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長笛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而是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長笛體型輕巧,可以隨身攜帶,在國內有一批忠實的愛好者,一些高等教育課程中也開設了長笛相關的門類,讓學生能夠接受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長笛演奏訓練。但是在當前的高校和一些培訓機構中,長笛演奏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音樂學校的師生和培訓機構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考級能夠通過,只注重教學進度,忽略了教學實際。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給長笛演奏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長笛演奏教師可以借由這個機會實現(xiàn)長笛演奏教學的改革,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促進長笛教學課堂的信息化和數(shù)字化,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在提升自身專業(yè)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帶動學生學習效果的改善。
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興起的信息傳播手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長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意合理應用新媒體,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利用不當可能適得其反,從結果上看,新媒體技術對長笛演奏教學的影響有正負兩個方面。
在管樂器中,長笛屬于比較重要的一個,主要依靠對口腔和演奏姿勢的掌控,完成整首曲子的演奏,整個過程不僅需要有良好的聽力,還需要動作協(xié)調,才能把握好氣息。在新媒體技術與長笛演奏教學結合起來以后,很多教師利用新媒體對樂理知識和發(fā)聲要領等進行講解,促使長笛愛好者在演奏技術上有所突破。但是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應當用于輔助教學,然而很多長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新媒體技術的作用,對學生在演奏技術方面的表現(xiàn)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掌握演奏的關鍵,在演奏曲子時出現(xiàn)技術性的失誤。長笛的演奏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依靠樂理的掌握就能吹好一首曲子,需要在掌握基本吹奏方法的基礎上,對音階進行辨識,找到合適的發(fā)聲部位,然后通過一定的演奏技巧,準確地將曲子吹奏出來。新媒體時代,信息依靠網絡進行傳播,大量的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遞給接收者,也正是由于這一優(yōu)勢,新媒體技術在長笛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但是新媒體技術擅長進行理論的教學,實際演奏技巧仍然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學,單純通過觀看PPT 或者視頻,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演奏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
新媒體技術是一種虛擬的技術,它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和學習,這種優(yōu)勢對于長笛的演奏教學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有的曲子普及率不高,聽過的人不多,只有專業(yè)的演奏人士才知道,對于這樣的曲子教師就需要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數(shù)字化的處理,通過在線實時傳送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意境。從某種角度來說,新媒體技術給長笛教學和演奏帶來的正面影響并不僅限于技術的改進和傳播方式的改善,更在于其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沖擊。新媒體技術可以將信息進行壓縮,通過數(shù)字化和信息化的處理縮小占用的空間,可以隨時傳輸、隨時接收,這為長笛演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學方式。新媒體技術可以展示圖、音頻和視頻,并配以文字說明,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做不到的,教師通過新媒體技術展示不同作家的不同演奏風格,從而讓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曲子的情感和內涵,提高曲子的演奏韻味。
要想提升長笛的實際演奏水平,需要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只有堅持訓練才能豐富長笛演奏技巧,提升演奏效果。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長笛演奏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便于學生吸收和理解,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和演奏中的注意事項更加快捷和方便,能夠實現(xiàn)信息的即時傳輸,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給長笛演奏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機會,同時長笛教師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帶來的契機,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新媒體為長笛演奏教學服務,實現(xiàn)二者的有效結合,構建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學習、掌握不同演奏家的不同風格,了解演奏的基本常識,并進行思考和揣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并在實際演奏中不斷磨合和修正,得到觀眾認可??偟膩碚f,新媒體時代的長笛演奏教學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
新媒體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平臺廣闊、傳播渠道多樣化,新媒體技術所包含的內容可以滿足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需求,它的功能分為很多種,在教學的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能夠體現(xiàn)其應用,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教學課程,按照一定的時間分集上傳到平臺,學生可以在空閑時間觀看,按照課程的內容進行演奏練習。由于新媒體平臺的容量非常大,還可以進行空間的壓縮和擴展,因而教師和學生完全不必擔心容量問題。長笛教師要依托新媒體構建全新的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在更大的空間中自由練習、揣摩,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教師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信息傳播途徑,允許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觀看、模仿,很多長笛愛好者和專業(yè)的演奏人士都是年輕人,他們對新媒體的接受程度較高,能夠認同這種多樣化的傳播方法,因而新媒體對他們來說更加能夠吸引注意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進行長笛演奏教學時應當考慮學生的認知習慣,在保持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不變的前提下,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輔助講解,豐富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
在以前的長笛教學課堂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單向行為,但是新媒體技術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發(fā)生了改變,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開放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助于提高教學的互動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專項研究課題,如不同曲子的音色及其風格,鼓勵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于有偏差的觀點及時進行糾正,讓學生了解長笛低音、中音和高音的使用情況和演奏技巧。另外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內容建立一個網站,專門講解長笛的相關知識,學生可以在網站上相互交流,分享訓練心得,另外在貼吧、博客、論壇等平臺,教師也應及時回應學生的提問和質疑,幫助學生改進演奏技巧,因材施教,做好演奏的引導工作。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教師了解學生訓練進度的重要方式,互動不能僅限于課堂。由于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只有通過課下的練習才能得到加強和鞏固,因而教師也應注意在課下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練習中的困惑,及時進行解答。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自己練習的視頻發(fā)送給教師,教師進行觀看并指正,對于不正確的指法進行糾正,對于發(fā)聲部位的錯誤進行指正,逐漸實現(xiàn)演奏姿勢的標準化。這樣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溝通和互動,既能夠實現(xiàn)實時指導,又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一舉兩得。
新媒體時代,教師的教學資源大大豐富,同時需要學習的技能也大大增多,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訓練需求。長笛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首先要了解新媒體的特點,掌握如何將新媒體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對學生使用較多的新媒體平臺有足夠的了解,并能夠評判每個平臺的特點,以便選擇合適的平臺進行教學。除此之外還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搜尋教學資源,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課程設計當中,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自己課程中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讓長笛教學課程更加生動活潑,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新鮮,從而獲得學生的喜愛,提高學生興趣。對于長笛教師來說,學習永遠沒有止境??萍嫉陌l(fā)展在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改變的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教師要努力掌握新型的教學方式,學會使用各種新型教學工具,這樣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長笛的學習和演奏也是一件與時俱進的事,自然而然就會對長笛練習產生興趣,這種濃厚的興趣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和訓練,自覺掌握演奏技巧,并在不斷的實踐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向著長笛演奏藝術家的目標邁進。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對于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將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提高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演奏技巧的提高,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長笛演奏教師要考慮新媒體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利用新媒體技術快捷、簡便的特點,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實時的指導,促進學生的演奏技巧實現(xiàn)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