makers),旨在為政策制定者支持學校教職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和之后重返校園提供指導,本刊特此組織編譯該文章,以饗讀者。
學校重新開放后,教師、職員與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成為重中之重。每所學校根據(jù)自身基礎設施情況、預算情況、人力資源供給情況等,都必須落實健康與安全措施以及衛(wèi)生防疫的各項要求。
在制定和實施安全與健康措施,以及其他與學校相關的防疫政策過程中,建立起與教師、職員和相關團體的溝通交流至關重要。
重返校同行動,必須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給所有學生、教師和職員帶來的心理與社會情感影響,以確保學校每一名成員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資源與支持。
教師和職員能夠接受充分的職業(yè)培訓并做好充足準備,對于學校復課非常重要。這就需要考慮相關健康與衛(wèi)生方面的指導性意見,特別是明確學校的課堂教學要求、減小班額、縮短授課時間,對教師提出開展面對面教學以及遠程教學的具體要求。
在為重新開學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當中,教育機構應確保提供一支數(shù)量充足且資質(zhì)完備的教師隊伍,及時更新教學安排,保證教師的權益和工作條件得到應有的保障。需要納入考慮范圍的事項有:招聘新教師,放緩教學進譯者單位:李津石.教育部督導局度或只對教學計劃做部分安排,評估教師自身的家庭責任與個人承擔的風險,確保教師工作H盡量用較短時間教學。
教育部即使將承擔一定的財政支出壓力,但是仍要有效問應教師與學校不斷變化的新需求,增加對教育領域的投資。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了教師及其家庭成員出現(xiàn)情緒低落的情況。對于教師來說,由健康風險導致的焦慮,以及在未能獲得足夠培訓情況下不斷加重的工作負擔,使他們感到憂慮。因此,教育部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中,應當包括為教職工提供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支持。這種支持對于承擔繁重教學任務,同時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支持的教師來說,最得十分迫切。教育部門應當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將教師身心健康與社會情感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并提供支持。向教師提供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工作指南。保證教師隊伍,包括聘用教師,能夠按時獲得薪資。如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削減教師的任務量。
二是確保擁有足夠的資源,以便教師能夠接受心理和社會情感方面的咨詢與支持。與師范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提供培訓,使他們具備識別教師、職員和學生情緒異常的能力,并能夠及時采取適當行動進行干預。
對于重返校園的教師和職員來說,接受足夠培訓以勝任復課后的教學要求至關重要。教育部門應當考慮以下五條策略。
一是邀請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和學業(yè)評價的決策過程。在涉及確定核心教學目標、進行課程重組、建立與新校歷相匹配的學業(yè)評價等內(nèi)容時,注重吸納教師意見建議,或者邀請有代表性的組織參與其中。
二是充分認識教師在識別學業(yè)差距、組織課業(yè)輔導、為網(wǎng)難學生提供幫助等方面的關鍵作用。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同時遵守保持接觸距離等防疫要求。指導教師對采取面授、遠程授課和其他教學方式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
三是培訓教師的應急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他們掌握多種教學方法。梳理現(xiàn)有教師發(fā)展政策,更新遠程教育條款,增加有關應急處置和教育政策實施策略的內(nèi)容。與教師培訓機構合作,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包括信息技術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技能等。
四是充分考慮教學實際,推遲或調(diào)整對教師的績效考評。確保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側重觀測教師采取了何種方法,來保證學生均能及時接受教育,同時擁有社會情感學習的支持環(huán)境。
五是在學校、社區(qū)、國家甚至全球范圍,建立起教師互助網(wǎng)絡和溝通聯(lián)絡小組,以便教師之間及時分享返校復課經(jīng)驗。
大多數(shù)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與教師工資和福利相關的支出在財政預算中占據(jù)較大比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減少,這部分支出也將隨之下降。教育部門應該采取如下措施保障教育投入。
一是評估疫情對教育預算帶來的影響并做出調(diào)整,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H標和優(yōu)先保障事項。對于預算不足的領域,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或爭取捐助機構支持,以盡量減小對教師的工作、居住以及教學產(chǎn)生影響。
二是抵制有損教師隊伍形象和有損教育質(zhì)量的行為,如增加教學工作時間,聘用未經(jīng)培訓的教師等。鼓勵私立教育機構持續(xù)給教職工發(fā)放全額薪水。
三是增加針對教職工的投入。包括工資、遠程培訓與應急能力培訓、心理與社會支持等方面的投入。
四是增加對學校基礎設施的投入。根據(jù)需要,更新、改善或者安裝必要的設施設備。為師生提供必要的衛(wèi)生與隔離設備,如消毒產(chǎn)品、防護面具、手套等。
監(jiān)測評估學校復課后的運行狀況,并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教育部門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持續(xù)評估健康風險和防護措施,為將來的返校決策提供參考。監(jiān)測師生的缺勤率、疾病發(fā)生情況、心理健康支持需求,同時關注弱勢人群的學習需求。
二是制定行動方案監(jiān)測教師狀態(tài)。綜合運用教育管理或教師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全面了解教師開展工作狀況、權益保障情況、工作條件保障狀況、工作與教學時間等。開發(fā)教師壓力指數(shù)測評指標。監(jiān)測教師培訓情況,保證教師按要求返校開展工作。同時,關注學生居家遠程學習情況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