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渤海大學文學院
寫作不僅是一種文學藝術(shù),也是一種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以后的社會生活,我們需要寫作,最重要的是,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大部分是依靠文字流傳至今,所以我們更加需要寫作。由此可見,寫作教學成為了我們?nèi)祟悓W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育人學科,更加不能忽視寫作。
我們一直說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非常難,為什么難呢?這主要難在寫作內(nèi)容上,學生在寫作文時不知該從哪下手,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內(nèi)容。長期以來,學生就會對寫作失去了興趣,甚至產(chǎn)生排斥的消極態(tài)度。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把生活中發(fā)生的、看見的、經(jīng)歷的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在學生中的寫作不難發(fā)現(xiàn),千篇一律,沒有特點,無法吸引眼球。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要時刻通過學生所發(fā)生的變化、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狀況調(diào)整教學方案。比如可以通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在生活經(jīng)歷中激發(fā)寫作興趣,梳理清寫作思路。我們對學生進行作文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釋放學生的天性”,可以讓他們從封閉的教室和學校中解放出來,然后把作文指向生活。這樣一來,學生寫作就不會再冥思苦想、無從下筆、胡編亂造,而是學生自己最真實的寫照,是他們的真心流露。
葉圣陶也曾經(jīng)說過:寫作文,要寫出誠實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要寫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映襯出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所有理論中最核心的一個理念。我們可能會問:什么才是生活?生活就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可以在某一個環(huán)境中生生不息的發(fā)生。例如一粒種子,它能在不見不聞的地方、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發(fā)芽開花。人需要什么,教育就教什么。我們需要面包和愛情,生活教育就教給我們面包和愛情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的,生活自營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Life education means an education of life,by life and for life),教育的根本意義就是生命、生活的改變,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到處都是教育,這就是“生活即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我們生活的進步都與教育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它是所有理論中的核心了。除了“生活即教育”,還有兩個重要的理論內(nèi)容分別是“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認為社會也是學校的一部分,因為生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育也隨處可在、隨時發(fā)生著,整個社會就是一個教育的大基地。我們可以這樣解釋:我們把小鳥關(guān)在籠子里,它要以這個小的籠子去學習捕食,它要以這個小的籠子為基礎(chǔ)去適應(yīng)在社會中生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是“學校即社會”。但“社會即學?!本筒皇沁@樣的,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小鳥可以在廣闊的天空中任意翱翔,它可以享受藍天的寬廣,它可以享受與白云一同飛舞,所以“社會即學?!本褪亲寣W生以及任何生存的動植物享受大自然的洗禮。所以在我們的教育中,也應(yīng)該將生活與學習相結(jié)合,從而促進教育的進步,甚至是社會的發(fā)展。
“教”“學”“做”是生活的三個方面,但并不是三個不相關(guān)的過程。“教學做”的涵義是:教以學為基礎(chǔ);學以做為基礎(chǔ)。我們可以看出來,“教”和“學”都以“做”為中心,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比如說我們學習游泳,游泳當然是借助水的力量使自己前進,所以游泳教練要在水里教,而我們學習者要在水里學。再詳細的說,我們可以用農(nóng)民種藥來說,農(nóng)民種藥就要學習怎么種藥,但是學習種藥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種藥而學習。要想種好藥,就要學習指導者所教授的話,就要看關(guān)于種藥的書。我們不能說種藥是做,看書是學,解說是教,因為講解也是做;看書也是做,這就是種藥的教學做合一。一切生活的教學都要如此,否則教自教,學自學,連做也不是真做了。
“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眱蓚€理論都認為生活無處不在,教育也無處不在,甚至整個社會都是教育的范圍。對于這樣的觀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整改,首先就是要讓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然后通過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生活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作文就是學生自己的真心表達,內(nèi)容也就不會乏味,反而像生活一樣生機勃勃了。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剛升初中的學生,以“校園景色”為主題,教師帶著學生觀察校園,然后給學生們出示范寫,基于此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不僅可以熟悉校園和提升觀察力,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師范學院時曾提出“以教人者教已”,他認為老師在教學之前應(yīng)該先把所要講授的東西自己理解透徹之后,才可以去教學生。俗話說:教師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分量。理解透徹之后,再去結(jié)合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以及方法,要思考學生為了什么學?怎樣去學?從中又學到了什么?而這一思想與新課改中提出的“備學情”理念也是相符的。比如學生在仿寫時,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要先仔細閱讀學生想要仿寫的內(nèi)容,下一步是確定仿寫題目以及所要仿寫的點,然后教師可以先自進行仿寫,最后,就要結(jié)合學生本人的寫作水平和寫作習慣方法等去明確重難點。這一連串的行為就是說明,教師要先把自己看作為學生,只有自己從學生的角度實踐過,才能夠更加深入的探到學生的思想,以及思考出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設(shè)計。而且,通過這樣的仿寫行為和訓練,學生再經(jīng)過閱讀、批注、積累、仿寫、交流、再仿寫,這樣的過程不僅學生的仿寫能力會得到提高,寫作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比如:我喜歡收集溫暖。小時候,媽媽的微笑讓我感到溫暖,媽媽溫柔的嘴角像花朵一樣綻放著芬芳,總是縈繞在我的筆尖不肯散去;小時候,爸爸的民歌是我的溫暖,爸爸的歌聲像山上的云,總是在我耳邊盤旋不肯離去。雖然成長的路上會有許多憂傷,但是我始終無法忘記那些陽光。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融入其中,這就恰恰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相契合了,因此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論是尤其必要的。
實踐活動也同等重要。比如,我們初中有一篇課文——《鄉(xiāng)愁》,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篇課文與我們的所在地相結(jié)合開展主題寫作實踐活動,可以游覽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說一說同學們眼中的家鄉(xiāng)。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基于我們的大自然的,我們應(yīng)該鼓勵、引導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社會,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社會生活的教育中學習知識、文化、道德、品行等等。而且這樣的結(jié)合,不僅可以使學生“知行做合一”,也有助于本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初中生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是14歲左右的孩子,心智都還不成熟,對社會的感知就需要從個人體驗開始,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體驗生活,在實踐活動中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和挖掘,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們感到充實快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主生活能力,甚至還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所以,實踐活動對學生以及教師都是好的選擇。
我們現(xiàn)如今是一個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一的課堂、書本,而且初中生本來就還發(fā)展未成熟,社會經(jīng)驗、理解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都還有待提高,這就給語文教師帶了一定的考驗,也給寫作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教師應(yīng)該怎樣教學生寫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就告訴我們要靠近社會生活,教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息息相關(guān)的,我們所學習的都是所發(fā)生過的,所以在講授寫作技巧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生活來寫作。“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兩個字,它包含著學習、工作、休閑、娛樂、社交、行為等等,它是豐富多彩的、是千變?nèi)f化的、是生機勃勃的,即使生活中有挫折,那也是生命的饋贈,生活是比生存更高一層的狀態(tài)??傊?,我們的寫作素材是源源不斷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帶來新的發(fā)展。
依據(jù)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jīng)歷了有巢氏[5]、燧人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先秦史》載:“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于巢、燧、羲、農(nóng)?!?;再到夏朝的建立,夏朝也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中國從夏朝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21世紀,它擁有著非常燦爛的、內(nèi)容豐富的多元文化,并且?guī)е@富饒的文化始終屹立于世界東方。除了文化,我們還有著眾多的有意義的節(jié)日,例如: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宣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重陽節(jié)是宣揚祭祖、孝敬老人以及懂得感恩;清明節(jié)是為了紀念逝去的祖先和先輩……,學生就可以在這些節(jié)日之中體會節(jié)日的意義、沉淀歷史感情,從而開辟語文更多的資源,積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總之,生活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
我國初中語文寫作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在生活化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粗淺的寫作體驗。日常寫作教學的實施不僅能使初中生的寫作回歸生活,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隨著時代進步,教育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越來多的人注重素質(zhì)教育理念,教育不僅是教書,也是育人。因此,不僅要把生活融入寫作,也要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通過借鑒生活化教學模式,適合初中生學習階段的特點,使學生在實踐與理解的雙向互動中提高語文寫作質(zhì)量。